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地理角度看历史得陇望蜀的陇在哪里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1、成语“得陇望蜀”的来历

成语“得陇望蜀”来源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一封书信。陇指陇西,今天甘肃省的东部,蜀指巴蜀,今天的四川和重庆。这是两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地理板块。

东汉初年,平定陇西的战争打得非常艰难,遭遇陇西和巴蜀两个地方割据势力的联合抵抗,刘秀写了封信给大将岑彭,上面写着:“西城若下,便可见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来便演化成了成语得陇望蜀。

这封信的本意是对岑彭的鞭策和鼓励,人最怕骄傲自满,没有上进心,这其实与孙中山的“革命尚未取得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一个意思。刘秀名为中兴之主,实际上却是创业,创业的艰辛使他发出“每一发兵,头鬓为白”的感慨。可以说,刘秀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完成了他的“中兴”大业。后世却把这个成语演化成了贬义词,成了贪心不足的意思,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跟人开起了玩笑。

刘秀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战神皇帝,绝非凡夫俗子,其一流的战略眼光,看到的是陇西和蜀地对于一统天下的重要性,这封信的另一层意思其实是刘秀的战略布署,先平陇,后伐蜀,必须要拿下陇、蜀,这才是得陇望蜀一词的正解,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展开说一下陇西为什么对刘秀的东汉政权这么重要。

2、陇西是经略西北、西域的要冲之地

先介绍一下西北古代的重要地域分块:河西(甘肃西部)、陇西(甘肃东部)、河湟(青海东部)、朔方(宁夏及西河套)、西域(新疆及中亚)。

在这些重要的地域分块中,如果说有一个居于中心位置的,那么非陇西莫属。陇西更特殊的一点在于,陇西不光可以沟通西北诸区域,也可以沟通关中、巴蜀、青藏等全国重要区域,可以说陇西在中国的地缘位置上,属于棋眼级别的。

西北地区在史书中出镜最多的地名是凉州,凉州分两块,河西和陇西,河西是北凉州,也叫西凉,在黄河以西,敦煌以东,再往西就是西域。陇西是南凉州,黄河以东,陇山以西,也叫陇西,也是得陇望蜀中的“陇”,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陇西地区是今天甘肃省东部,黄河以东的地方,大致是被陇山、秦岭、青藏高原东缘、黄河等四面包围的一片高原区域。

在西北各地域块中,陇西可谓是枢纽位置,东接关中、东北连接河朔、西北连接河西地区、西南连接河湟和青藏、东南连接蜀地,不仅与华夏核心地域关中紧紧相连,也是西北各地域的核心板块,所以经略西北,必先拿下陇西。

作为刘邦的汉朝皇室子孙,刘秀自然举的是汉朝的大旗,刚立国的东汉百废待兴,站稳脚跟后自然是要恢复所有祖上的荣光,让大汉雄风重新远迈四方,这是刘秀不得不做的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曾经的西汉军事极其强大,打得匈奴找不到北,强力控制西域也有一百余年,只是因为王莽新政的不得人心,才导致天下大乱。刘秀重整天下以后,必然要为重新经略西域做准备;经略西域,就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后方,那么这个后方,必然是河西和陇西。

这时的天下,还没有归附的势力主要是三支:河西的窦融、陇西的隗嚣和巴蜀的公孙述,河西的窦融做为西汉勋贵的后代,已有归附之意,剩下的陇西和巴蜀,当然是与关中更为紧密,又悬在关中头顶的陇西,最为急迫,不拿下则关中不安。

不管是经略西北、稳固边疆,还是平定巴蜀、统一全国,都必须先牢牢掌握陇西,有了陇西这个要冲之地,进可攻、退可守,才能掌握战略主动性和战略灵活性。

3、陇西是西北交通要道的汇聚点

西北古代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当然是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西域的部分,从敦煌出发,沿塔卡拉玛干沙漠边缘有南北两条线路;而在腹地部分,从陇西地区出发,也有两条线路,北线为河西道,走河西走廊,南线为青海道,走河湟谷地,南线和北线最后又在敦煌汇合。不管是广为人知的河西道,还是鲜为人知的青海道,包括唐蕃古道这条通往吐蕃、尼泊尔、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都需要经过陇西。

从交通方面来讲,陇西简直就是西北地区的九省通衢,东南西北皆到达,历代经过陇西地区的著名交通要道有:

通往关中:关陇古道(周代秦人开发,经久不衰)

通往西域:丝绸之路-河西道(西汉开发,经久不衰)

通往西域:丝绸之路-青海道(南北朝的吐谷浑开发,盛于当时和北宋)

通往吐蕃:唐蕃古道(唐朝开发,见证了文成公主进藏和唐蕃沧桑史)

通往蜀地:阴平古道(魏灭蜀之战,邓艾的行军路线)

通往汉中:祁山古道(诸葛亮北伐的主要行军路线)

关陇古道:陇山的一道缺口关山草原自然形成,自古以来关中平原和陇西地区之间的交通大道,是秦人从陇西发源地进入关中地区的通通,也是历代丝绸之路的必经路线。

河西道:汉武帝时,冠军候霍去病大败匈奴右贤王部,征服河西走廊后,开始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液、酒泉、敦煌,修长城至玉门关,并设置驿站,完成河西汉塞防御系统之后,河西走廊便紧紧的镶嵌在西北大地,默默守护中华文明两千年,见证了多少沧桑巨变,河西四城连名字都不曾改变。丝绸之路主道-河西道的开发,让中西方贸易连绵不绝,让中华文明走出中原,走向西域、走向世界,可以说河西走廊是中华文明繁盛的见证者,也是中西民族交流融合的见证者。

青海道:做为丝绸之路主线河西线的辅线,需要经过大片的荒原、无人区,自然条件更差一些,当河西线受阻时才会大规模使用。南北朝时的南方政权和宋朝,河西被地方割据政权占据,便使用青海道沟通中原和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

唐蕃古道: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这条古道见证了文成公主入藏,见证了中原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往来,也见证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历次战争。

阴平古道:这是一条从陇西通往巴蜀的山路,做为一条比较冷僻的古道,却因为三国而被不少人熟知,魏灭蜀的战役中,由钟会率领的魏国主力被姜维死死阻挡在剑阁,邓艾出奇兵从陇西绕道千余里,由阴平道入蜀,直插蜀中腹地,一举灭蜀。当然阴平古道非常险竣,据三国志记载,有些地方行人根本无法通过,魏军是裹上厚毡滚下去的,可见这条古道的险恶程度。

祁山古道:这是一条从陇西通往汉中,继而通往巴蜀的通道,做为诸葛亮率军北伐魏国的主要通道,因三国演义而名震天下,几乎人尽皆知。但是,很多人印象中应该是通往关中平原,实际上却是通往陇西,包括“挥泪斩马谡”起因的“街亭”失守,实际上也是关陇古道上陇西一侧的一个重要关口,雄才大略的诸葛亮精通地理,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其实是“关闭关陇古道,占领陇西”,可惜同时遇到了神一样的对手和猪一样的队友,武侯也只能遗恨千古了。

4、陇西险峻的地理形势,让刘秀平陇之战十分艰难

刘秀平陇之战中,陇西的隗嚣并不算什么名将,以陇西一隅之地,地盘仅有陇西、天水二郡,人口只占天下0.7%,却扛住了东汉战神皇帝刘秀、及其手下名将吴汉、耿弇、冯异、岑彭、盖延、来歙、马成、刘尚等倾国之力的围攻长达四年之久,这些战将基本都属于云台二十八将,隗嚣这么牛,靠的就是陇西的地利。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陇西的地利优势。

从关中进入陇西,首先需要经过陇山,陇山是今天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天然界山,狭长南北走向,又足够高,就像一道天然的高墙。陇山有多高呢,从平均海拔米左右的关中平原,骤然拔高至米以上的高度,这在冷兵器时代,有多么的可怕!

陇山可以是关中的一道最佳西北屏障,也可以是关中最大的威胁。陇西高原和陇东高原合称陇上,陇上地处高原,俯视关中平原。如果地方势力从陇上自上而下攻击关中平原,威胁极大。

所以,已经攻克关中的刘秀想要火速拿下陇山,以捍卫关中西北翼的安全,刘秀更担心陇西的隗嚣一旦割据,以陇西军队彪悍的战斗力,到时候想要拿下,就难如登天了。

第一次平陇之战,刘秀想的是出其不意,强行拿下关陇之间的唯一大道:关陇古道。

“六年,遣耿弇、盖延等七将军,从陇道伐蜀。隗嚣惧,遂发兵反,使王元据陇坻,伐木塞道,诸将与嚣战,大败,各引兵下陇。”

一开始隗嚣并没有和刘秀完全撕破脸皮,建武六年五月,刘秀亲至长安,命关中汉军强行通过关陇古道,借道天水,西进陇道伐蜀。隗嚣深恐这是刘秀假道伐虢之计,于是命人堵塞陇坻,隔绝了关中与陇西之间的唯一通道关陇大道,断了汉军的补给线。汉军措不及防,又不熟悉陇山地形,只得仓皇败退,幸得汉军神勇,要不然极可能是全军覆没。

第一次平陇之战就这么结束了,以汉军败退而告终。

有人可能疑惑,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不就是从宝鸡直线沿渭河到达天水吗?为什么说北面的关陇古道是唯一通道?这是现代的事情,陇海铁路的天宝段是最困难的一段,修建时只是这公里的隧道就占了全国隧道总数的七分之一,解放后又复修过,铁路士兵后来总结,宝天线是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连霍高速更是在90年代才建成,动用了无数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在古代,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从宝鸡沿渭河翻越陇山到达天水。

第一次平陇失败了,那就整军再战。

不过,为新生王朝的稳定,刘秀并没有大举发兵征讨隗嚣,只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态势,让冯异率军北上至北地郡,以最快速度抢占军事重镇,出其不意猛攻,偷袭北地得手,把隗嚣逼回了陇西郡。

军事奇袭得手后,刘秀又展开政治攻势,派出多位使者,说服了河西大将军窦融了归顺了朝廷。

这种情况下,第二次平陇之战,也还要避开险地陇山,绕道北地,并和窦融的河西军合兵一处,又巧妙的奇袭陇西高地略阳得手,然后携居高临下之势,从陇山北部的平缓山区迂回,沿着宽阔的陇水河谷南下,一路势如破竹,转眼克定陇地大半,围攻最后的据点: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城)与上邽(今甘肃天水)“得陇望蜀”的典故也是出自这一时期。这时,可谓是形势大好,可即便这种形势之下,也是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才算平定陇西,还是以残胜告终,可见陇西的地利之坚,不只是在陇山,陇西的各个城池也是地势险竣,陇西军更是骁勇善战。

5、陇西是周秦时期西部的天然藩屏

陇东高原(陇左)是周人的发源地,陇西高原(陇右)是秦人的发源地。周公制定的周礼,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正源;秦人武功隆盛,史上第一次以武力统一全国,并把郡县制彻底贯彻,开两千年王朝制度之源。这两个朝代,一文一武,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也可以这样说,是整个陇上地区孕育出了中华文明的雏形。

陇上地区,特别是陇西,在周秦那个中华文明的青少年时期,为中原地区提供了坚实的天然屏障,为中华文明的孕育壮大,默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陇西这么一个西北核心地域,在古代开发的却相对比较晚,西周时还是农耕和游牧杂居的区域,直到秦穆公霸西戎以后才算是比较稳定的控制了陇西。

我经常这样想,夏商周三代的控制地域,西部方向不可能超出陇西,以生产力条件和地理形势分析,也自然可以分析出这样的答案。但是,为什么在远古的传说中,有那么关于昆仑、西王母、不周山,这些在西域才有的元素?神话一般来说都是民族先人的记忆,经过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按照这个思路分析,中华民族的先人应该是从西部而来,一路东进,一路繁衍生息,最终滋养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部分人不愿意离开故土,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仍旧留在广袤的西部,比如羌人。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回到先人们曾经的老家,虽然到处都是陌生感,但凭着《山海经》的丝丝线索,却还是能找到现实中的一些对应,应该还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先人们血脉相连的,这似乎是一个历史演变的结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