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远上白云间”,
从下往上,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镜头拉开,描述诗人眼前所见之景。这一句是仰视的角度,不是俯视。意思就是:远远望去,*河的源头就像是到了云端。
“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一句,是总览之景,很有画面感。万仞山之中仅有这一座孤城!一片:指形容词,大而广的范围;孤城:仅有的一座城;万仞山:茫茫的一片山。古诗的“万仞”和“一片”多指所言之物的大而广,但是很单薄,也经常一起在古诗中出现。
茫茫的大山,偏僻的塞外,凉寒的战场,方圆百里之内仅此一座孤城。孤城在云山之间,将士在孤城之中,苍茫茫的一片,将士和战马在此守城据敌!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但隐含的是这座城是如何建起来的?不管是打仗还是作战,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那么“征夫”便暗示出来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经典诗句,朗朗上口,很有古风意境,但却让很多人没有理解到它的真正意思。
羌笛:一种乐器,。何须:何必去
怨杨柳:抱怨,杨柳。本是指“折杨柳”,此处是借“折杨柳”来隐喻离别,思念之情。唐朝时人们很流行送别之时折杨柳枝来寄托离别不舍之前。但是在这茫茫偏远的塞外,征夫们折不到杨柳枝,也听不到杨柳曲。连寄托离别思乡思人的媒介都没有,只能干巴巴地在心里苦熬着,强忍着。
不度:吹不过,吹不到;玉门关:塞外关口。
因为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啊,所以杨柳枝也青不起来。
这是安慰将士们,抚慰他们的思乡痛苦。
不过呢,虽然这是名句,在一众塞外诗中闪光发亮,表达一种保家卫国的情怀。前面基调都是悲凉的,但是结尾不能还是悲凉,要壮阔且正能量一点。所以才来了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说难听一点,这也不失为一种文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吧。这话是写将士征夫的,只能明着写将士,不能写征夫,写的太直白不好。这种话写不到底层人士的心里去,也不能写到他们心里去。
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它成为经典。唐朝诗人那么多,写《凉州词》的诗人也那么多,而这一首——无可代替!
感谢大家观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