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信为农,相合共生。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坚持“*建统领、合规经营、创新驱动、稳健发展”的管理理念,引导甘肃农信专注支农支小主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推动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银*企良性互动的普惠金融生态,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和乡村振兴排头兵。截至年9月末,甘肃农信各项存款余额.2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82亿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32.57%,存贷款市场份额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作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岳乙琳
十月的陇原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河蜿蜒九曲,浸润了广袤大地……
在这片承载了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支有责任、有担当、有温度的队伍——甘肃农信。
大信为农,相合共生。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坚持“*建统领、合规经营、创新驱动、稳健发展”的管理理念,引导甘肃农信专注支农支小主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推动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形成了线上线下相融合、银*企良性互动的普惠金融生态,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和乡村振兴排头兵。
截至年9月末,甘肃农信各项存款余额.2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82亿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32.57%,农户贷款余额.48亿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66%,存贷款市场份额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构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模式”
为特色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
房屋错落,鳞次栉比;家前屋后,缕缕炊烟。
如今村中的欢声笑语,让人难以想象,曾经的元古堆村是一幅怎样的情形。
元古堆村,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彼时,孩子们在“土操场”上嬉戏,裤腿沾满尘土;村民用扁担挑着水,迎着落日回家……年年底,这里的人均纯收入仅为.8元,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达57.3%。
年2月3日,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看望老*员和困难群众,“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殷切嘱托,极大地鼓舞了村民们。
年,元古堆村率先实现了脱贫目标,此后,先后获得“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全省文明村”“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等荣誉称号。
元古堆村幸福嬗变的背后,离不开*和国家的各项惠民*策,也离不开渭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注入的金融“活水”。
近年来,该联社聚焦脱贫户和边缘户,依托借款人自身条件、贷款用途等客观情况,为其发放5万元以内(含5万元)的“脱贫人口小额贷款”,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贴息,彻底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截至目前,该联社共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户1.43亿元。
↑图为渭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现场办贷活动。
同时,该联社依托“双基”共建行动,激发“*建+金融”的创新活力,真正将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网点业务发展有机结合,持续加快推进农户建档评级授信和信用村(镇)创建工作进度,真正做到与村组工作人员“走到一块,打成一片”,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截至目前,元古堆村现有农户户,已评级授信户,授信面达到86%,授信金额万元。
元古堆村脱贫摘帽后,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共同富裕才是长远之计。
马铃薯、中药材、畜草、食用菌……几年时间内,元古堆村形成多元发展的新产业格局,让村民稳定增收。
据了解,该联社按照县委、县*府“南薯北药、薯药强县、旅游富民”的思路,用金融力量助力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即打造“药、薯、畜、游”四大产业集群,形成“中药材、马铃薯、畜草产品加工、文旅产品开发、农特产品加工、种子种业、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八大产业发展链条,按照“细分*府项目、抢抓机遇对接、优化具体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的工作思路,为做大传统产业、做精新兴产业、做强特色产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构建符合县域特点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模式”,真正让地里的绿苗苗成为村民的“摇钱树”,让圆滚滚的洋芋蛋成为致富的“金疙瘩”。
↑图为渭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人员进村为村民提供金融服务。
放眼甘肃全省,甘肃农信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出了全面发展规划:创立了“一产一品”信贷产品机制,大力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推出“陇药通”信贷产品支持陇西县打造“中国药都”和“陇药品牌”;推出“金薯宝”信贷产品,同时配套发行“飞天金薯卡”,支持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推出“金种宝”“旺畜宝”“金果宝”信贷产品,支持河西地区制种业、养殖业、苹果产业发展;推出“陇菜通”信贷产品支持高原夏菜产业发展……
截至年9月末,甘肃农信“牛羊菜果薯药”特色产业贷款余额.76亿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贷款余额97.45亿元、现代种业贷款余额97.83亿元、“甘味”品牌企业贷款余额22.53亿元,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户.59亿元,金融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推动完善“产业集群”
全力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作为产业园区内的配套项目,污水处理要先行。”玉门老市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德明向记者介绍。在玉门老市区化工园区东北角的最低处,此项目已经基本竣工,一条污水处理线已经投产,整个产业园区的工业污水都将汇聚于此,深层处理至国家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
这个污水处理3P项目的建设离不开玉门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该行先后两次为其发放万元贷款,不仅锚准了县域绿色建设的重要项目,更是为玉门老市区化工园区内后续项目的陆续启动打下基础。
位于河西走廊西段的玉门,因油而兴、依矿而建。它不仅是中国石油的摇篮、更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而今,玉门市内新市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老市区化工园区、东镇建化产业园区三大园区重点项目逐步落地,该行紧跟制造业、科技创新、特色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将有效的信贷资金投放与全市产业项目发展有机结合,通过特色化、定制化信贷服务,推动以多元化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园区内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小微企业。”该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我们也配套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聚焦经济结构调整和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该行多举措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切实减轻其资金压力,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信贷投入“增”。该行为三大园区内小微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等多种产品;依托各级监管机构、甘肃省联社、玉门市人民*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等下发的22份小微企业、项目融资对接清单,筛选在玉门辖内注册经营的家企业(项目),通过前期电话沟通、后期逐户走访的模式,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县域企业实行“专人对接”。截至9月底,该行已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24笔万元。
服务方式“活”。该行不断完善抵押担保手续,通过应收账款抵押、存货抵押、票据贴现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降低了民营小微企业准入门槛。与此同时,通过为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办理信用卡、推进“兴陇E贷”个人消费贷款的授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代发工资等后续金融服务,不断增强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融资成本“降”。以“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为例,最高贷款额度为万元,由*府贴息3%,执行LPR上浮不超过BP的利率,实际上小微企业自身承担的利率约为2%。同时,该行对于续贷的小微企业实行综合评定考核,根据企业业务融合度、信用度和贡献度综合评分,最高给予BP利率优惠,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图为玉门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深入园区,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以及金融需求。
玉门农商银行助力产业集群发展、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是甘肃省联社指导甘肃农信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策措施的众多案例之一。
为了坚决扛起金融支持稳经济基本盘的*治责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强有力的信贷支持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甘肃农信出台八个方面、26条举措,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中包括:计划安排信贷资金60亿元,多举措促进创业贷款投放;安排信贷资金亿元,着力加大对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客户“白名单”,切实提高融资效率,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力度;将落实稳经济稳增长作为行社领导班子成员*治担当考察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项目、量化指标、严格考评、以考促干。
“强*建、促发展、化风险、严整改、抓合规、增效益、真关爱。”
在这21字工作思路的指导下,甘肃农信坚决扛起金融支持稳经济基本盘的*治责任,切实履行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使命,持续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增量、扩面、降价,统筹做好发展和化险两项核心工作,为努力推动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贡献更大农信力量。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第一时间为您传递农村金融领域的最新*策,解读农金热点,传播高层声音,点评金融趋势,分享基层经验,为农村金融领域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权威、便捷的信息发布与交流互动平台。篇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