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故事是我们从小看到大的故事,小时候我们就从很多影视作品中了解到关于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不过,无论是从电视剧还是小说上看,都是被修饰过的神话故事。而在现实中,的确有西行取经这件事。而且真实的历史比神话故事中的还要更加艰难,历经的磨难远远不止九九八十一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
玄奘其人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玄奘。玄奘在还未出家之前,叫做陈祎。他的先祖是陈留人,家学渊源,从小就跟随父亲读各种儒家典籍,因此同样博学多才。在父亲去世之后,玄奘的二兄就出家了,而后在玄奘10岁那年,他也在洛阳的净土寺出家。
出家后的几年,他跟随着各大名师学习佛法,很快就成长成为一代高僧。而熟读佛法后的玄奘发现,许多佛经当中的说法不完善,甚至有许多矛盾的地方。为了寻找到真正的佛法,他决定到印度求法。
西行之路
公元年,一位来自天竺的高僧来到大唐传授佛法,在听了他讲授的《瑜加论》之后,他决定亲自到天竺取得最原始的经文,将之翻译,带回到大唐,统一大唐的佛教思想。公元年,他召集了许多僧人,联名向当时的皇上李世民请求,希望能够放他们出关,前往天竺取经。然而当时并不是如同《西游记》里述说的那般,李世民马上同意了这个请求,相反还直接拒绝了,甚至让他不能离开长安。
虽然没被允许,但是他却没有放弃。在贞观三年的时候,他乘着天灾流民涌入长安之际,乔装打扮出了城门,历经几个月的时间,跑到了凉州。按照那时的法律,他就是抗旨不尊,如果被抓住,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最终他还是被抓住了,好在李世民并没有为难他,只是让他返回京城。即便如此,玄奘还是没放弃,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在几个僧人的帮助和一个凉州守将的默许之下,悄悄离开了凉州,开始了他的西行之旅。
这一路西行,比想象中的困难得多,由于当时去往西边的道路,只有丝绸之路这一条。虽然说经过了这么多年,这里已经是一条较为成熟的商路了,但是即便是对于走惯了这条路的商人来说,每次来回都是九死一生,更何况对于第一次去的玄奘。这一路上要经过沙漠、雪山、森林等等各种地貌,而且就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实在是太过困难。
然而,最终玄奘还是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成功到达了天竺。一路上,他经过玉门关、越过五峰、渡过流沙河一路到达我们今天的哈密,到达高昌国,在高昌国王的支持下继续向西,最终在经过无数苦难之后,他成功到达了印度。他在印度一边学习佛法,一边游历印度的大江南北,成功学会了多部经典的佛经。
满载而归
公元年,玄奘带着部佛经,满载而归,回到了长安。这一去一回,总共历时17年时间,他在这17年时间里,独自一人走了5万多公里的路,经过了个国家,最终成功将部经书带了回来。这一路上所历经的艰辛,远远超过了《西游记》中所说的九九八十一难。回到长安之后,玄奘就将带回的佛经翻译成了重要的文献,对中国的佛教文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他的取经的精神,也激励着无数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