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
王之涣
*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是一种曲子(《凉州词》)的唱词,不是诗题。又名《出塞》。
(2)远上:远远向西眺望。*河远上:从远处看*河的源头。
(3)孤城:指单独矗立的驻守边疆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
(6)何须:何必。怨:埋怨。
(7)杨柳:杨树的柳条,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8)度:越过。不度:吹不到。
(9)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译文:
远远望去,*河奔流而来,好象与天边的白云连在了一起,山脚下,玉门关孤零零地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令人思念家乡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天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气势雄伟,浩浩荡荡,一泻万丈,远远望去,*河好像由天上流来。*河、白云形成鲜明对比,塞外的空旷让诗人眼界非常开阔。然而眼前的城堡,却是那么凄凉。城堡夹在高山之中,更显得孤单冷清。
山谷中,羌笛吹奏的送别曲《杨柳枝》在回荡,笛声充满了幽怨之情,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原来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由景及情,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读完诗,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展现眼前,诗中隐隐流露出将士们幽幽的哀怨悲叹。达到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故事:
旗亭画壁的故事
王之涣小时候聪明超常。他年轻时,喜欢游览大好河山,结交当时一些著名诗人。
在一个飘着小雪天冬日里,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在长安城里不期而遇。朋友相逢,三个人都很高兴,商议一块到旗亭饮酒。
三人来到酒家,当时酒楼里有戏班在演唱,店主一看来了几位贵客,赶紧叫出来四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助兴。王昌龄首先提议:“我们三个人,在当今诗坛上也算有点儿名气了,但一直没有排出高低。今日不妨听歌女唱诗,唱谁的,就在墙壁上画一笔记下来。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是老大。”二人点头同意。
第一位歌女上来了,唱了两首,全是王昌龄的绝句。接着第二位歌女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高二人都很高兴,看着王之涣,王之涣很不好意思,连忙站起来,指最漂亮的那位姑娘说:“她唱的一定是我的诗歌,就是那位貌若天仙的美人。”
轮到这位歌女,她果然唱的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凉州词》:“*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姑娘甜润而凄美的嗓音,把三位诗人听得如醉如痴。唱完后,歌女又唱了了两首绝句,也都是王之涣的作品。
三人听着歌,喝着酒,讨论着诗,很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