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经略西域的后方基地敦煌,曾经的西部重镇,
TUhjnbcbe - 2023/1/1 20:36:00

引言

西汉王朝掌控疏勒河流域之后,即在已征服地区设立地方*权组织,建立封建*权制度,以保证中央*府对其有效管辖。前期主要是耕战结合的*事性屯田,随着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大规模移民实边,建立编户齐民的民屯组织,开展大规模屯垦。

修筑塞障城郭,隔离游牧区域与农耕区域,为开发流域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在新开拓边疆地区建立郡县,实行有效统治,组织*事性质屯垦,保障边境地区*用民需供给。

设立敦煌郡

大约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为保障西部边境安全,汉王朝从酒泉郡和武威郡中分置张掖郡、敦煌郡,史称“河西四郡”。以为因敦煌繁盛而得名。对开发广阔的西域地区有重要作用,故名敦煌。

汉代敦煌郡管辖六县,即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和龙勒。郡治在敦煌县,有户,人口.有两个都尉和两个关都尉,宜禾都尉治昆仑障,中步都尉驻广步侯官,玉门关都尉治玉门关(今敦煌市西北马圈湾遗址),阳关都尉驻阳关(今敦煌市阳关镇)。

疏勒河流域大部分属于敦煌郡管辖。地域范围包括今阳关、玉门关以东,疏勒河以西,包括今敦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和瓜州县的一部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疏勒河东部区域属酒泉郡管辖,辖玉门县,今玉门市赤金乡一带;延寿县,今玉门柳河乡一带;沙头县,有文献称池头县,在今玉门镇西北一带;乾齐县,今玉门镇西南一带。

敦煌县,敦煌郡治所,在今敦煌城西南。现敦煌城在*河东岸,为清朝雍正三年(公元年)所建,而汉敦煌城在*河西岸,仅存遗址。

东汉时期,疏勒河西部区域属敦煌郡管辖,辖境没多大变化,仍领敦煌、效谷、广至、渊泉、龙勒、冥安六县。疏勒河流域东部区域属酒泉郡管辖,其中辖池头县(今玉门镇西北)、乾齐县(今玉门镇西南)、玉门县(今玉门市赤金乡附近)、天依县(今玉门市柳河乡一带)。王莽统治时期,仍然沿用郡县制,各郡县统辖范围变化不大,但郡县名称变动比较大。

自汉开始,敦煌在中国历史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作为经营西域的战略要地,敦煌始终是进攻西域的前沿地区和后方供应基地,和平时期则是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是通西域的门户,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和外部世界第一次握手的地方。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敦煌就实现了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的跨越,逐渐成为东西方交通枢纽、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都会、制御西域的战略重镇。

西部*治*事重镇

东汉时,敦煌的*治地位有所上升,成为“弃敦煌则西域不保,中原不宁”的西部*治*事重镇,是关系东汉王朝全局的战略要地和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更为重要的是,安帝元初七年(公元年),东汉王朝设“护西域副校尉”以代替原西域都护,并由敦煌太守兼领,其职责在于宣威布德,联合西域诸国,牵制北匈奴。可见,由于东汉与西域关系的特殊性,东汉时期敦煌太守的职权有所扩大,已经兼管西域事务,敦煌负起“制御西域、总护南北道”的重大责任。

首先,对朝廷关于西域事务决策提供建议。东汉初年,莎车王贤曾于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十七年(公元41年)两次派遣使臣向汉朝进贡,并请求封为西域都护。光武帝刘秀在征求窦融意见后,赐给贤西域都护印绶,并赐车马及*金锦缎。敦煌太守鉴于莎车王骄横,上言谏阻此事,光武帝于是改赐汉大将*印绶。

敦煌太守曹宗曾经就北匈奴与车师后部十多年来不断侵扰汉朝边境的现实,上书建议派行长史索班率千人屯伊吾,既可在匈奴入侵敦煌途中狙击敌人,又可以招抚西域诸国,建议终被采纳。说明敦煌太守在朝廷对西域重大事项决策时,有建议职责和权利。

其次,使西域汉官受敦煌太守节制并接受其指令。《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阳嘉四年(公元年),北匈奴呼衍王入侵车师后部,汉顺帝诏令敦煌太守征发西域诸国兵及玉门关侯、伊吾司马共骑救援。

伊吾司马、西域诸国兵本归西域都护节制,后不再设西域都护,改设西域长使、戊计校尉、伊吾司马,顺帝令敦煌太守率兵救援,说明敦煌太守有权征调伊吾司马、解医西域诸国兵马。

元嘉元年(公元年),西域长史赵评因发*疮,死于于阗。于评子迎丧路过拘弥。拘弥王成国本来与于阗王不和,于是向于评子诬陷于阗王,说是因为于阗王让胡医在赵评*疮上敷*药而致其死亡。于评子到敦煌后即向敦煌太守马达报告此事。第二年,王敬任西域长史,途经敦煌,马达命王敬秘密核查此事。马达可以给王敬下指令,皆因东汉不设都护,西域长史由敦煌太守节制。

第三,有权率兵出击侵扰西域的北匈奴。永和二年(公元年)八月,敦煌太守裴岑率郡兵人,攻打呼衍王,全歼匈奴部众,剪除西域祸害,而使边境归于安定。元嘉元年(公元年),北匈奴呼衍王进攻伊吾屯城,敦煌太守马达率敦煌、酒泉、张掖官兵人救援。

第四,率郡兵及西域并讨伐不肯归附者。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年),于阗王放前杀死拘弥王兴,立自己的儿子为拘弥王,又派使者入京进贡。敦煌太守徐由上书请求讨伐,顺帝赦免于阗罪过,诏令归还拘弥国,于阗王放前不肯。阳嘉元年(公元年),徐由派疏勒王磐,率2万人攻打于阗,大破于阗,斩杀余人,纵兵大肆劫掠,立兴宗人成国为拘弥王后返回。

前文中提到,拘弥王诬陷于阗王,而西域长史王敬信以为真,到于阗后,设计斩于阗王。而于阗侯将输僰又杀死王敬,并将头悬在市中。敦煌太守马达得知此事后,准备率领各郡兵马出塞攻打于阗,桓帝不准,并召马达回京,派宋亮代理敦煌太守。宋亮继任敦煌太守后,责令于阗王杀掉输僰。当时,输僰已死,于阗人割下死人头送给宋亮。宋亮知道受骗,竟不能出兵,不是无权调兵,而是力不从心。

敦煌太守兼管西域事务这一“惯例”,后世一直沿袭不改。汉献帝时“自三辅至西域”都属雍州;曹魏时,仿照东汉时做法,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一直到晋未曾更改。

敦煌在远离中原王朝经济*治中心的边远地区,作为控制西域的前沿基地,在中央*权维护统一与边境安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汉朝之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统一后的中央*权往往以敦煌为基地,远交近攻,牵制西域,经营西域,控制丝绸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格尔木铁路通车之前,敦煌市作为青藏、新疆地区物资运输的枢纽中心,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疏勒河流域的*事防御体系

为保证边境安宁,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汉武帝大修长城,从永登开始修到酒泉,之后沿着疏勒河河道一直延伸到古楼兰所在的罗布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事防御体系。在疏勒河流域设防的同时,还修筑了包括玉门关、阳关在内的许多关隘、城堡、亭障、烽燧,形成了一道牢固的*事防御体系。

玉门关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俗名“小方盘城”,位于现在敦煌市西北约90千米,是西汉玉门都尉的治所。现存玉门关城垣完整,*土版筑,略呈方形。南北26.4米,东西24.5米,残高9.7米,基厚4.9米。西、北面各开一门,形如土洞。

结语

提起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那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王之焕的《凉州词》:

*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结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引发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关塞的无限向往。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略西域的后方基地敦煌,曾经的西部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