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品诗”,几乎每个人在读书时都听得耳朵起茧子。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多多了解诗人生活的社会背景,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境,才能了解作品的深意。
诗词大多短短几十甚至十几个字,皆运用高度凝练的手法,表达诗人心中所思所想,所以诗词这种题材的文学艺术,是情感寄托的载体。对于我们读者而言,恰恰与作者“反其道而行”,我们需要透过诗词的语言,来揣摩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显然不是易事。
然而,有一类诗词却让我们在品读的一刹那,就能与作者“感同身受”。这类诗词有个共同点,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用王国维的话说,这类诗词“一切景语皆情语”。简单概括就是:意境很美!
意境美的诗词中又以绝句为最。为何呢?因为绝句更为凝练,在高度概括的语句中还要情景交融,更考验作者的功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读一下,这些意境超美的绝句吧!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弯曲的脖颈,嘹亮的嗓音,雪白的毛色,嫣红的掌心……在清波绿水的映衬下,一只鹅的立体形象就刻画出来了,妙趣盎然!
2《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悠闲的人儿,飘落的桂花,寂静的春山,皎洁的明月,鸣叫的鸟儿,欢歌的清涧……这诗中的佳画,画中的闲情,巧妙搭构,真真是绝美的。
3《辋川集栾家濑》(唐·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秋雨,乱石,水珠,白鹭……这不是诗,而是一幅画,你说是吗?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小雨,令草木一新,这样的情景中,却要别离。衬托的意味一目了然。
5《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对比手法的运用,令意境更加突出。江水成碧,白鸟翩飞,青山巍峨,百花争艳,就算不读后面两句,也知道这是盛春的景象吧。
6《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天的象无外乎花鸟鱼虫,山川河流之类,就看如何来搭配构景了。江山秀丽,风暖花香,飞燕衔泥,沙卧鸳鸯……读完,心情都变得明媚舒畅了。
7《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深夜发呆的女子,如同剪影一般。白鹭成霜,秋夜微凉,幽幽地坐在帘后,望着天上的月亮,你在想些什么呢?
8《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就是唱词,唱出来的词,能不美吗?有景有歌,有故事有感情,百读不厌就是它了。
9《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别致的角度,别致的秋词,秋天萧瑟寂寥没错,可那晴空一鹤,恰如我诗情高涨,简直太酷了,有没有!
10《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忧患是诗人常常嵌入诗词中的情绪,不着痕迹,却能撩拨你心。明明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却令人长叹不已,这样的意境就如同江南烟雨,沁入心头了无痕。
11《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闲情逸致怎么写?杜牧用这首绝句告诉我们,把情铺在所见之物中即可。
12《从*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豪情壮志的意境,谁也不敢与王昌龄比肩吧?长云暗雪,青海大漠,孤城之下,谁与我争锋?
1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扑了个空也能写出好诗来?贾岛说是的。渺渺茫茫片片云,寻寻觅觅不得见,意境要细细品。
1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又是诗画一体的手法。小朋友偷偷采莲,以为无人知晓,可那些浮萍却不管,悄悄地留下了线索哦!
15《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昏。
感慨人生的诗词很多,夕阳,*昏原本一体的事物,在义山笔下一分为二,对比之下,令人惆怅不已。
16《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虚实结合,也是出意境的好手法!看到云母图样的屏风在烛光下摇曳,想到了那个嫦娥。嫦娥悔吗?如果是我,我想会的。作者在自拟,碧海青天,夜夜后悔不已。义山当时的心情定是不大好的。
17《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这首诗读来略显沉重。荷叶春生秋枯,短暂的一生就这么过去了。不管是恨还是爱,只要是情绪,总得活着才有吧。可活着就得遭受爱恨纠缠,这是不是很矛盾的事呢?
18《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光下的思绪总是绮丽的。残阳照水,还是水溶残阳,总之秋天的夜里,弯月之下,露已成珠。还是怅然若失之感吧。
19《风》(唐·李贺)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物诗出意境是不太容易的,但这首《风》却美成一幅画!好似跟着风的脚步,我们看到了四季之景一般。
2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借宿别家,心怀怜惜之情,自然流露。前两句的铺排,令人心头酸涩,末句点题,风雪交加的夜晚,主人才赶回家啊!
2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愁,是很多诗词的主题。孟浩然的愁,非常形象。烟渚日暮,野阔天低,沉闷地气氛。唯独一宵清江,倒映着月亮,令我得以把愁情寄托。
22《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品格高远坚韧。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的就是这样吧!
23《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天惹人恼。更漏声声,春寒阵阵,轻风剪剪,花影萧萧……恼什么呢?无心睡眠的春夜,诗人定是因为朝堂之事忧心吧,毕竟看似春天,依然被寒意笼罩呢。
24《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是什么模样?东风谁能认识?朱熹说,万紫千红就是春天的样子了。
25《春宵》(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宵为什么值钱?因为短暂!短暂的令人抓不住,但在这一刻,好好体会一番才算值得。闻一下花的清香,观一下月的阴晴,听听那楼台传来的歌舞声乐,瞟一眼春夜里寂寞的秋千……
“意境”的构图中,少不了意象的铺排。如何借助身边的实物来构建诗词的“意境”,不仅需要我们多读多积累,还要多留意多观察,发现实物与情绪的关联点时,不妨记录下来,积少成多,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宝典。
读了这25首诗,看了笔者简单的解读,对你有所帮助吗?提提建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