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旅我们来到阳关,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站。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是当时抵御外族入侵和丝绸之路上的最要关隘。本来只是行程中的一站,想看看沙漠中的边关是怎样的,却在当时遇到风沙,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大漠风尘日色昏”的样子……
阳关应该是很多来甘肃旅行的人清单里的一项,我们也不例外,因为在行程的线路上比较方便,根据时间,选了阳关,没有去玉门关。但其实两个景区离的并不算远,事实证明,我们当时选择去阳关是很正确的。
驱车前往阳关的路上,天气还是很好的,中午刚过我们到了景区,但还是很热,便在车里吃了点东西,修整一下,等天气凉爽些再进去。正好也查查关于阳关的介绍。下午三点多时,我们进了景区。
景区正门便是一座城楼,稍显简陋,但和当时的边塞也算符合。
景区内人并不算多,只有张骞的雕像耸立在那里,作为汉朝杰出的外交家,为当时的汉朝打开了视野、出使西域,正式打通了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阳关城内大部分建筑都是后期修建的,可以在博物馆看到当时阳关的历史,城内有都尉府、练兵房等设施,展现了当时驻守这里的情景。而真正历史留下来的就是城外的一座烽火台遗址,也就是出了阳关城,所谓的关外地区了。
从阳关城到烽火台有一段路,可以走路,也可以选择坐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有两种,一种是电瓶车,另一种就是有人牵着着走的小驴车,在这样的情景下,是乎小驴车更有感觉,但因为时间原因,我们选择了电瓶车,可以更快些,事实证明,小驴车只是好看,但并不好坐,一颠一颠的不说,还很慢,要知道在这四处荒漠的地方,阳光足、还有风沙,待久了实在也不太好受。
烽火台已残破不堪,只能看出部分形状,望向远处茫茫*沙,人烟罕至、一片凄凉油然而生,我想大多数人到了这里都会想起大诗人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当时从这里走出去便是关外,自己就成了外乡人,还哪里那么容易见得到故人。
所谓的“阳关大道”就是指去往西域的这条路,四处空旷,还真是一条“大道”,而能在丝绸之路上做生意,也的确是一条致富之道。当时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和玉门关、阳关,打开了帝国新的视野,让多少人走出家乡,行走在丝绸之路上,而又有多少人在阳关与故人辞行,把阳关视作自己的精神故乡。
我们正观赏,天气突变,*沙飞扬,阳光昏暗,吹得我们睁不开眼睛,之前清晰的烽火台已在风沙中渐隐渐显,看不清楚,远处的沙漠更是一片浑浊,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汉时那种在戍守边关的感觉,满满的悲凉与荒芜感。我们只能摸索着回到等车的地方,然后尽快回到了阳关城内。
阳关景区并不算大,也不精致,但如果说在西北之行中,最能感受丝绸之路的地方,那一定是这里,这里可以让你更真实的感受到千年前在大漠前行的人们是怎样的心境。
游食记和您分享生活中快乐与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