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对比利时恐慌新冠肺炎社会实验的法律思考
TUhjnbcbe - 2022/4/16 19:02:00

[注]社会实验视频由“WouldYouReact?”年2月拍摄于布鲁塞尔。视频中文字幕有不准确之处请读者见谅。

任雅茹,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际商法硕士,法律博士在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律师。

对比利时恐慌新冠肺炎社会实验的法律思考“中国人有权出现在欧洲吗?他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吗?还是必须回去中国?”视频中的女士竟抛出这样的问题!恐慌新冠,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全新的病*、一个要命的病*、一个没有疫苗的病*!厉害到九州通衢武汉封城,湖北封锁,全国人民都需要待在家中!但是,对病*的不理解不应转化为看到亚洲人、看到中国人就歧视、就辱骂、就躲避、就驱逐!更何况,欧洲并不是这一病*的流行中心,全法国只有十几例,全比利时只有一例,且都已被隔离!要知道,欧洲和美国现在流感盛行,有几十万人感染,然后因此而死亡!所以,看到亚洲人、看到中国人,要保持理性,不要害怕!更不要冷眼相对,恶言相向,甚至动手推搡!尽管这是一个在控制下的实验,隔着屏幕仍感到强烈的被排斥的无助和压迫。

从法律层面分析,人权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人人平等。《世界人权宣言》(UDHR)第一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是不准歧视。不幸的是,现代世界中仍有许多因素会引起歧视,包括种族、民族、血统、语言、宗教、性别、*治倾向、性取向、年龄、健康状况等。这与第二条“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等任何区别”相左。特别是基于“种族”的歧视形式仍然是当今最普遍的形式。如今,全球化使社会变得更加多元,歧视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要保证每个人在多样性下和谐生活,就一定要彼此尊重和宽容。

为了促进平等反对歧视,打击种族主义,无论国际层面还是欧盟层面都订立了许多法律。年的两项联合国条约以及年的《世界人权宣言》均有明确条文规定,所列举权利的适用必须完全不受歧视且列出具体手段打击最普遍的歧视形式。年还特别通过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比利时也于年批准了这项文书以回应各种种族主义*策,例如纳粹德国或南非的种族隔离*权所采取的*策。这一公约禁止基于“种族”、肤色、种族或民族血统的种族差异的歧视,旨在防止和惩治种族主义言论或种族主义行为,也为采取积极的反歧视性措施铺平了道路。

在欧洲委员会中,年通过了《欧洲人权公约》(ECHR)第12号议定书禁止任何公共机构基于任何理由进行歧视。《网络犯罪公约》于年通过,涉及通过计算机系统犯下的种族主义和仇外行为的定罪问题。并且,欧洲还特别成立了反对种族主义和不容忍委员会(ECRI),这是一个独立的监督机制,专门审查成员国为打击种族主义现象而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有效性。ECRI定期访问会员国(于年对比利时进行了一次访问),就地分析情况并发表报告和建议。

比利时国家层面而言,该国是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半年度决议的主要提案国之一,特别是在年于德班举行的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会议和年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反种族主义会议中比利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会议通过了许多重要的打击种族主义的文件,列出了该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也为比利时通过《反对种族主义国家行动计划》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比利时机会均等和反对种族主义中心的成立,专门与各种形式的歧视作斗争。

从上面可以看出,国际与国家法律制度都对反对歧视、打击种族主义进行了规定,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专门负责促进人人平等的实现。但不难看出,法律也有局限性、被动性,法律规范下的权利是要每一个公民去努力保障其实现的,也需要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去主动发声、甚至举报或起诉;但这些都是救济措施,是伤害发生后的一点弥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如果我们可以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从道德层面防范于未然,让这种伤害不再发生,是否会更利于社会的平等公正。但再仔细想一下,社会总是有阴暗面的,正如有光就会有阴影,法律的存在在这一层面来说也是必须的,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并在伤害发生时提供补救措施。

比利时导演乔纳森·兰比内特(JonathanLambinet)“你会作何反应?”这个项目(wouldyoureact)16分钟的小影片展现出:伤害或歧视发生时,还是有人愿意站出来发声、愿意站出来讲道理,去质疑这种种族主义行为的不合理性;且让人欣喜的是,质疑者或发声者都是寻常百姓,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互相理解,反对看问题时的一律普遍化与污名化,还以善意和微笑去化解病*的可怕,彰显人性的温暖!毕竟,正如那位长者对扮演施暴者的演员的反问:“女士,请离开这里,因为您是白人!(如果有人这么说,你会作何感想?)”一定要学会将心比心,不能因为皮肤的颜色或种族的不同就放弃彼此尊重转而伤害对方。这个小影片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实验,但非常有意义,呈现了在当前冠状病*的影响下,人们在地铁看到亚裔人士时的反应,也是笔者正在研究的比较法项目关于歧视的最生动体现与最好的反抗!

正如导演本人所言,“我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第一,视频中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对种族歧视作出积极反应和反抗;其二,该视频不到一天就已有近50万人次观看。”“本来,该视频的目的是想指出自冠状病*传播以来,世界各地的亚裔社区正在遭受的越来越多的种族歧视。但没想到会有人真的做出反抗,即使种族歧视在互联网非常普遍。”他还补充说:“我们希望通过该视频向人们传达希望,传达友善,传达人性中好的一面。”但并不是所有受影响的欧洲国家都如影片中比利时地铁实验发生的那般,歧视切切实实存在且伤害到国人甚至整个亚裔群体。让人有点担心的是,与影片开头说明的内容不同,现在欧洲已经出现首例死亡,是一位感染新冠状病*的八十岁的中国游客;可以想象,若是欧洲当地人民因病身亡,恐慌和歧视恐怕会加剧。

该影片也让笔者联想到另一个比利时电影学院学生拍摄的25分钟的小短片,拍摄者索菲·皮特斯(SofiePeeters)在布鲁塞尔街头经常会遭遇到别人的言语骚扰,于是将自己痛苦的经历拍摄下来,不曾想却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比利时恐慌新冠肺炎社会实验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