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盛唐边塞诗人们的精神情怀青楼大茶壶
TUhjnbcbe - 2025/6/22 0:21:00

导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诗句读起来有股扑面而来的豪气,直冲云霄。试想一下,回到那个开放的盛唐,大好男儿,青春年华,国家正在急速向外扩张,怎么能抵抗得住奔赴边疆、建功立业、上报国家、下展壮志的诱惑而放弃去边塞从军呢?让编者带领大家走进盛唐的边塞诗,看看诗人们的文化情怀。

一、边塞诗的起源

现在普遍认为边塞诗起源于唐朝,并在唐朝时期发扬光大。其实这种看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最早出现的边塞诗是来自《诗经》。早在周王朝时期,中国就有了记载战争的边塞诗。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乐府诗记录边境征战、士兵辛苦、怀念亲人的作品更是大量出现。而到了唐朝,由于唐王朝对外的扩张,边塞诗出现了井喷,达到了高潮时期。当时知名的边塞诗人就有高适、岑参、王昌龄。他们用自己出神入化的笔触记录下了当时边塞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也留下了中国古诗的一个重要流派。仅仅在《全唐诗》中国就有多首边塞诗。

二、盛唐边塞诗的内容

盛唐边塞诗作者众多,写作风格也各有不同,但是大体上描绘的内容无外乎以下三点。

1.雄奇壮丽的风景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大多前去了西北军中,在与家乡远隔万里的大西北他们见到的景象与中原腹地迥然不同。诗人们多用了夸张的手法、奇特的语言记录下了不一样的风景。如王之涣的《凉州词》开头两句就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绘了黄河浩浩荡荡奔流而去像是在天上云霄间穿梭一样的场景。而田园诗派的王维也在前往出使边塞时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沙漠浩瀚、边塞荒凉的感觉。

最为人称道的是岑参对边境风景描写。《唐诗别裁集》中记述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岑参在自己的诗歌中描写过火烧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奇特的景观。

边塞雄奇的风景给诗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从而成为了诗歌的内容,被诗人们用来反映祖国边疆大好河山、与内地不同的壮丽景色。

2.艰苦卓绝的生活

战士们远离家乡,亲临苦寒的西北边陲,又要从事与敌人的战斗,其生活的艰难可想一斑。边塞诗人们也如实记下了军中艰苦卓绝的生活。《塞上曲》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中记述的就是一位边境征战多年的士兵无法回乡,只能凄苦地看着鸿雁飞去,血色的夕阳落下,整日与号角声相互作伴。除此之外,他单调枯燥的生活并无东西。而关于西北夜晚寒冷、下雪时间早于内地的记载也不在少数。

3.金戈铁马的战斗

边塞诗人大多在将军的幕府之中,担任书记、判官、司马等职务。很多唐朝对外的战争经历都经过他们的诗歌反映出来。

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就被学界认为是写在天宝十三年,记录了该年唐朝在西域采取的一次军事讨伐行动。诗中的封大夫就是唐玄宗时的将领封常清,多年在西北的都护府任职。

边塞诗不仅在宏观上记录战争经历,也在微观上反映了战争的细节。《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描写了一次敌人大军滚滚我方将士严密防守的战斗。

三、边塞诗人的精神情怀

诗言志,歌永言。诗词本身就是用来传达作者内心想法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边塞诗的解读,我们也能体会到边塞诗人们的精神世界。

1.舍我其谁的家国担当

唐朝是中国历史是最繁荣的时期之一,疆土辽阔,经济富足,军力强盛,民族众多。一个繁荣的大唐需要士兵们的守护。当时西域民族复杂,北方和南方的游牧势力都觊觎丝绸之路的商业利益,眼馋河西走廊的富饶,这些问题都给大唐带来了许多军事麻烦。边塞诗人在诗中也有意无意地展示了自己的家国担当,表达自己不怕牺牲、只求国家安宁的民族气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都表达了作者不惧自身生死,只求为国出力。即使是为国征战死在边疆,也是死得其所。国家是我们的,当国家需要守护和士兵牺牲,我不去又有谁去?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则从另一个方面讲了诗人们的家国情怀。作者只求效仿汉朝班超投笔从戎、前去边疆保卫国土,不愿意一辈子躲在书斋之中做个普通文人。

2.锐意进取、一往无前的勇气

边塞诗有大量内容展现了边疆的艰苦、寒冷、孤寂。真真切切的战斗每次又都是以命相搏,即使是和平时的驻扎戍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远离家乡和亲人更是使得士兵们失去了精神慰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奔赴边疆从军并不是好的选择,反而是一件折磨。但是诗人们的诗句表现的却不是悲伤与叹息,而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乐观豁达,而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勇气,而是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轻松浪漫。

3.建功立业的壮志

盛唐边塞诗常常以汉朝比唐朝,频繁出现汉朝名将建立军功的典故,借以表达诗人们内心对功名的渴望。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就是作者渴望像汉朝将领那样征服西域立下万世军功。

古代皇帝为了纪念陪伴自身打下天下的功臣,经常建立阁楼悬挂功臣画像。这也成为了边塞诗的典故。功成画麟阁是许多诗人的毕生梦想。麟阁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纪念西汉十一位功臣的阁楼,常常与汉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诗人们频繁使用麟阁、凌烟阁来表达自己对军功的渴望,表达他们积极参与战争进而谋求获得政治仕途的功名意识。

总结:

雄奇壮丽的景色,紧张刺激让人荷尔蒙飙升的战斗,天性浪漫不羁的诗人,综合在一起成就了边塞诗这一题材。盛唐的边塞诗有着高超的艺术成就。诗人们在边塞诗中描绘了边境的风景、艰苦的生活、金戈铁马的战斗。通过夸张的笔法展示着自己对国家民族舍我其谁的担当,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希望依靠军功在大好年华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志向。

参考文献:

《岑参的边塞诗与唐朝在西域的战争》

《浅论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盛唐边塞诗的精神内涵分析

1
查看完整版本: 盛唐边塞诗人们的精神情怀青楼大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