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诗中天子王昌龄这三首边塞诗,三首一起理解
TUhjnbcbe - 2025/6/8 17:47:00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有七首,前三首描写诗人刚到边塞所见的的边塞景象以及将士们战斗过来军营生活,和一些乡愁,第四首则描写一种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再来赏析一下最后三首描写的是什么!

古代战争

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在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有“半卷红旗临易水”和这里的“红旗半卷出辕门”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都被飞沙遮蔽的有些昏暗了,前线传来战报,先头部队已经和敌人短兵相接,后方部队大开城门,火速前去支援。

古代战争

根据前方传来的情报,先头部队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相遇,双方展开了激战,从接到战报到现在,后方支援部队还没到达支援地点,又传来了好消息,说是已经俘获敌军首领。

古代战争

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骑着紫薄汗马,臂膊上绑缚着胡瓶,英姿飒爽大将军接到前方战捷,非常高兴,准备从碎叶城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敌人,于是七百里加急将前方战事传回京都,请圣上定夺,并增加一些兵力过来。看着碎叶城西的天空中高高地悬挂着一轮秋月。大家都思念起家乡来了,月是故乡明啊,若是这次能彻底把敌人消灭,就可以和家人们相聚了。

秋月

皇上接收到边境传来紧急军情,于是星夜传诏将军,赐予尚方宝剑以统帅三军,支援前线。将军接到命令,没有一丝拖延,马上辞京奔赴前线,很快就要大获全胜了。最后一句“辞君一夜取楼兰”和《从军行》第四首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遥相呼应。从“破”到“取”实则暗示了战争的走势对我军越来越有利。

古代战争

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将士们在边塞等待着朝廷的支援,镇守着玉门关,以防止敌军的反扑。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只要敌人有任何风吹草动,我军便会瞬间知道敌人动向。

烽火台

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所以一定要时刻警惕,不能有一丝松懈,那里山深林密,就算是马儿跑过,一会儿就能看不见踪影。

这三首诗,从第一首先头部队和敌人短兵相接并战胜敌人,然后我军将战事上报朝廷,朝廷增派兵力,争取一举消灭敌军,然后在描写到将士们把守烽火台,严密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

王昌龄有《从军行》七首,把前三首联合起来解读,能更加透彻明了

王昌龄这首边塞诗,词风慷锵有力,越读越使人振奋不已

这首边塞诗,不仅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还有不破楼兰终不还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中天子王昌龄这三首边塞诗,三首一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