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王之涣已经是比较熟悉的,王之涣是唐代诗人,他描写西北地区风光的诗,雄奇豪迈意义高远,并被更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今天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歌是诗人描写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内心孤寂的感受。
凉州词是唐代乐府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这个曲调写歌词,描写西北风光和战争景象。“黄河远上白云间”,远远望着奔腾的黄河,它的源头与白云相接,诗人抓住远眺的特点,在我们眼前营造了一幅极其壮美的图景,可谓是气势雄伟。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孤单的凉州城,紧紧的抱着万丈高山。“仞”本来是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万仞”此处是一个虚词,诗人采用夸张修辞的手法形容这座山十分的高。这一句为我们勾勒出西北地区的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一个国家防守的地理形势,暗示了戍边将士们的荒凉境遇,因为后两句描写戍边将士的心理活动埋下了伏笔。
”羌笛何须怨杨柳“这羌笛何必吹着哀怨的折杨柳曲调,来勾起戍边将士无限的离愁别绪呢?《折杨柳》本就是一首比较哀怨的曲子,而且了解到古代的习俗中,古人有折柳送别友人时折柳相赠的习俗,以表示自己送别友人的留念之情。如今出门在外打仗的戍边将士们,远离家乡保卫国土,听到这样的悲凉的《折杨柳》的曲调时,难免会触动离愁别续。
“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虽然好,但是从来没有来过这荒凉寂寞的玉门关啊。诗歌的后两句对戍边战士的心理的描写,非常的细腻微妙。诗人在诗歌中用”何须怨“三个字,并不是没有怨恨,也不是要劝戍边将士不要怨恨,而是说怨恨也没有用。整首诗歌将戍边将士因为戍守边疆而无法归乡的幽怨,在壮丽荒寒的背景描写和羌笛之声的写照中通过描景抒情含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