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旭光骑行深圳第3站龙岗区吉华街道
TUhjnbcbe - 2025/4/14 0:36:00
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骑行这一站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原来政府对每个街道都有不同的定位,侧重点不一样。

例如,坂田街道侧重于科创,布吉街道侧重于文创。

吉华街道呢?

更侧重于文旅。

实际上,年以前,这三个街道是合并的,都属于布吉街道。包括南湾街道,也属于布吉街道。只是年开始,布吉一分为三,拆成了坂田、布吉、南湾。

布吉街道一拆再拆。

年,拆分后的布吉,又被拆成了两份,就是现在的布吉街道和吉华街道。

所以,从布吉身上拆下来的吉华街道,面积不大,只管了七个社区。

为啥要把吉华拆分出来?

要精细化管理。

布吉人口多万,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行政管理难,城改推进也难,一分为二,基层组织执行更到位,深圳的东进战略推进更快。

拆分出来的吉华街道有两大巨无霸项目。

一个是三联村。

一个是华侨城。

三联村是旧改,华侨城是文旅。

三联村旧改,百万平米的拆建工程,堪比白石洲的旧城改造项目。

谁拿下的项目?

招商地产。

这是个千亿的大饼,我特地去工地打了个卡,所有的宣传语都没有这八个字震撼:千亿旧改,大城规模。

我在三联村转了转,发现这里竟然是深圳的玉石产业基地,看起来是城中村,但里面豪车云集,一堆大G。

玉石切割、加工、售卖,有完整的产业链,哪怕巷道里的小店都是做玉石相关的生意,如果不是去过新疆和田,我就会觉得这个村子不一般。

因为去过和田,我再看这里的玉石加工业,感觉还是弱爆了。

政府对三联的定位是深圳玉都,总给我一种山寨和田玉都的感觉,不过中国最大的玉都,还是和田。

那是不是所有和田出来的玉,都是和田玉?

也不是。类比贵州茅台镇出来的酒,都是茅台吗?

中国有四大名玉产地,除了新疆和田玉,还有陕西蓝田玉,辽宁的岫玉,以及河南南阳的独山玉。

和田玉,主要产自玉龙喀什河,叶尔羌河和喀拉喀什河流域。

那和田玉是新疆独有的吗?

不是,这只是一种命名方式。

只要透闪石成分超过98%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所以鉴别是不是玉,用灯照一照,就是因为透闪石会发荧光。

我们08年奥运会奖牌也用过一种玉,很多人认为那是正宗的和田玉,其实不是。

实际上,是青海的昆仑玉。

广义上来说,也是和田玉,严格意义上来说,与和田玉一脉同源,都产自昆仑山脉。昆仑山以东入青海部分,称为昆仑玉,昆仑山以北和田部分,称为和田玉。

其实,差别也并不大。

但是价格来说,昆仑玉便宜很多。

学历史的时候,我们学过古代有一种玉,叫和氏璧。这个和氏璧与和田玉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

在《蔺相如列传》里讲到一个典故,完璧归赵,这个璧就是和氏璧。和氏璧就是一种粗加工的璞玉,也就是没有经过雕琢的原石。比如,玩赌石的,就是赌原石里面是否有真玉。

和氏璧是哪种玉?

历史书上说,和氏璧正看是绿色,侧看是白色,最符合这种玉石特点的就是南阳的独山玉。

那在和田,能否捡到玉?

理论上,只要有雪山的地方,就有玉石,并有机会捡到它。

因为,这些山只要遇到泥石流之类的活动,大小石头就会滚落。这些混合砂石的岩浆最终都会汇合到河流,沉淀在河床。如果运气好,也可能会捡到。

不过,概率极低。

有多低呢?

类似花2元买彩票,中了万。

人都是趋利的,一个东西只要赋予了价值,要么被保护起来了,要么被过度消耗掉了。

所以,你想顺着这些河床捡到玉,概率基本为0。

不过,当作旅行体验,那倒是可以。

在抖音上,直播挖玉采玉的那些是真是假?

假的。都是提前埋好的,吸引眼球而已。

以前采玉和修鞋缝衣服一样,是个单独的行当,有这么个说法:寻玉之难,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至,十人至也就一人得而已。

过去的采玉人是要拜师的,类似德云社,师徒制,甚至一度传男不传女,为啥呢?

因为采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忌讳见红,女人有例假,不合适。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采玉是个辛苦活,男人更适合,要深入各个雪山里,一待就是月儿半载的,女人扛不住。

采玉有帮派吗?

有。比如捞玉帮、踏玉帮、山料帮。彼此之间也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寻玉矿,还有点盗墓笔记的味道,类似分金定穴,在采玉行业叫定位寻玉,有些玉要从山壁上凿出来。如果你看过黄河的挂壁天梯的表演,大概就明白这种山壁上凿玉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在山上采完的玉怎么运回来?

毛驴驮、人力背。

现在这种山料帮采玉人基本不存在,因为资源已经被管制起来了,少部分当地人也只能是在玉龙喀什河碰运气。

不过,现在河床都挖没了,不可能有什么玉。

科普一个知识,甘肃玉门关的命名,就是因为汉武帝时,和田的玉石通过这里运到中原地区,当时和田地区还叫于阗国。因为是输送玉石的关隘,所以取名玉门关。

我去新疆和田,有维吾尔族的老人跟我讲,挖玉,对他们来说,那些年是要撑起一家人的生活。每年夏秋,雪山融化,会发洪水,从上游冲下来很多石头,他们就能从这些石头中捡到玉。不过,现在很难了。

那天大风沙,为了去一探究竟,我去了河边,石头很多,玉没见着。大部分都是我们汉族人在那里捡,还遇到三个当地人给我推销玉。

我有一个感受,玉石行业,就是一个骗子忽悠一个瘸子,最终瘸子在傻子身上做了一回骗子。

说回三联村,我在村里还发现了一个创客公寓,应该是搞直播带货卖玉的。

深圳有很多创客公寓,特别是一些文创园区,比如南湾街道的创意小镇,那里面全是网红直播。等我下一站骑行南湾街道的时候,再写写它。

就像我第一站写的,深圳,就是个搞钱之城。大家来这里,就是搞钱的。

这种蓬勃的生机,注定了,这座城市年轻化、朝气化。

搞到钱的就扎根了,搞不到钱的就走了,下一批年轻人继续来搞钱,一茬一茬。

所以,深圳就像个筛子,虹吸全国的人才,然后筛选、过滤,留下的就是它需要的。

我们再说华侨城的文旅。

在吉华街道,华侨城的文旅,主打甘坑客家小镇项目。华侨城的战略一直是文旅+城镇化,甘坑客家小镇算是华侨城在深圳搞的商业化最成功的项目了。

基本上虹吸了布吉、坂田、龙华的人来这里打卡消费。

我是从正门骑车进去,穿过小镇,从后门出去。

刚好是周末,什么感觉?

人山人海。

那一瞬间,感觉消失的三年,又回来了。

我骑行第一站的时候,还没遇到这么多人,我以为很多人回老家,不再来了。是我预判错了,很有可能是大家回老家,发现更难生存,机会更少,还不如深圳。

这就是一线城市的吸引力。

所以未来,人口一定会被几个地方所虹吸。

比如,西安虹吸西北,北京虹吸东三省,成都、重庆虹吸西南,长三角、珠三角虹吸全国。

世界的秩序,一定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哪里经济发达,哪里就会虹吸人口。

历史上,农业社会,人口都是往水草丰茂的地方流动,工业社会,人口只会往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规律,不可违背。

甘坑客家小镇,顾名思义,客家人的小镇。也就是说,这里曾是客家原住民的村落。

甘坑,是啥意思呢?

要拆开理解,甘,是甘甜。坑,是小溪汇聚的地方。

深圳类似甘坑古镇的地方有很多,都是当时原住民的村庄,比如,观澜版画村、鹤湖新居、麻磡村、大万世居。

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逃难史。

在前面两站,我都写过,比如坂田的张氏家族,布吉的凌氏家族。

客家人是汉人的分支,客家语言,大部分都是古汉语的演化。

西晋时期,五胡乱华,算是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很多北方汉人为了生活,开始南迁,渡过黄河、长江,一路南下,到江浙沪、福建、广东、台湾,香港、东南亚。

为啥很多江苏人,和河南人说话一模一样,就是因为从河南迁过去的。

东南亚很多华人,都是客家人,原因也在于此。

华侨城在甘坑还搞了个IP,《小凉帽》,又是动画,又是实景,但和华强集团的IP相比,还是太弱。

华强有啥IP?

《熊出没》啊!

《熊出没》属于华强的子公司,方特做的。

除了央视每天轮播《熊出没》剧集,方特还搞院线电影,雷打不动,每年春节档都要上映一部。

《熊出没》之前的春节档和央视动画频道一直是《喜羊羊》的天下,但《熊出没》一出来,就没它什么事了。

时代发展的必然。

方特也想模仿迪士尼,全国各地搞了很多游乐园,走多元化路线,结果显而易见,全是失败的。

光头强撑不起主题乐园。

因为主题乐园是全年龄段的,必须要靠不一样的IP驱动,才能在内容上有差异化,每个点都有对应的主题风格。

你看,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一开园,人山人海。

人家都是多IP,迪士尼多少动画IP?环球影业多少电影IP?

方特呢?只有一个《熊出没》。

这种主题乐园,另一个电影公司也搞过。

华谊兄弟。

他们搞的是华谊兄弟电影小镇。

一开始,轰轰烈烈,最后,一地鸡毛。

电影公司就好好搞电影,别想着搞IP,搞线上线下联动,搞主题乐园那一套。我们搞不了这些,IP是个需要大资金长线运作,迪士尼多少年了,我们的土壤不适宜,很多都是赶鸭子上架,为了摊大饼拿KPI。

《让子弹飞》里有一句台词: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骑行穿过客家小镇,对面又搞了个都市田园,也是华侨城的,估计要把甘坑、凉帽山、都市田园包装成新甘坑,据说是五百亿以上的项目。

我几年之前去过都市田园,还是个半成品,当时正在建,里面很多路都没铺砖。

今天再去,变化很大。

里面有个水库,叫甘坑水库,环绕甘坑水库的路都修好了,人也多了,跑步的,骑车的。

芦花、薰衣草、油菜花正是盛开的时候,适合骑行,很多人拍抖音,也有穿汉服来拍写真的。

我还特意拿了无人机来航拍,俯视的感觉,就俩字:人多。

在这里感触最深的就是,深圳最不缺的就是人,而且是年轻人,他们才是经济活力的最好证明。

当然,深圳一方面虹吸国内人才,另一方面吸引海外人才。

为此,还搞了个计划。

孔雀计划。

孔雀东南飞嘛。

目的就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给创业资金,给项目,给补贴,给政策配套,基本上国际自由族享受到的待遇,都有。

深圳还专门给建了个园区,孔雀计划产业园,就在吉华街道。

30年前,深圳只有两名技术人员,一个修拖拉机,一个兽医。啥意思?深圳以前是个小村落,种田的,只需要这俩行当。

短短三四十年,现在成了孔雀园。

华侨城在甘坑,还有一个文旅项目,就是,二十四史书院。

是干啥的?

其实就是缩小版的《梦华录》。

借助二十四史的概念,搞的古代园林建筑,也可以叫微缩版的苏州园林。

我看很多人穿汉服在里面拍照。

关于二十四史,我在历史里写班昭那一章写过。我摘出来:

我说,班固就是写《汉书》的大作家吧。

她说,班固效仿司马迁写《史记》的路数,写了《汉书》,从刘邦一直写到王莽,所以也和司马迁并称班马。但是班固作为个人私修国史,也就是私自写国家历史,是不被允许的,没有资格证,因此下狱了。弟弟班超就去向汉明帝刘庄求情,和刘庄解释《汉书》是宣扬你们皇家的功绩,不是贬低的书。刘庄拿来一看,开篇就把汉高祖刘邦吹的神乎其神,于是释放了班固,还封了官,兰台令史。班固拿到资格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写历史了。史书的撰写都会有作者个人色彩,他还要忠于历史,还要防止被封杀,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包藏祸心,把真实的想法藏于字缝里。班固从开始写到完成花了25年,有一部分是妹妹班昭续写的,直到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时期才算完成。二十四史里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能做到相对客观,因为都是个人作品。后面的二十部基本都是皇家出品,宣扬皇家统治思想,已经没什么真实客观可言了。历史不就是这样吗?真真假假。

在萧文寿那一章,我也写过,也摘出来:

我说,刘裕的小名叫寄奴,现在有一味中草药,也叫刘寄奴。二者有关系吗?

她说,草药刘寄奴就来源于刘裕小名。这个事是《南史》记载的,说的是刘裕小时候上山砍柴,碰到一条大蛇,于是砍了一斧子,蛇跑了。第二天,刘裕又去砍柴,看到树林里有几个童子在捣草药,就问童子,你们捣的啥?童子答,我家主人被刘寄奴砍伤,让我们捣草药敷伤。刘裕又问,你家主人有这个神通,既然知道是刘寄奴砍的,为啥不杀了他?童子答,主人说了,刘寄奴将来是帝王,不敢杀。刘裕于是对童子大声呵斥,我就是刘寄奴。吓得童子四散奔逃。刘裕就把他们捣的草药拿回去,发现治疗创伤效果确实好。后来这个草药就成了军队打仗必备创伤药,药是刘裕发现的,所以大家就以刘寄奴命名这个药。

我说,神化色彩太重。

她说,前面我说过,二十四史的后二十部都是皇家出品的,没有什么真实性可言。很多内容都是按照皇帝要求来编纂的,自然要美化自己、神化自己。这些史书基本都是为了歌颂而写,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华侨城搞的二十四史书院,你说是文化吗?

肯定不是,别忘了,它是文旅,重在“旅”,而不是“文”。

这就是一个政企联合的商业项目。

虽然,我略带吐槽,但实话说,夜景还是挺不错的,灯光一打,有《梦华录》那味儿了。

就是小,处处透露着小家子气,要想看放大版的,还是去开封清明上河园吧。

没办法,深圳是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有得看就不错了,毕竟才60块钱,买不了一个全家桶,还要啥自行车?

关于吉华街道,就写这么多,以下是相关图文:

甘坑客家小镇全貌

甘坑古镇,人很多,我拍的有视频。

二十四史书院,夜景,有一种《梦华录》的情调。

都市田园,在甘坑古镇对面。

女侠母女~

都市田园内部,有骑行绿道。

不知道是什么花什么果

大片花海,全是穿汉服拍写真的。

油菜花~

什么花?

美利达自行车大陆总部,这是个台湾的品牌。

招商地产,三联村旧改

我在巷道遇到一个拉客的美女,可惜,我怕菜花~

三联玉石文化村,已经形成了玉石产业链了~

这是一副对联,拿来招生不错。

这个字,博大精深。

偶遇一群骑友,但是我没看到人,只看到车在这里放着

这个就是孔雀计划产业园,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的

吉华街道办~

骑行了30公里,数据丢失了,很遗憾,只能用前一天的踩点数据。

骑行深圳第3站,吉华街道,30公里,打卡结束。

1
查看完整版本: 旭光骑行深圳第3站龙岗区吉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