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庄园3月21日正确答案
以下哪句古诗形容的是柳树生命力强
A、无心插柳柳成荫
B、吹面不寒杨柳风
正确答案: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解析: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语,本身就直接描述了柳树极强的生命力,它并非出自哪一首具体的古诗,而是一句民间谚语。但这句谚语的意象和内涵,与许多古诗中对柳树的描写是相通的。要理解这句话为何形容柳树生命力强,以及在古诗中的体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无心插柳"的含义:
"无心"指的是并非刻意、有计划地去种植。"插柳"指的是一种非常简便的繁殖柳树的方法。柳树的枝条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即使随意折断一根插在湿润的土壤中,也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这与其他许多树木需要播种、嫁接等复杂的繁殖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2."柳成荫"的结果:
"成荫"指的是柳树长大后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树荫。这说明了柳树不仅容易繁殖,而且生长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可观的规模。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3.古诗中对柳树生命力的描写:
虽然没有一首古诗直接使用了“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但许多诗句都体现了柳树的这种特性:
易于繁殖、随处生长: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柳树发芽,生长迅速的景象。“拂堤”说明柳树甚至可以在堤岸这种相对贫瘠的环境中生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翠柳”点明了柳树的颜色与生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边塞苦寒之地,通常难以生长高大的树木,但是杨柳却在羌笛的哀怨中存在,即使在荒凉的边塞也有柳树的身影,反衬出其生命力。
折柳送别、象征生命延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杨柳依依”描写了春日杨柳的柔美,也暗示了柳树的生命力在一年又一年中不断延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色新”说明柳树发芽早,生命力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除了谐音“留”之外,也有希望远行的友人像柳树一样,无论到哪里都能顽强生存的寓意。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折柳代表着离别和思念,而柳树每年都能重新发芽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即使在离别的悲伤中也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柳树的坚韧:
虽然没有直接写柳树生命力强的诗句,但很多诗歌描写柳树的柔韧,如“杨柳千条拂面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些都暗示了柳树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即使在风雨中也能保持生机。柳树的枝条柔软,可以随风摇摆,不容易折断,这也体现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总结: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谚语,以极其简洁、形象的语言概括了柳树易于繁殖、生长迅速、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虽然它不是出自具体的古诗,但其意象和精神内涵,在许多描写柳树的古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古诗通过描写柳树的生长环境、发芽速度、送别习俗以及形态特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柳树旺盛的生命力。这句谚语和这些诗句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柳树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象征意义。柳树也因此成为了生命力、希望和坚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