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见识过中国的种地绝技后,我放心了
TUhjnbcbe - 2025/2/7 18:22:00
                            

随着疫情在全球开启下半场

很多国家陷入病毒带来的慌乱

随之而来的是

全球经济下滑、粮食供应不足等等

面对如此情形

中国各媒体向国民打出强心针

粮食,我们够!

随着农业科技进步

中国粮食不仅够

农业还向着“无人区”挺进

盐碱地、沙漠、高原

......

随便来一片地方

中国都为你打造一个农场

01

“无中生有”

打破盐碱地的利用价值

中国人不仅要在肥沃的土地上

种出高产量高质量的粮食

也要打破不可能

借助科技的力量化腐朽为神奇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粮荒是不是会殃及中国的时候,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海水稻”再次走进大家的视线。

海水稻可厉害了,相比普通品种的水稻生命力更加顽强,能生长在盐碱地(盐(碱)浓度0.3%以上);它身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不怕洪涝,抵抗得了倒伏,一些病虫什么的也会离它远去。

这种逆境生长的功力可不是哪个水稻都有的。“海水稻”能有这样的特性“护体”,还能不断提升年产量,都是在中国农业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研发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年,中国科学家开始培育“海水稻”。在年,袁隆平团队也开始投入到“海水稻”研究中。期间,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常规育种、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优选优,增加量产。

在曾经的采访中,袁老提到:“我们计划花8年时间在全国盐碱地种植海水稻,每亩按最低产量公斤来计算,这样1亿亩每年可以增产粮食亿公斤,多养活万到1亿人口。”

中国盐碱地足有15亿亩,单单靠着这些盐碱地就能大获丰收。而我们还有华北东北的平原沃土,还有小麦、玉米、大豆的富足生产,这么算下来,中国就是妥妥的“粮仓大户”。

02

“绝处逢生”

让沙漠生出一片绿色

土地是有限的

但是科学家们的思路是无限的

只要肯下功夫

沙漠也能种植蔬菜

沙漠里种地,在大家眼里有太多不可能。由于气候原因,沙漠地区本就久不见甘霖,如果幸运的下了场雨,沙漠也会变成一个大型漏斗,任由雨水沿着细沙的缝隙溜走。

在这片“无人区”,基本上只能看到意志力顽强的仙人掌和骆驼,它们才能掌控得了恶劣的环境。

大家印象中的沙漠

但科学家正在打破这样一个定律。

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杨文斌说:“沙地其实是个‘聚宝盆’,尤其是沙生植物。比如甘草,不仅是药材,而且固氮量大,是名副其实的‘固氮工厂’。”

因此,可以利用沙漠的特性,以及一些植物的特点,顺势而为,科学种植。

在种沙漠种树防治风沙的时候,科学家会选择种植豆科类,形成“生物固氮”效应。使沙漠出现了生物结皮和黑色土壤,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

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固氮生物都属于个体微小的原核生物,所以,固氮生物又叫做固氮微生物。

利用这种特性,科学家选出适合的植物、引进同纬度其他地区的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植物,丰富沙漠的多样性,比如大黄、茄多多、四粒红花生……如今,这些蔬菜已经让库布其沙漠生出其它绿色。

不得不感叹,只要科学家够大胆,哪里也能农业生产。

03

“四季如春”

通过大棚技术吃上绿色蔬菜

科学像是魔法

为农业带来很多新的发展思路

但这就是科学的本质

打破惯有思路,才能赢得真理

以前,一到冬天,北方家家户户就开始储存起大白菜和白萝卜,全靠这些耐寒抗冻的“硬”菜“续命”过冬。要是想吃口新鲜的绿色蔬菜,那得等到来年春天。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冬天到超市走一圈,你会发现各式各样的蔬菜摆满了货架,夏天盛产的黄瓜、西红柿,秋天丰收的大葱和秋葵,还有藕、蘑菇、红萝卜、缸豆,五颜六色,一点看不出冬天严寒下的萧条。

这得益于蔬菜大棚技术。

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大棚内形成一个温室空间,二氧化碳浓度、光线强度、土壤温度等通过人为调控保持在最适宜的水平,为蔬菜提供合适的生产环境。而且不管什么季节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大大提高了果蔬产量。

山东寿光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该技术从这里推向全国,自此改变了“北方冬天无鲜菜”的历史。

从大棚技术出现到现在已经30余年时光,科学家对大棚技术的研发一直没有停止。现在大棚各式各样,有无立柱型大棚、砖墙式大棚、光伏温室大棚......

而且,现在很多大棚外面看没什么特殊,深入去了解发现,很多大棚都使用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一个手机就能做好温室大棚的管理。比如,通过自动调温系统,监测室温并进行自动调控;通过土壤氮磷钾传感器监测土壤养分控制施肥;通过湿度传感器监测土壤水分控制施肥。

如今,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区也搭建起很多大棚,包括青藏高原上,这里的农民种植起西红柿、草莓、车厘子等,再也不用跨省高价购买蔬菜水果了。

玉门市戈壁人参果生产基地的日光温室

得益于大棚技术,中国的蔬菜价格降下来了,对外的出口增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是世界总量的40%。中国不但养活自己,还为世界贡献了力量。

粮食关乎民生大计

中国人要将吃饭的命运

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上世纪90年代

国外经济学家曾发出质疑

“谁来养活中国”

现在,这句话或许应该改成

“中国粮食种植技术还会惠及哪里?”

今天,中国靠科学技术

已经将吃饭的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资料来源:

[1]《袁隆平:拓展“红线”外耕种面积,让粮食安全更安全》,科技日报

[2]《中国农业“黑科技”又火了外国网友:这才是长久之道!》,参考消息

[3]《库布其靠什么走出沙漠治理怪圈?科技!》,科技日报

[4]《山东寿光:现代化大棚里的“黑科技”》,新华社

原标题:《见识过中国的种地“绝技”后,我放心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见识过中国的种地绝技后,我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