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苏辙与兄长久别重逢,写下一词,情感真挚,
TUhjnbcbe - 2025/2/7 18:22:00
得了白癜风该怎样治疗 http://www.znlvye.com/

写在前面: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宋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一》

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辙送哥哥苏轼赴徐州任,并在此地逗留了百天有余,至此,这对聚少离多的兄弟终于“会宿逍遥堂”,实现了十七年前对床夜语的约定。

只是,这终究不过是一场空欢喜罢了,因为,他们皆身在仕途,宦海浮沉,羁旅漂泊,“相约早退”又岂能由得了自己呢,“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韦应物的愿望,兄弟二人此生注定无法实现。

苏辙的这两首诗作于当年的七月,还未离开就心生不舍,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一向旷达的苏轼也在这一年的中秋夜写下了这充满离愁别绪的诗句。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的时刻还是到来了,中秋节一过,苏辙就得前去河南赴任,临别前,他作《水调歌头徐州中秋》与苏轼,情深意长,写尽了兄弟情深。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简译:

分别一次要多久才能重逢呢?已经过去了七个中秋节了。去年的今天我在齐州遥望东武之地,看着夜空中的那轮皓月,心中的愁绪难以言表。

哪里会想到,今年的中秋夜,我们会在徐州的古汴河上泛舟赏月,有人鼓吹助兴,可那忽然传来的凉州曲,却惊起了汀州上栖息的鸿雁。

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着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华丽披风,有的穿着以紫绮为面制作的裘皮衣服,时不我待,那轮无情的圆月正渐渐西沉,它不肯为人留下。

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独自宿在凄凉的水路驿站,挥之不去的,依旧是那缠绵不尽的离愁,就怕像王璨那样不得返乡,想念时只能登楼相望。

赏析:

苏辙的这首词主要写和兄长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以及短暂相聚后又要分别的不舍之意,全文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写尽了手足情深,读来令人感动。

上片写久别重逢,佳节共度,欢乐中略带悲凉,高兴时又兼怅惘,抒发了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感伤之情。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前两句写离别之久,熙宁二年(年),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辙被贬外任河南府留守推官,熙宁四年(年),为避免与王安石的正面冲突,苏轼自求外放杭州通判。

从此,兄弟二人宦游四方,难有相聚的时候,直到熙宁十年(年)四月,苏轼外任徐州知州,苏辙签任书应天府判官,二人在澶濮之间相遇,于是,苏辙先行护送苏轼到徐州,并与之同住百天有余。

屈指算来,兄弟二人已经有七个中秋节没有在一起过了,月圆人不圆,万家团圆的时候,兄弟二人只能望月怀远,羁旅漂泊,身不由己,这是多么的令人无奈。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三、四句回忆去年今日,熙宁九年(年),苏轼在密州治所(山东诸城),苏辙授齐州(山东济南)掌书记,苏轼杭州任满自求调任密州,就是想离和弟弟近些,咫尺天涯,可他们还是难以相见。

于是,在这一年的中秋夜,想念弟弟的苏轼在密州写下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身在济南的苏辙只有望着哥哥所在的方向,祈求那一轮明月能寄去自己的思念之情。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五、六句写今年相聚,久别重逢,他们都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好时光,中秋夜兄弟泛舟古汴河上,诗酒唱和,本来十分快意,可是,“船上载凉州”,当听到其他船上传来的凉州曲时,不免心生悲凉。

“凉州”是曲名,大多为曲调悲凉的边塞曲,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有乐曲助兴本是件高兴的事,可是当看到惊起的大雁从汀州振翅南飞时,不由得又心生离愁,明日自己也如孤雁一般踏上旅途,想来怎能不愁。

下片借景抒情,表达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前三句通过宾主华丽的衣饰衬托节日的喜庆,“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四、五句则通过明月西斜之情写出离别的紧迫感。

欢聚有多美好,离别就有多悲伤,相聚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连明月都匆匆西坠,丝毫不顾及离人的心情,“素娥”指月亮,“无赖”是无可奈何之意,“曾不”即不曾之意。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六至八句接着写离愁,今夜还与亲人们举杯共饮热闹相聚,明夜就只能独宿水边驿站,那一轮明月倾泻下来的清辉将是不尽的离愁,“清尊”是酒器,“水驿”指水边的驿站。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词的后两句直抒胸臆,仕宦茫茫,前途未卜,亲人远别,相见无期,怕就怕我们也如王璨那样,归期无望,想念时只能登楼远眺。

王璨(can)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曾投奔荆州刘表,奈何怀才不遇,故乡又难以回归,无奈滞留荆州十二年,想念故土时只有登楼远眺,从而“王璨登楼”就成了思乡之典。

写在后面: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宋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

所谓手足,就是我懂得你的喜乐和悲伤,知道我痛你也会疼,苏辙与哥哥从小一起长大,形影不离,直到入仕后才不得不分开,这份手足之情无可替代。

所以,苏辙能感知到,自己离开徐州后,哥哥的苦闷和孤独,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冷清和寂寥,那一切都源自他对自己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两年后,乌台诗案爆发,身陷囹圄,生死未卜,苏轼想起与苏辙对床夜语的约定,不免黯然神伤,只好寄希望于来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把对弟弟的思念寄托给一轮满月,“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心有灵犀,同一轮明月,也满载着苏辙对哥哥的深情……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辙与兄长久别重逢,写下一词,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