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国津渡芳甸瓜洲瓜洲镇志成功入选
TUhjnbcbe - 2025/1/14 0:59:00

作者:吉祥

在中国的历史地理版图上,瓜洲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万里长江东流,千里运河纵贯,两条中国黄金水道的大十字交汇点上,唯一的中国古镇就是江北的扬州市瓜洲镇。

瓜洲古渡公园鸟瞰图

如同她的名字,瓜洲是长江这根绵延的长青藤上结出的一枚神奇瓜果。唐代以前,长江的入海口就在扬州和镇江之间,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海潮的顶托下,在江口形成一道道拦门沙。从汉代到晋代,这座长如瓜形的沙洲开始露出水面,并被赋以“瓜洲”之名,岛上逐渐形成渔村、集镇。到了唐代,这个长江的“睡美人”始与北岸并连,张若虚一首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中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江流宛转绕芳甸”,描绘江海相连的壮阔景致以及出没于潮水之间的连片沙洲,正是以瓜洲为中心的长江沿江景观。

《春江花月夜》

瓜洲渡是千年瓜洲的灵魂所在。在长江东流千万年不断生成和并陆的沙洲中,没有哪一个沙洲享有瓜洲的独特。因为它背靠的是世界运河名城扬州。因为唐代瓜洲与长江北岸的并陆,封堵了从春秋到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最早的一段—邗沟的通江口门。唐开元年间,从原邗沟的江口扬子津向南穿过瓜洲的洲地,新开了一条长达25里的大运河南延段—伊娄河,其新的入江口门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津渡之一—瓜洲渡。瓜洲渡是瓜洲的代名词。没有瓜洲渡,就没有瓜洲辉煌的历史;没有瓜洲渡,千年运河的世界遗产都将失色三分。

伊娄运河碑

01

瓜洲古渡是中国漕运的命门。

瓜洲面对长江,左右逢源,扼守着长江与运河的锁钥之地。南粮北运至京城,海盐西运至内陆。隋唐之后的瓜洲,无论哪个王朝的安危都与它紧密相关。中国历史上的都城大多在北方,西安、洛阳、开封、北京,某种程度上,这些王朝心脏的血管就是这条运河,而瓜洲便是这条血管的中枢。湖广稻米、江南丝绸,还有苏杭美女……这一切都是从这里沿运河北上进入都城的。

瓜洲古渡

年鸦片战争中,英国人为了要挟清政府,发起“扬子江战役”,其所实施的战略就是进入长江,攻占镇江,封锁瓜洲渡口,扼住清政府漕运的咽喉,切断中国漕运的大动脉,迫使清政府接受其侵华的利益诉求。具有全球眼光的英国人准确地抓住了中国的命门所在。

在年古运河改道之前,瓜洲一直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扬州的运河入江门户。虽弹丸之地,却能“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嘉庆瓜洲志》上说,“漕船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涉之人往还络绎,必停泊于是,其为南北之利。”

明代瓜洲图(原图收藏于镇江博物馆)

在明清最为繁盛的时代,瓜洲成为各类物品重要的集散地和商贸城。“商贾之集,冠盖络绎,居民殷阜,第宅蝉联,甲于扬郡”。作为交通枢纽、商业重镇、人居佳境的瓜洲,百业兴旺,富甲一方;瓜洲虽非县城,却以五省通衢、漕运要道、防江控海重地,在历史上建有瓜洲城,设置有行省、都督府、江防同知署、管河通判署等重要的国家机构。如此完备格局,在全国独一无二,故有“长江运河第一古镇”和“江北第一雄镇”之称。

瓜洲全境图

“人到扬州老,船到瓜洲小。”瓜洲,意味着由它枢纽着的庞大江河水运网,意味着一种地理上的极限,意味着闯生活、闯江湖的大世界。即使在清末民初,漕运退出历史舞台,新兴的津沪铁路一定意义上代替了运河的功能,但瓜洲与镇江、扬州两座城市水陆连接的功能还在,它依然担负着整个淮南经此过江抵达镇江、连接江南铁路的水运中转作用,运河入江口的功能依然没有完全丧失,新兴的煤业一度代替了过去的漕运,古运河入江口的船只桅杆,就像森林一样。煤业的兴旺,带动了各行各业。民国时期,瓜洲的沈家场,如同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扬州的辕门桥,彼时的瓜洲依然“万商云集”。

0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如果说玉门关是汉唐通往西域的门户、重要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那么瓜洲就是中国长江水上的玉门关。不论是经济意义上还是军事意义上,都是如此。

含江口

在相当程度上,隋唐以后历代都城的生命线维系在瓜洲渡口的樯桅上。北兵南下,长江天堑是一道冷峻的休止符,瓜洲是长江下游的战守要地。瓜洲一失守,粮道一断,京城就危在旦夕。在统一的和平年代,瓜洲是运河航运繁忙、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在国家分裂、南北交战之时,瓜洲就是扼守半壁江山的江防军事要塞。

瓜洲泵站

“河边独树知何木?今古相传皂角林。”宋金对峙时期,瓜洲成了胶着的战争前线。金兵南犯,宋江淮浙西制置使刘琦退驻瓜洲保卫江防。金将萧琦尾追而至,刘琦先是迎头痛击,后在皂角林设伏发弩,取得大捷,直杀得金兵尸横遍野,血染运河水,皂角林成了英雄林。其后,金帝完颜亮亲自提兵数十万抵瓜洲,立营于龟山寺,立马于望江亭,意从瓜洲横渡,再趋临安。宋军气势如虹,抵死阻挡金军过江,最终完颜亮命丧瓜洲,魂断彤云阁。金兵仓皇北顾,南宋得到偏安。

南宋末年,元军20万人进取临安,大将阿术驻兵瓜洲为要地,绝宋两淮援军、粮草,宋军扬州守将李庭芝与姜才夜袭扬子桥长围木栅,与元兵大战扬子桥,鏖战古渡口欲夺两宫,打得元军望风披靡。

瓜洲全坍地图

瓜洲坍余半城图

明嘉靖年间,倭寇顺江西进,烧毁漕船,弃舟登陆,北犯瓜洲。百十位瓜洲盐工运夫志节慷慨,猛气雄发,挥舞扁担抬杠,杀入倭阵,誓死保卫瓜洲。

明朝灭亡后,郑成功抗清复明,三千船舰从崇明蔽江而上,直捣金陵,破滚江龙,攻占瓜洲城,横槊赋诗:“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萸湾访僧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太平军在瓜洲和镇江之间构筑江防体系,在瓜洲与清军鏖战四年八个月之久,两破清军江北大营,牵制了清军对天京的围攻兵力。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在长江沿线设四镇总兵,长江水师四总兵之一设于瓜洲,负责长江下游江防。民国时期,国民党的长江水上警察总局继续设在瓜洲,负责泰州口岸至南京燕子矶的巡防。

高旻寺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的诗句,对瓜洲战略地位作了形象的描述。在陆游诗句的背景中,瓜洲江面演绎了一场场在中国历史上气壮山河的水陆之战。这些血与火的兵戎相接,在瓜洲化为激越的诗篇。

诗人洪烛说,瓜洲是长江上的第二个“赤壁”。

03

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纪念馆内景

但凡中国的文人,甚至只要是读过一点中国古诗词的人,对瓜洲都不陌生。古往今来,大运河就像一条文化走廊,众多的文人骚客在瓜洲过往。骆宾王、李白、白居易、张祜、李煜、王安石,还有刘禹锡、苏东坡、陆游、杨万里、李好古、萨都剌……他们都给瓜洲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行。仅仅是古代吟咏瓜洲古渡的诗篇就有近万首,这在中国所有的古镇中极为少见,瓜洲古渡因此享有“诗渡”的美名。

渡口,不只是空间地理意义上的,同时也是灵魂心理意义上的;不只是生存意义上的,也是命运意义上的。“瓜洲古渡”四个字,照见了诗人们心里最柔软、最温情的部分,包括送别和离愁、出发和搏击、希望和憧憬以及江山万里、家国情怀。

春江诗境,江天楼阁袁江

唐代诗人张若虚面对静穆浩瀚的月色和如同漂浮碎银般的江面,在《春江花月夜》中发出旷远时空的诘问和人生感叹。诗人张祜夜宿对岸的西津渡,遥望对岸的瓜洲,无法排解落寞愁绪,写下“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白居易在《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里写下极致的离情愁绪。“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那是诗仙李太白的浪漫飘逸。宋代胸怀抱负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泊船瓜洲》写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写出了人生世事的无法预料。面对山河破碎的南宋,诗人张辑写下“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的家国哀怨。“眼前风景异山河,无奈诸君笑语何!”是一代爱国名将文天祥的沉痛悲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爱国诗人陆放翁的沉郁悲壮;“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是抗清名将郑成功的慷慨激昂;“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又是大学者袁枚的洒脱超然……

瓜洲是中国文人精神的栖息之地。千百年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兴衰沉浮,在古瓜洲这张琴弦上奏出了如江潮奔涌、雪浪飞溅般的乐章。这个不大的古镇,聚散了中国顶级的文学大师的诗魂。

04

瓜洲是一部传奇。

杜十娘广场

瓜洲古渡是中国爱情的一个纪念地标。在今天的瓜洲古渡公园,有一座“沉箱亭”的纪念亭,在古镇还有一个为她建立的文化广场,这都是为了纪念一个为爱情献身的传奇女子杜十娘。明代冯梦龙把她写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一个中国文学史上追求爱情的经典形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并不只是民间传说,它真实地发生在瓜洲渡口。这个风尘女子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了一个性格软弱的男人,当这个男人背叛了她,理想破灭,万种恩情化为流水,她带着自己的百宝箱纵身投入大江。这个女子代表了人类精神的巅峰—纯粹、完美和圣洁,不受玷污,不容动摇,对世俗宁死不屈,不作妥协。数百年来,她的爱情故事被演绎成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在世界广为传诵。

瓜洲葵园墙绘中的鉴真形象

瓜洲的传奇岂止是杜十娘一个人带着她的百宝箱沉江,瓜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传奇,历史上曾经灿烂辉煌的整个瓜洲城如同一个大百宝箱全部沉江。瓜洲是长江冲积孕育而成的,也因长江潮水的冲刷而崩塌。从清朝康熙年间瓜洲城开始坍江,到光绪二十一年()全部坍入江中,瓜洲城的坍江经历了余年时间。曾与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并称长江名楼的瓜洲大观楼,乾隆皇帝赐名的锦春园以及若干名园,最终全部坍入江中,了无踪影。

大观楼图

很多在中国历史上长久流传的文化经典时刻在瓜洲留下了踪影,譬如唐代高僧鉴真大师,走出扬州大明寺,六次东渡扶桑,五次从瓜洲登船起航,入江出海,最终把中华文化的薪火传入日本,瓜洲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播的出发地。譬如康熙、乾隆帝南巡多次在瓜洲驻跸,曹雪芹风雪阻于瓜洲而登大观楼,很多的风物、行迹隐约构成了传世名著《红楼梦》的原型。

05

“京口瓜洲一水间”。

千百年来,瓜洲以渡口的角色与对岸的镇江对望,两座城镇如同连体,不论是漕运贸易还是军事江防,始终声息互动。从南岸的镇江北望,能望出瓜洲背后广阔的江北腹地,望出运河牵着的富庶繁华的扬州和更深更远处的京城以及家国万里;从北岸的瓜洲南望,能望出江山如画。早年,金山和焦山均在大江之中,由瓜洲的视线看过去,“长江万里,如带如萦,其上则三山巍峨,龙虎之所盘踞也;其下则三江浩瀚,奔涛赴海,日月之所吞吐沐浴也。当前润城诸山,屏立笋茁,相就如几案间物,以至烟岚晴霞之变,现风涛之汹歘、云树之出没,其胜无不毕萃”。(刘藻《重建大观楼记》)此诚江天胜境。

年,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结束了瓜洲与镇江之间唯有轮渡的历史。大桥的建成,使扬州“跨江联动,融入苏南”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古渡与大桥,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瓜洲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

瓜洲古渡公园

年前,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下“江流宛转绕芳甸”,如今这样的美景在瓜洲再次变为现实。立足于古镇古渡的历史文化禀赋和大江大河的生态资源条件,瓜洲实施由“古渡”向“度假区”的转型,致力打造的瓜洲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已初见雏形,瓜洲古渡公园正在升级改造为集历史文化、旅游度假、餐饮娱乐、休闲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精品民宿体验区。而在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脚下,亩润扬森林湿地公园,亩旅游露营基地,12平方公里天然绿肺,亩江月湖,席的“芳甸”别墅群落,平方米殿堂级会所,一个伊甸园般的美景已经呈现。

葵园

此外,太阳岛高尔夫、扬州途居国际露营地、观音岛游艇直升机基地等一批特色休闲度假重点项目已经或正在建成,“芳甸”般的瓜洲以独揽长江湾流与千载古运河的壮阔景色重新诠释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依然是大江跨越,瓜洲古渡的功能千年不废,如今往来于瓜洲和镇江的轮渡依然是长江沿线车流量与客流量最大的公路汽车渡口,同时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分担了大江南北舟渡的功能;奔驰的车流代替了昔日的红船帆影,在扬州途居国际露营地,现代的自驾车如同昔日过尽千帆,那是行旅停泊休憩的港湾;一年一度的中国瓜洲音乐节,把润扬湿地森林公园变成了户外音乐的海洋,一边是奔流的江水,一边是音乐的轰鸣和数万人潮的歌唱,这和昔日的“船到瓜洲小”何曾相似。

瓜洲国际旅游度假区芳甸景区

昔日中国巨大的水运市场正在变成一个潜力巨大的休闲旅游市场。

不变的是瓜洲中国江河交汇的地理空间舞台,变换的只是时代的幕景。

瓜洲是不朽的。

(扬州市邗江区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吉祥,年出生,江苏扬州人,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年鉴工作处处长、《江苏地方志》主编、江苏省地方志学会地情工委主任、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研究会理事、《中国名镇志.瓜洲镇志》主编。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国津渡芳甸瓜洲瓜洲镇志成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