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冒严寒,战冰雪,开创了我国石油史上冬季钻
TUhjnbcbe - 2025/1/2 19:30:00
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从年到年,追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走过了八十年的发展历程。底,众多爱国学者来到石油河畔的老君庙旁勘探油田。年3月,位于老君庙北15米处的1号井人工挖掘方井见油;8月11日,老一井探明K油层,由此揭开了玉门油矿工业开发的序幕。年10月,四井发生强烈井喷,发现L层,玉门油田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鲜为人知的是,玉门油田还记载着一段国共合作的佳话。日寇和苏联联手封锁我国国际救援通道后,石油等战略物资极为紧缺,当时有“一滴石油一滴血”的说法。年,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欲开发玉门油田,但苦于设备不足,于是便向共产党求救,周恩来亲自批示将延长油田的老设备紧急调运到玉门油田来,年9月25日,玉门油矿获得解放。解放前10年,玉门油田共生产原油2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90%以上,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落后的技术条件下,郭孟和率领钻井队打破惯例,冒严寒,战冰雪,在海拔米的玉门青草湾地区钻井获得成功,开创了我国石油史上冬季钻井的先河,被誉为祁连山下的冬青树。他改进50型钻机的捞沙绳、猪头绳、泥浆回收器等设备,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恢复生产和基地建设中屡建功勋。年荣获全国工业战线劳动模范称号。

年9月21日,郭孟和领导的钻井队以日进尺.3米的成绩,创造了全国日进尺最高纪录。有着丰富钻井经验的郭孟和还自觉担负起培养年轻技术工人的任务,严格要求学徒。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郭孟和蒙受迫害。年平反后,郭孟和担任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年被石油工业部树为全国石油战线“学铁人”标兵。看到他年纪大、身体不好,还经常乘卡车下基层,上级特意给玉门局拨了一辆小车专用,但他很少坐,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别的同志去办公事。郭孟和的老伴身体多病,医院诊治时,他总是叫孩子用自行车把妈妈驮上,自己在后面扶着。年2月9日,新中国第一位石油工人中的劳动模范——郭孟和,走完他光辉的一生。

年,玉门油田原油产量达14.36万吨,成为新中国最大的油田,玉门油田的开发建设被列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中。为了振兴民族石油工业,年到年,国家集中力量加快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建设。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为75万吨,超过当年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年下半年以来,玉门油田相继在酒西盆地的柳井和窿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油田近10年来勘探储量零的突破。年,玉门油田的原油产量下跌到了历史最低谷,年产原油40万吨。有着60余年辉煌历史的玉门油田在发展的道路上危机重重,步履维艰。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玉门油田在青西地区发现了地质储量过亿吨的青西油田。年,经过几代玉门石油工人的努力,玉门油田的勘探范围已经达到贺兰山以西、河西走廊,共包含7个盆地,勘探面积达6.6万平方公里,已探明资源储量超1.5亿吨,资源总量为9.56亿吨。

玉门油田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支援国家新油田建设的历史重任。据统计,自50年代以来,玉门油田仅千人以上的人员大调出就有近20次,先后向全国50多个石油、石化、地矿单位输送骨干力量近10万人,各类精良设备多台套。八秩春秋易逝,不忘初心为油。玉门油田从”一滴油一滴血“的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发展成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为祖国石油工业做出了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和出经验、出人才、出技术、出产品的历史贡献,正奋进在新时代建设百年油田的新征程。

1
查看完整版本: 冒严寒,战冰雪,开创了我国石油史上冬季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