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玉门市
TUhjnbcbe - 2024/10/4 11:43:00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s://m.39.net/pf/a_4892460.html

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活动启动

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活动启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摄

11月23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和甘肃日报社共同主办,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和甘肃新媒体集团承办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活动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在兰启动。

玉门是甘肃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近年来,玉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市儿女勠力同心、苦干实干、艰苦奋斗,谱写了人民至上、脱贫攻坚的时代华章。如今,玉门大地产业兴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处处呈现出幸福生活的蓬勃生机。

为充分展示玉门市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甘肃新媒体集团和玉门市委市政府共同组织举办了玉门市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展览由八大板块组成,全面展现“全市整体脱贫摘帽、生态治理大见成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玉门新面貌、新风采。展览在文创大厦5楼隆重展出,同时在新甘肃客户端、每日甘肃网和玉门市融媒体平台展出,以实现更好、更优、更广的传播效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

共同书写温暖生动的脱贫故事——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开幕式侧记

11月23日上午10时,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在兰州市城关区文创大厦6楼会议厅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和中央、省属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玉门市脱贫攻坚的历史成就。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玉门市先后接收安置“两西”和疏勒河移民户3.6万人,移民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年被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

多年来,玉门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业和文化旅游五大产业,探索出一系列务实管用的“玉门经验”。年,该市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1.62%降到零,高质量实现了插花型贫困县摘帽退出和“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脱贫目标。

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开幕式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摄

“年,玉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可达到元,是年的4.25倍,年均增幅22.96%……”玉门市委书记胡志勇开幕式致辞中列举的一串数字,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贫困群众收入水平稳步增长,这是玉门市脱贫攻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我们已经营造生态防护林1.7万亩,实施土地治理改造3.8万亩,制定产业扶持政策19项,落实到户产业资金万元,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持续增收。9个贫困村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玉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张存明说。

走进玉门市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会场,展板上的每一幅图,每一组数据,都在讲述玉门市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昔日盐碱泛滥的滩涂之地,变成了如今作物繁茂的耕种良田,玉门市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的背后,不仅是“钱袋子”越来越鼓。玉门市行政村和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均达到%,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处,改造农村住房套,卫生院、银行、派出所、汽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特色产品展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摄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玉门市广大干部群众迸发出无穷力量,他们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谱写了一篇篇精彩华章。开幕式现场,玉门市致富带头人、柳湖镇富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宏军讲述了他自己脱贫致富的故事。

“年我们村开始发展钢架拱棚,当时我就有种植的想法。村里有人说我傻,钢架拱棚投资大,万一赔了怎么办?就啥都没了。”梁宏军说。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正是“铁人”王进喜说过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梁宏军。从最初自己种了36座钢架拱棚,到带领乡亲一起发展设施农业,梁宏军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种植的蜜瓜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短短几年内,富民村建成了总面积达亩,集设施农业、产业扶贫、果品采摘、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农企果蔬直供示范园,形成了以日光温室、钢架拱棚为主的高效特色、无公害设施农业种植基地,为移民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新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科学高效生产的富民路。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元。

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农村新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摄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各级帮扶力量,玉门市选派27名驻村帮扶队员到全市9个贫困村驻村帮扶,抓好结对帮扶工作,选派名帮扶干部,结对帮助贫困户制定增收措施,引导群众发展增收产业。

“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所以兼顾当前,着眼长远,就成了我们驻村帮扶的准则。”开幕式上,玉门市六墩镇安康村第一书记柳茂枝讲述了他的帮扶故事。

柳茂枝驻村以来,与群众一起分析致贫原因、探讨致富路子、制定脱贫计划、破解发展难题,动员农户入股组建玉门康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振了农户发展产业的信心。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玉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乡村更美、产业更旺、人民更富的新玉门,正昂首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

玉门的明天更美好——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

11月23日,玉门市“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脱贫攻坚主题成就展在兰州开幕。新甘肃客户端、玉门市融媒体中心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各平台以全方位、多视角的形式展示了玉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在玉门当地,城乡干部群众通过网络及时观看了现场直播。大家纷纷表示,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站在新起点,要凝心聚力,共同为玉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奋斗,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衔接。

“看了今天的直播,作为一名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我感觉非常振奋。”独山子乡源泉村第一书记鲁鸿宇说,以前源泉村是全市基础条件最差的一个村,通过多方努力,年10月剩余的3户17人顺利脱贫,整村实现整体脱贫。现在源泉村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备,老百姓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今后我将再接再厉,全力以赴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源泉村的明天更美丽。”

听说有关于玉门市脱贫攻坚成就的现场直播,正在忙着装修新屋的黄闸湾镇梁子沟村村民黄勇放下手中的活,认真观看起了直播。“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盖起了这间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今年就可以在这大房子里过年了,我非常感激也很开心。党的扶贫政策很好,吃、住、行、看病、上学都越来越方便,现在我充满了干劲,以后一定要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黄勇说。

作为玉门市规模最大的扶贫车间,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断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满足了自身用工需求,也帮助贫困户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看了今天的直播,我为能够参与玉门这场脱贫攻坚战而骄傲,也非常感谢当地政府的扶贫就业政策,在疫情期间解决了我们的‘用工荒’,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发展企业,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尽好我们的社会责任。”玉门市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陈志民说。

“岁月不负有心人,看到我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如此可喜的成绩,我们所有的努力和辛苦都值得了。”下西号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李爽说,今年以来,他们对全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将需要纳入低保的及时纳入,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作为乡镇干部,正在努力用自己的工作为贫困群众送去更多的帮助,让党的好政策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韩璇)

不负初心使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中共玉门市委书记胡志勇

玉门市是甘肃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玉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城乡协调、全面推进”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煤化工及精细化工、绿色有机农业和铁人文化五大产业,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是甘肃唯一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的城市。

年,玉门市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成功摘帽。玉门始终牢记脱贫攻坚是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立足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开展“5+1”专项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制定扶持政策31项,落实到位扶贫资金1.32亿元、产业到户资金万元,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五小产业”,全力推进瓜、果、菜、猪、羊、草六大特色产业,促进全市农民持续增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扶贫车间带动就业。实施道路通畅工程,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精准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兜底保障作用得到最大释放。全市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1.62%降为零,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年均增幅22.96%,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任务,制定“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方案,全力以赴排除困难障碍,千方百计争取资金项目,做到常态化控辍保学,“一对一”挂牌稳控,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各级医疗机构人员、设施配备完善,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住房安全隐患全部清零,“视觉贫困”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彻底告别了基础薄弱、面貌落后的局面。

玉门市始终坚持脱贫攻坚组织领导这个根本,以“四抓两整治”工作整体成效的发挥,提升各级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实施“雁阵培育计划”,59个行政村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全覆盖,名帮扶干部、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一线,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涌现出一批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培育了以马全成为代表的一大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全市上下汇聚起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共同书写了玉门温暖生动的脱贫攻坚故事。

同时,玉门市积极主动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进五大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逐步提升,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支撑。年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曙光在前,重任在肩。新的历史时期,玉门将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努力打造成为推动酒泉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增长极、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先行区、铁人精神的传承创新区和西部地区改革创新的新高地,将玉门脱贫攻坚的底色描绘得更加鲜亮。

践行“铁人精神”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玉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张存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玉门市先后接收安置“两西”和疏勒河移民户3.6万人,建成4个整建制移民乡和22个百人以上集中安置点。年底,从全市农业人口中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9个,贫困发生率为11.62%,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导,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聚焦彻底消除绝对贫困,18万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艰苦奋斗,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插花型贫困县摘帽退出。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年底,全市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插花型贫困县摘帽退出;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实现了“两个确保”目标,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1.62%降为零。年4月,玉门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群众收入显著增加,彻底告别了手无余钱的生活困境。全市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贫困群众从手无余钱到“钱袋子”越来越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彻底告别了穷乡僻壤的落后面貌。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全市行政村和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均达到%;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处,改造农村住房套;营造生态防护林1.7万亩,实施土地治理改造3.8万亩,昔日盐碱泛滥的滩涂之地,变成了如今作物繁茂的耕种良田。卫生院、银行、派出所、汽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彻底告别了上学看病的沉重负担。投入4.55亿元建设校舍、配备校车,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巩固率达到99.57%。全市12个乡镇卫生院和56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乡村医疗机构达标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到%。投入万元建成养老机构4家,养老床位达到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7张。

农民素质逐步提升,彻底告别了要我脱贫的等靠心理。各乡镇建成道德讲堂43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12个,年均开展宣传活动余场次,受教群众达到5.3万人次,有效引导贫困群众摒弃“懒汉思想”。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49人,带动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玉门市将大力弘扬和传承“铁人精神”,继续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贺靓(见习)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