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无数人来到甘肃的玉门关景区,大多是想寻找千年前唐诗中的那派边塞风光。
近日,玉门关景区引进了MR混合虚拟现实文旅产品,游客可借助这一产品的科技创新方式,一睹大漠边塞风光,实现时空跨越。
(一)
玉门关,始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俗称小方盘城。四方形的城墙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整个墙体由夯土垒筑,坚固雄伟,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大漠雄关曾经的壮丽与繁华。
当年的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喧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如今,来到玉门关,不见烽烟,不见驼队,更听不到胡人的羌笛,也触摸不到昔日的图景,让无数游人不由慨叹“秦燧汉关今犹在,张骞李广俱往矣”。为此,景区设置了穿汉服,品汉餐,写汉简等仿汉的体验项目,以及开设敦煌玉门关遗址景区研学课程等方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玉门关的人文历史文化。
年5月23日,国家《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
由此,敦煌文旅集团、玉门关景区于近日引进了MR混合虚拟现实文旅产品,并已在景区投入运营,自此,游客将在视觉和听觉上对玉门关景观拥有全新的、更加丰富的数字文化体验。
(二)
何谓MR混合虚拟现实文旅产品?
“数字孪生”虚拟混合现实技术融合玉门关文化元素和基因的场景化、故事化展现,借以MR眼镜科技创新呈现方式。
那么,戴上MR眼镜,游客的眼前究竟会发生什么?
游客佩戴上似墨镜般炫酷的眼镜后,在游览玉门关大漠雄伟与壮美景观的同时,还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玉门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现实的景象与虚拟的动态结合起来,在附带扬声器的配合下,带给游客声、光、电、形的一体化感受。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历史背景创作的浮雕实景为例,MR眼镜采用视频透视技术,用现实数字化展示出张骞出使西域当时的历史场景,动人心弦的剧情和前所未有的叠加视觉效果,让游客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切实做到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实现了时空的跨越。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佩戴上MR眼镜的一瞬间,玉门关便从史书和民间故事中走来。在小方盘城遗址上,眼里浮现的是两千年前的样貌,耳边响起的是络绎不绝的驼铃声,跟着骆驼的脚印走进历史的长卷。在这里,游人将一起吟诗畅游好风景,去感受古迹里暗藏的古诗情。而来到玉门关的游客们,不仅是玉门关苍凉之美的见证者,还是家国情怀的见证者,更是科技文旅的重要见证者。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玉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文化意蕴最为深长的关塞之一。虽然玉门关有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人文豪杰,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风景,但对那些不了解的游客来说可能只是看到了一个遗迹。而引进的MR技术,无疑将成为最适合在景区的线下场景中运用得最贴近游客的一种方式。
刘雅琴荆雯凤凰网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