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昌龄《边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赏析:
唐朝官兵出征塞外,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还在,而驻守边防的将士们迟迟没有归来。
倘若是当年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会容许匈奴南下牧马渡过阴山的。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2.王瀚《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北边塞风情的诗。
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
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
激昂的战前气氛中。
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
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
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
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3.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
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
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4.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赏析: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
刀上落满了雪花。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
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5.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
回乐峰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