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没有价值观。
病毒也没有国界。
一场肆虐的病毒刚刚在中国得到遏制,人们还未喘息,猛的又在西方掀起了恶浪,看着意大利、西班牙、伊朗等国疫情的迅速蔓延,仿佛又看见了几个月前焦灼无比的武汉。
中国政府、民间纷纷挤出珍贵的医疗资源,火速驰援,万里雪中送炭。
伴随着救援物资一起奔向全世界的,还有一句句直击心灵的诗句,回忆起疫情之初我们收到的诗句,仿佛是上演了一场全世界的“诗词大会”。
1
中国向日本紧急援助核酸检测试剂盒,上面写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中国驻韩使馆紧急筹备医用口罩,火速送往重灾区大邱,车上横幅上印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中国民间援韩医疗物资上用中韩文写着“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马云为伊朗筹集了万只口罩,表示“相扶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除了富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诗文,更有深度契合对方历史文明的名言、谚语。
中国向法国提供的援助物资外包装上,印着一枚极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印章,还刻着两句话,一句是“千里同好,坚于金石”,另一句则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言“Unisnousvaincrons。”(团结定能胜利)
中国使馆为伊朗筹集的物资上,写着古代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句“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
小米捐赠给意大利的紧急抗疫物资上,用英语和意大利语印着古罗马时代哲学家赛内加的一句话:“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
阿里巴巴运往意大利的捐赠物资上,写着“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正是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中的歌词。
复星集团在给意大利的捐赠物资上,用意语写着“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这句话出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神曲》。同时还有一句中文诗“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
看着这些滚烫的诗文、歌词、名言、谚语,仿佛似曾相识,一下把大家拉回几个月前,武汉疫情之初,中国在危急之时所收到那些支援和问候,那些瞬间被打动心扉的诗句:
东瀛日本给武汉送来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问候,紧接着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日本舞鹤给友好城市大连打气:“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韩国首尔向中国捐赠的物资上用中韩双语印着“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日本富山在捐赠给大连的口罩包装箱上,写着:“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至暗时刻,需要物资,更需要打气: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无论是近邻,还是远方的朋友,都在支持你,陪你共渡艰难。
这些诗,很美,很有力量。霎时间,让身处黑暗的人们仿佛看见一线烛火,一颗闪星,彼此的心瞬间拉近。
从此,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2
我忍不住把它们摘录下来,一句一句的仔细讲解给上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因为这场疫情宅在家里的小朋友,对外面世界的苦难,对大人们的负重前行,并没有太深的了解和体会。
而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也只限于好朋友之间零食分享,同学之间的互助而已。
我跟他说,你看欧洲的意大利,现在病毒流行得非常厉害,很多人都住院了。中国马上送了急需的物资和医疗队去。可你知道,为什么这一次的医疗队里,四川省的医生特别多吗?
小朋友有点茫然,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意大利这个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帮助过我们国家,他帮助四川建了一个很大的急救中心。这个急救中心,已经30多年了,到现在都还一直在使用。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意大利还派了很多有经验的救援专家来,足足救了多人。
四川人一直没有忘记意大利给他们的帮助,所以现在意大利有困难了,四川马上就回报他们了。
你看像不像你们语文书上说的:“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呢?”
小朋友忽然间有点恍然大悟了,原来帮助别人、回报别人,不光是平时借借橡皮、用用铅笔这么几回事呢。
原来大人和大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帮忙的,也是需要相互帮忙的。
我继续启发他,你看,当我们国家病毒很厉害的时候,日本人把口罩送给武汉,箱子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大山与大河,都依附在土地上的。一个国家的山与河,不可能跑到另一个国家去。而天上的清风明月,却不受它的限制,同在一片天空下,不同国家的人都可以看到它们,来享受它们的美好。
现在我们快好了,但他们自己也生病了,东西不够用了,那我们也马上送些东西给他们,这就叫做回报。
所以外交部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饥渴的时候,你送我一个鲜桃,后来我就送你一块美玉,作为来回报。这并不是说朋友之间一定要以物换物,而是表示永远与他人相好。
这是一首出自中国古代《诗经》里的诗,后来还有了一个很有名的成语“投桃报李”,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你看,大人之间的友谊,国家之间的帮助,用这几句诗词这么一表达出来,是不是很简洁很文雅,又体现出很深的感情呢?
小朋友听了这一番解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以他的年纪和阅历,要理解这人与人之间的情与义,上升到国家高度的帮助与回报,是有难度的。
但在感人诗词的助力之下,幸运的让小朋友获得了向前一步的感受。
3
看着小朋友摇头晃脑的背诵诗歌,看着《诗词大会》的精彩飞花令兴奋不已,我经常在思考:孩子们自小学习诗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单单是为了那一场十八岁时让15%的考生都看不完题的考试吗?
我希望不是。
千年的诗词歌赋,看似无用,其实无用才是最大的有用。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精彩的世界,深遂的智慧。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通过它,来读懂自己的感情,来读懂别人的感情,最后读懂人性。
当知心好友归来,把酒深谈时,希望他能体会:“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当他有了开心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他能体会:“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当他进入团队,力克困难,力争荣耀时,希望他能体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当他长大挥别家庭,面对父母的牵挂和唠叨,希望他能体会:“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当他心怀祖国,表达报国情怀的,希望他能体会:“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诗,就是那只心中的灵犀,脑中的电光石火,让人在混乱、迷茫、焦灼之中,一瞬间便懂得了,理解了,接受了。
4
诗教为了什么?
是为了共鸣。
是为了共情。
是为了同理。
而共鸣,共情,同理,就是为了做人。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我们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孩子们学古诗,不是为了成为李白,成为杜甫,而是成为一个人,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一个有着丰富感情的人。
他看见初生的婴儿,会开心激动的笑;
他看见受困的人,会感同身受,会伸手相助;
他看见伤心的过往,会释放悲哀会难过流泪。
尽管,他不可能经历所有类型的感情,也不可能经历所有类型的事件,但有了诗的深情推力,让东方的人、西方的人、过去的人、现在的人,能共同激起情的火花,能共同理解情的大义。
大同情怀,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