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剩下最后的25天,我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忙绿了一年,看了一年的房子现在都还没决定下来吧。确实也是,目前的楼市扑朔迷离,保不准上车就是高位接盘。所以,很多小伙伴内心还是挺懵的,又想买房,有怕跌。那么明年楼市是什么样的行情?还能不能买房?会涨还是跌?要弄清楚这些疑问,就得看清当下的房地产的政策导向如何,才能做出更好的抉择。
对此,我们先来听下网友是怎么看待明年楼市行情的?
一部分网友认为:明年房价应该会跌,因为国家今年对于楼市调控一直都没有放松过。无论是上调房贷利率,还是打击开发商,稳地价。都是在宣誓他们调控楼市的决心,那么明年的房价想要反弹应该很难。
与之相反,另一部分网友认为:明年房价应该会大涨,毕竟压抑了一年了。今年的情况和年很相似,都是调控很严的一年,但是隔年,全面开花。上到一线城市,下到四线城市,没有一个地方不涨,楼市火爆的局面又重现了,这就是著名的楼市“4年一调控论”。
还有,今年的地价和人工、水泥又涨了一轮了,那么成本都在涨了,你说房价要跌,这明显不现实吧。加上那么多城市,都在放开限购了,这就是一个明显的讯息了,懂的人自然懂。
以上网友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实际情况是如何呢?我们不妨听下被称为“楼市预言家”的融创大佬孙宏斌的话,毕竟作为开发商的他,是楼市的前排兵,“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政策比我们普通人敏感许多。
孙宏斌在之前的一场大会的演讲中曾说到:国家的经济不依赖房地产,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了。说明调控将会长期进行,而不像过去一样,限制个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放开。而且房住不炒是国家战略,事关国计民生,绝非儿戏,调控放松未来不太可能,那么楼市未来大涨的局面很难再看到了。
他的观点,马云也秉承一样的意见。
马云之前就提出过“房价如葱”的言论,虽然很多人不太相信,但现实中却在慢慢发生。比如鹤岗、玉门、乳山等资源枯竭的城市,不仅失去投资价值,还失去了居住价值。我有个玉门的朋友,他在前段时间告诉我,说他们那边的老城区一万元就能买个70平方的2房。可见,部分地区的房价确实降的很快,甚至免费送都没人愿意接手。可能有人不信,说怎么有房子白送呢?以北方为例,一些房子根本没人住了,也租不出去,但经常得缴纳暖气费,每年无缘无故都得支出一笔钱,如果你是房东,你会把房子送给别人吗?
当然,有人会认为我举得这些城市太过于极端。但却有机构研究显示,过去10年,中国有84个城市收缩,未来的话,局面只会更差,出现更多资源枯竭的城市,走上乳山、玉门的后路。
可见,马云和孙宏斌对于楼市的未来走向有其共性判断。其实,房子就跟商品一样,都符合经济学准则,供需关系。供过于求,必然价格下跌。所以,人口不断流出的城市,未来房子失去居住属性,价格一定会便宜下来。就跟车子一样,一直生产总会产能过剩的,你们看现在中国的家庭,谁没台车子呢?
那么听完大佬和网友的话,我们再来了解下当前的房地产政策,判断明年的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
一、国家调控不放松,坚持“房住不炒”。
要知道,11月7日,官媒经济参考报头版,喊出:“一城一策”,要坚守房住不炒底线的口号。称“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复杂环境,必须要坚守房住不炒底线,深入落实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在11月16日央行也对此表态,将继续对楼市: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一个月两次最高级别喊话,这在之前也很难见到,足以表明中央对房地产的态度。
二、集体土地入市。
今年,土地法的修改,导致集体土地可以入市交易,那么这意味着当前土地供应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供应群体发生改变。并且大量的土地入市,必定会分流土地的价格,那么地价下来的话,房价自然也会跟着下跌。
还有,国家目前正在利用集体土地在北、上等18个城市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探索试点。这种公共租赁房具有保障范围广、租金水平低等特点,是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最优的选择。如果能够顺利试点成功,全国推广的话,那么也会分流房价。
三、房贷利率上涨。
根据央行最新公告:首套房贷利率连续5个月小幅上升,房地产业金融环境维持收紧趋势。
在11月12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年10月金融环境与房地产市场月报》中。我们看到,10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2%,已连续5个月小幅上升。就算半个月前下降了,也只是万降了40块,基本可以算没有。
因此,明年的话,很大几率房贷利率依旧不会降,那么对于购房者来说,买房成本无疑增加。
因此,结合以上三点,笔者认为在房贷利率上涨,调控持续加码的情况下,房价上涨依旧不乐观。一线城市最多能够保持稳定,不下跌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而三四线城市因为前两年的大涨,透支过度。那么当大潮过去,我相信部分房价虚高的城市,会出现明显的降温,购房者需要注意这类城市,千万别盲目购入。
总而言之,不管房价是跌是涨,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刚需按照自己的实际购买。投资的话,不要高杠杆,不要把自己全部资产都投入楼市,毕竟楼市很大程度会进入“横盘期”。那么在政策不明确的情况下,没必要为了一点钱而去冒风险。宁愿做对也别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