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近代边塞诗中难得佳作,其中名句壮怀激烈,
TUhjnbcbe - 2024/4/26 20:39:00

辛亥革命前夕,腐败的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先进的反清反封建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被唤醒的国人不断展开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年,资产阶级革命家徐锡麟借北上联络大盗冯麟阁之机,出山海关,过吉林、奉天,走西北边疆,查看了山川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诗。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山海关

这首诗大意是: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异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这是一首用乐府旧题写成的边塞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这首诗通过拟写出征者的豪壮心情,表达了作者坚强的战斗决心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军歌应唱大刀环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这开篇的两句,诗人便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对于出征的士兵来说,应该要高唱着战歌,奋勇杀敌,然后胜利归来,只有要决心,一定是可以把胡奴赶出玉门关去。这是诗人的梦想和决心,也是当时千千万万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在清末,很多具有先进思想的文学家都曾表达过这样的思想,但是徐锡麟这首诗,则是显得更为独特,也更加的霸气。

誓灭胡奴出玉关

军歌:这里有高唱赞歌、慷慨从军的意思。大刀环:战刀柄上有环,环和“还”谐音,所以用它隐喻胜利而还。胡奴: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是清朝统治者的蔑称。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喻山海关,指要把清朝统治者赶出中原。

“只解沙场为国死”,这一句在前句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深化出征战士的思想境界,把他们出征的雄心和壮志上升到为国牺牲的高度。“只解”是说心中所存唯一的念头,排除了其他的种种想法。自古以来,为国捐躯就是无上光荣的事,尤其是战场上为国牺牲,更是高于一切的莫大荣幸。这句正是这一思想的写照。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紧承第三句而来。战士为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是军人的自豪。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死后的尸体归葬问题?东汉名将马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徐锡麟的思想更进一步,他用了“何须”两个字,认定了只要为国牺牲不问其它;至于尸体归葬故土的问题,并不重要,所以才说“何须马革裹尸还!”

东汉名将马援

作为一首边塞诗,这首诗有很多唐人边塞诗的影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有: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徐诗很难超越戴诗,甚至不乏模仿迹象,但徐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指向性,在当时来说,具有较强的激励意义。

当然,放在近代,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一首边塞诗了。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两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作者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成为传颂不已的名句。更主要的是,徐锡麟并没有空喊口号,一年之后,他就将誓言付诸了行动。

何须生入玉门关

年,徐锡麟带领学生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残忍的清兵将他的心肝挖出炒熟下酒。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徐锡麟的英勇事迹和大无畏气概为后人钦服,正像柳亚子诗中所言:

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

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代边塞诗中难得佳作,其中名句壮怀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