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古诗回答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首《从*行》是诗人王昌龄的一首()
A、边塞诗B、田园诗C、山水诗
2、这首古诗中,哪句诗是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下册语文淘宝月销量¥38.2¥47.8购买
3、这两句诗写了三个地名,分别是()()(),说明地域广阔。
4、“*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体现战斗频繁,激烈的词是()()。()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这两句是的意思是()
5、下列关于《从*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
C.本诗结尾融情于景,气象雄浑,含蓄丰富地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二、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回答问题。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理解“迎凉”,判断正误。
(1)“迎凉”符合秋夜的季节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感到凉爽。()
(2)“迎凉”既符合秋夜的特点,也与诗人心中的伤感相融合。()
2.诗中的“河”指()“岳”指_____“三万里”言河之()“五千仞”言岳之()。
3、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摩”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写出它的两个同音字:()、()。
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
A.感到遗憾的人民。
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6、本诗与陆游的()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者对()的同情,对()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的不满。
三、读古诗《闻官*收河南河北》回答问题。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此诗是()代著名诗人()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诗中()()()()四地之间有着很长的距离,但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四组连接词将其贯穿在一起。
这样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听闻失地被收复后()的心情以及()的思想感情。故而,“泪满裳”中的“泪”是()的泪水。
2.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句的意思是
)
答案:
一、1、A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3、青海雪山玉门关4、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将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5、C
二、1、(1)错(2)、对2、*河华山长高3、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4、广12画Mmó模魔
5、B意思: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在金人的暴*下,眼泪都要哭干了,一年又一年的盼望着南宋朝廷的*队能收服河山。
6、《示儿》百姓王师统治者
三、1、唐代杜甫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即从穿便下向喜悦迫切渴望回到故乡的思想感情。喜悦激动
2、动作神态喜悦
3、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