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不懂古诗,为何还让他背这3个原因,是 [复制链接]

1#

闺蜜昨天跟我说了件事,她家孩子3岁多,最近在学念唐诗。这很平常,奶奶突然在一旁来了句:“这么点大的孩子,有必要背这些古诗文吗?他能明白里面的意思吗?”

咯噔,闺蜜说那一瞬间感觉家里气氛一下down了下来,她也没想好怎么“巧妙回击”婆婆,就哽住了喉,好难受。

这个问题挺常见的,但是也真的很少有人真的去深究其中的好处,既然闺蜜问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究一究其中的好处。

先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故事:

4岁的王恒屹参加《欢乐中国人》节目,因其识字量、记忆理解的诗词量惊人,*笑称他是“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则赞他是“中华小诗库”。

不仅能全文背诵《将敬酒》,传统诗词接龙游戏对他来说是“小儿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是照本宣科的死记硬背,他对诗中典故以及传统文化都有所掌握。

他知道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三人”指的是月亮、李白和李白的影子。

他还知道“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是酒的名字;“但使龙城飞将在”中“飞将”指的是李广,还熟悉李广的事迹...

看到王恒屹的表现后,著名学者康震颇有感慨,他说:

“孩子天性就像是一张纯白的纸,每一首诗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像这些韵律优美的古典诗词,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启蒙,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会让孩子们懂得做事的道理,也会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承认,在刚开始,孩子因为年龄小不懂诗词中的博大精深。但是古诗词对孩子的影响,是持续的,每一个阶段读体会都不一样。

当你读懂后,你会发现原来一件寻常的小事,诗词能把它描绘得诗情画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还可以把诗情画意描绘得与众不同: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02

孩子不懂古诗,为何还让他背?这3个原因,是我听过最有力的回答

原因一:古诗是小学现阶段必须要掌握、要考的!

有一句教育圈流行话,得语文者得天下,都已经是大语文的天下了,古诗肯定在里面占了重要的位置。

原因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先放开考试不说,古诗对于古人和现代的人来说,其实很微妙,它比较注重的是意境。

我们读故事的过程也是在学习,古代诗人的表达,他们的如何用词语表达意境。此外,还有古诗特有的韵律和声音,那是专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

我们不仅是在学故事,也在古诗中学历史。

原因三:古诗非常经典,使人印象深刻

龙妈我现在还能回忆起以前上课时,背诵的古诗。

提到诸葛亮,就会想到《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提到李白,就会想到《将敬酒》:“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提到重阳节,就会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毫不夸张,这些已经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在看到或者听到特定的画面或者声音的时候,大脑有时候的反应,就是一句诗。

03

近几年文化节目的普及,龙妈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启蒙,纷纷把诗词当做了孩子启蒙方向之一。

在这里向广大孩子、家长和热爱古诗词的朋友们推荐这套《中国诗词鉴赏》,这套书可以对孩子进行古诗启蒙,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古诗的理解,来搞定语文题!

并且《中国诗词鉴赏》正式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

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除了文化上的干货、硬货以外,*、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为书籍精心撰写的推荐语,众多节目打造者的良苦用心都收录书中,与读者分享诚意之作的诞生。

现在全套《中国诗词鉴赏》8册只需99元,平均一本不到15元。

这是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的诗词书,读者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用收录的题目自测对诗词掌握程度,将自己慢慢修炼成真正的诗词达人!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在接下来的第七季中大展身手,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启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鉴赏》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一套在手,铭记心口,可以说以后在诗词的江湖里,是想咋走咋走!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