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唐代〕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的意思是,青海湖上长云遮蔽,让那雪山显得暗淡,一座孤零零的城池遥遥望着玉门关。将士们在*沙里历经百战,铁甲磨穿,发誓不消灭敌人绝不返回故乡。
这首诗气势雄阔,是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一、二句对整个西北边陲进行了概括,并重点突出了“青海”和“玉门关”这两个地理位置。这与唐朝的态势有关。吐蕃和突厥是当时唐朝的两个敌对势力。青海是与吐蕃屡次作战的地方,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诗中对边关景色的描写非常壮观,可以想象,青海湖上白云滚滚,将雪山遮掩;群山间一座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这雄阔场面正与将士们的豪情壮志相呼应。那就是,不破楼兰始终不返回故乡!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那就是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高度融合,这一点,在这首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首边塞诗,一改《从*行》前几首的低沉伤感格调,写得雄壮有力,充分展现了戍边将士豪情,同时把戍边将士孤寂心情,融进了这苍凉辽阔的景象之中。气势雄阔边塞诗经典,唐代古诗词,《从*行七首·其四》,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