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是个啥宝贝玉门这件神秘文物期待文物专家 [复制链接]

1#

在玉门市博物馆常设展厅《塞垣咽喉、表里藩维——玉门历史文物展》第二单元“边塞风华”的一个独立展柜有一件文物,看过这件文物的专家们一茬又一茬,但谁也说不清它的功能,叫不上名字,因而无法正式定名,玉门市博物馆在登记入账时暂时命名为“陶钟”,期望文物专家进一步解密。

不同角度拍摄的奇异“陶钟”

位于玉门市新市区以东70公里的火烧沟、骟马城遗址一带,是一处文物“富矿”,这里不但是河西走廊名副其实的文化第一沟、文化第一村,也是整个万里丝路上一个重要的文化高地,不但出土的文物数量多,给人们的印象也是稀奇古怪,青铜四羊首权杖头、人形彩陶罐等文物享誉全国。

据玉门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璞介绍,玉门市博物馆亟待解密的这件文物,出土于玉门市清泉乡骟马城附近,因为时过境迁,谁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出土,谁也说不清是干什么用的,被过往的专家称为异形器。这件陶器文物,是河西史前考古调查队年9月转入玉门镇调查时,在玉门镇文化馆(现玉门市博物馆)发现并进行了绘图、拍照等资料收取工作。

年6月份,国内著名专家王子今、王仁湘等在文物展柜前研究。

王璞告诉记者,面对这件罕见文物,玉门市博物馆曾向不少知名专家求解,但至今有关其用途等细节还是个谜。年,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郎树德等3位专家看过此件文物时,声称没有见过这种异形器。年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时,郎树德等3位专家对此件文物再次进行研究,还是无法定名。定级时,暂时保守定为三级。年6月,国内著名专家王子今、王仁湘看到这件文物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无法说明功用。

据王璞介绍,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出版的《河西走廊史前调查》一书中,收录了这件文物的部分信息。

基本描述是:

异形器1件。标本YSH—A,出土于骟马城附近。泥质灰陶。厚胎。小口外侈,圆唇,短领,束颈,球形圆腹,喇叭状高圈足。此器上有小口、下面无底,上下贯通。器身腹中部装置四对八只扁方形器耳,器耳两两相对,互为一组。每组之间有长方形凹槽,上下贯通,另有横向贯通的穿孔。素面。此器用途不明。从器形和陶质、陶色判断,应为魏晋时期遗物,应该是作为明器使用的。高16.3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0.4厘米。

“近年来,玉门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请教国内许多专家和同行,猜测用途者多,说法不一,没有统一的说法,因而无法采用。期待更多专家给出一个可信的答案。”王璞说。

甘肃新媒体集团·掌上兰州记者董开炜

玉门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璞提供

编辑

刘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