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
这是歌唱家刘秉义年演唱的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的两句,赞扬的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第一代石油工人。
人们大多知道王进喜是大庆油田最出色的钻井队钻井队的队长,但却少有人知道,王进喜是从“戈壁风沙”中走出的石油人。
玉门市位于我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部,东连嘉峪西接酒泉。
它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基地,还为新中国培养了王进喜等一大批石油相关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石油开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数以万计的农村青年想要扎根玉门都不得其门而入。
玉门市1.3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最鼎盛时承载了十多万人,其人口密集程度不亚于今日的各大一线城市。
可是,当时间来到年,我们惊讶地发现玉门市竟然“不见了”,原本那座人声鼎沸的边塞小城变得十室九空,几无人烟。
在这个名噪一时的西北重镇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01辉煌
玉门市的兴盛虽然源于上个世纪,但玉门这个地名却是由来已久的。
早在汉武帝时期这里便是西域商人向中原贩卖玉石时的必经之路,因此得名“玉门”。
公元前年,霍去病与卫青大败匈奴于漠南。
两年后,他再次领兵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的通商要道,中原与西域开始正式通商。
为了更好管理西域地区,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玉门县。
由此开始,这个地区正式以“玉门”为名归属到汉家版图。
千百年来,玉门只是作为西北军事要塞发挥着它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但是到了上世纪30年代,玉门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
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成立中美油矿事务所,专门对中国进行石油地质勘查。
按常理推断,中国地大物博,矿藏资源应该十分丰富。
可不知是什么原因,花了几年时间,投入了几百万美元,美国人却始终没有发现中国境内拥有有价值的石油矿藏。
美国人在全世界占尽了便宜,这次却吃了个哑巴亏,无处发泄。只好悻悻然收拾包袱回老家,临走还不忘埋汰中国一下,
“中国是贫油国”。
其后的20年间,再没人惦记来中国挖石油。
这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因为美国人的宣扬,意外地帮助我们掩盖了原油储备情况。
让这珍贵的资源得以在强盗横行的旧中国被保全,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初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不止美国人在找,我们自己也在找。
石油是工业血液,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动不了。
年,我国石油地质学家孙建初才在祁连山北麓发现了因自然原因外泄的石油,进而找到了连续几个储油点。
在八路军的帮助下,年5月孙建初组织人力对甘肃玉门地区进行开采,仅仅钻了米便见到油层。
以当时十分落后的技术还能保持日产油20余桶的数量,可见这个地区石油储备量十分丰富。
这只是开始。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建设工业需要大量原油,国外反动势力为了遏制新中国发展,开始限制对我国进口石油。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大手一挥:“搞自己的油田!”
年,中央成立了玉门矿务局,开始全面、正式地对玉门进行石油开采。
随着勘探逐步扩大,除了最先开采的老君庙老一井以外,又陆续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等油田。
这个令人振奋的喜讯让玉门一下成了全国焦点。
为了更好、更快速开采原油,国家将一大批技术骨干投放到玉门,还鼓励全国青年前往玉门,投入为祖国献石油的大军中。
从年开始,来自全国的青壮年劳动力量、技术工人、科研人员源源不断地汇聚到玉门。
原本冷冷清清的矿区一下子人声鼎沸起来。
玉门县与玉门油田相距76公里。
如果住在县里每天往返非常浪费时间,当时矿区条件有限,没有供人居住的房屋,人们便在矿坑底部挖出许多山洞做居所。
随着人员的不断增加,这些简易居所已经不能满足居住需求,政府开始计划在周边建立居住区和生活区。
这样一来,玉门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石油方面的人才。
石油开采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从建筑到医疗,从教育到娱乐,每个行业都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
60年代初期,当时全国大部分城市还停留在“破烂小”阶段时,玉门已经盖起了楼房。
城市建设在当时西北乃至全国都算得上领先,甚至还得了一个“西部小香港”的称号。
据说当时年轻姑娘们,除了北京、上海以外,最想嫁的地方就是玉门。
玉门飞速发展,也吸引了更多人才投奔,那时全国最顶尖的石油技术人才几乎全部汇聚到玉门,这也为玉门油田的开采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从年的年产石油23万吨到年产75万吨再到年产油万吨,6年产油量实现6倍增长。
在精研采油技术的同时,玉门油田还不断为国家培养相关技术骨干,向全国各地输送专业人才10余万人。
他们带着最新的勘探、开采技术奔赴全国,成为各地油矿的中流砥柱,所以说玉门是新中国的石油基地是毫不夸张的。
02落寞
石油成就了玉门市,但在这背后也隐藏着重大危机,那就是石油储备量。
石油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它可不是萝卜白菜,一年能收一茬,石油的生长周期是以亿万年计算的。
由于、两年对玉门油田的过度开采,导致油层压力下降过早水淹,油田生产能力受到影响,产量开始逐年递减。
从70年代开始年产量稳定在60万吨,80年代年产下滑到50万吨,90年代初便只能维持在40万吨左右。
相关部门当然急在心头,他们组织科研、技术部门进行多次勘验。
得到的结论均是储油量不丰,全部储油加起来也就万吨,而且分布散、埋藏深,质量不高,开采难度却很大。
再好的技术也抵挡不了原料的缺失。
就像再会做饭的主妇也做不出一顿没有食材的大餐,玉门石油产业的没落如大厦将倾一般不可挽回。
糟糕的是玉门的兴盛是因为石油,它的兴盛也只因为石油。
玉门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单一产业城市,可以说玉门市就是因为玉门油田才存在的。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石油产量连年下降,玉门市经济也开始岌岌可危。
大批石油工人失去工作,只好离开小城去别处讨生活。
当油田工人外流,玉门市的其他行业也逐渐没落,到年以后,玉门市常住人口已经流失了一半有余。
为了不浪费公共资源,玉门石油管理局从年开始,陆续将学校、医院等机构迁至酒泉市。
市内娱乐、服务场所也逐渐关停,一时间玉门市仿佛是一场繁华落尽的盛宴,只徒留下一地狼藉。
这还远没有结束,随着矿区的过度开采,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玉门原本就处于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泥石流频发。
对地下矿藏的快速开采又破坏了原本的地层结构,使这一地区的地势发生较大变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仅有的一小部分农田也无法耕种。
水质和空气更是受到了严重污染,尤其是空气中常年弥散着挥不去的烟尘气。
根据80-90医院的诊疗记录来看,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逐年呈现递增趋势。
玉门处于甘肃西北部,原本就是个降水少、日照长、风沙大、多干旱的地区,此时再加上空气污染和地质灾害频发两个麻烦,愈加加剧了人口流失的速度。
玉门已经彻底成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年,玉门市将市政府搬迁至距此地76公里处的玉门镇,玉门镇成了玉门新区,但行政级别由原来的地级市降成县。原来的玉门市则改叫玉门老市区。
到年,玉门老市区的人口已经减至1万人。
人口流失造成的房屋闲置又导致了玉门房价暴跌。
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房子每平方米报价28元。是的,你没看错,28块钱买不到1斤猪肉,却可以在玉门市买一平米房子。
按照这个标准,一套2居室的房子也不过千元,但是这种房子没有水电,如何生活是个大问题。
市中心的繁华地区房价较贵,每平米要元左右。
这里的房屋可以正常居住,周围也有居民,但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青年人几乎不见踪影。
03发展
玉门的鼎盛紧接着它的落寞。
其实玉门的现状不仅仅是玉门,它代表了所有同类型城市,能源型城市或早或晚都将面临资源枯竭这个事实。
可悲的是当资源丰富的时候人们蜂拥而至,盖楼房、修马路,万亩良田转眼便被钢筋水泥覆盖。
资源枯竭时,原本慕名而来人们又毫无留恋的一窝蜂一样离开,徒留下一地鸡毛和难以恢复本来面目的土地。
那么玉门老城区就这样永远沉寂了吗?
像许多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城一样,若干年后只给后人留下一个空壳诉说着当年的繁荣?
市政府迁走了、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也逐渐离开,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玉门。
虽然油田资源逐渐枯竭,但本着“石头缝里也要榨出油”的原则,玉门油田通过改进技术保证了每年40万吨的出油量,并通过转包、技术参与、精细加工等方式,在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解决了1万多石油工人的生计问题。
作为一个能源城市,玉门市尝到过能源带来的甜头的。石油早晚都会采没,那么玉门是否有可以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呢?
有的,玉门地处黄土高原,这里日照时间长、常年大风呼号,非常适合发展新能源,譬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等。
开发新能源项目不仅推动了玉门的经济建设,还对玉门周边的自然环境起到一定保护和修复作用。
这些清洁能源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污染。
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玉门也将石油城的剩余价值利用起来。
石油虽然挖光了,但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却不应该跟随石油一同烟消云散。
玉门在新中国的建设上应该被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可以作为玉门宣传自己最好的资料。
国家越强盛,曾经艰苦奋斗的历史越不应该被忘记,这也是近几年“红色景区”越来越火的原因。
玉门同样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发展玉门的旅游业,从新中国第一座石油基地老君庙老一井,再到极具特色的塞上风光,以及悠远历史留下的古迹,都可以成为玉门旅游业的卖点。
与此同时,老城区原有的优势也被慢慢利用起来。
建在老城区的工业园已经进驻52家企业,年总产值达到亿元,这要得益于政府多年来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此外,农业发展也是玉门恢复活力的一个重要支柱。
虽然老市区因为多年的采伐,无论从土壤还是水质上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距离老市区76公里的玉门县却是另一番景象。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业型城镇。
玉门从辉煌中走过,在没落中停留,它经历了被“遗弃”的苦,和无所适从的迷茫,终于在种种阵痛中找到了“长大”的方法。
没有什么是永远一成不变的,玉门的出路就是“变化”。这其实不只是玉门的出路,更是全国所有能源型城市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