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纪:
用老妈的话说,你都已经二十几了。
用我的话说,我才二十几呀。
20到30的距离,不是10年,而是少年到青年。
大学的时候,肆无忌惮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工作多年以后,学会了接纳更多的可能。
年龄,并不能决定什么。
你大你老就厉害吗?并不是。
你年轻你就随心所欲吗?也不是。
我们各自,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和宽度。
身边有很多大朋友小朋友,并不安于现状,一直在用知识或者学识在充实自己。
青年,中年,老年,每个阶段,都在为想要的去努力争取。
其实,从去年到今年,对于奔三的既成事实,内心是恐惧的。
回顾过去,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没有遗憾的。去年,有。
现在,又抓住了什么。今年,有。
展望未来,会走到哪里?坐标,仍是上海。其余,未可知。
不论怕与不怕,终将会来。
29,最后一坎。
关于小生活:
过去也好,现在也罢,亦或是未来。
对待生活的态度,依然不变,自始至终。
不求奢华,但求精致。
仪式感,一定要有的。
做饭这件事情,一直是认真的。不和专业大厨比,只为突破自己,给生活增添一份乐趣。
享受这样一个过程:房间里放着小音乐,菜刀和手的完美配合,伴随着砧板“得得得得”的声音,紧接着,调料在油锅里欢呼跳跃,哗的一下,翻来覆去,出锅摆盘,拍照,晒圈,光盘。
且可称之为——简单的小美好。
食为天,食为友,食为趣。食也,乐也。
徒步,这件事情,驴友们都是很积极的。市内市外,乐此不疲。
快节奏的工作,需要这种正向阳光的运动方式。
通过户外,徒步,登山,认识了很多人或者不认识很多人,到一起走的,大都是善良,友好的。
累了,想来个十几二十公里市区徒步,呼叫一下,小伙伴们说走就走了。
想爬山的,已经蠢蠢欲动了,就差定日子了。
过去的半年:
1月,成都探亲,匆匆忙忙看望生命里重要的那些人。顺便,作为一名游客,小逛成都,赏熊猫基地,大小国宝们的千姿百态,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夜晚,品宽窄巷子的川味,听着街头艺人的歌声与表演。一首《成都》,唱出了多少心声。尽管不舍,也不得不离开。少年离家,从此匆匆。
2月,第二次以旅行方式感受年味。短短几天行程,和安徽黄山深度交流,第二次爬黄山,最深刻的感受是“老了”,气喘吁吁的样子,简直不敢想象当年是怎么三四个小时爬上去的。也深刻的认识了徽派农村——宏村呈坎。月底,浦东滨江20公里打卡,甩甩躁动的肉肉。
3月,搬离住了三年多的地方,大静安到大杨浦,市区到乡下的感觉。尽管不想,现实总是残酷的。月中,和小伙伴们愉快的来了一次春游宁波四明山,预想的休闲臭美路线,变成了丛林探险,竹林中窜来窜去。风景美不美不重要,在一起就好了。3月的脚步好像没停过,21公里打卡结束直奔欢乐谷夜场,小小的过山车,吓得花容失色,美美的梵晨姐姐,简直是胆儿大无比,欢乐谷夜场水上音乐秀美轮美奂,一定要看。月底,和小琴前往杭州灵隐寺,生活中,也需要这样的仪式。求什么无所谓,心诚则灵。一周后,又马不停蹄赶回成都,解决人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养老居所。
4月,初始,依旧在路上,去往无锡,和弟弟自驾美丽的拈花湾。江南的小镇,无论是现代人工建造的还是古时遗留下来的,都别有一番风味。不同的时候去,品出不一样的味道。月底,飞往心心念念的大西北。第二次踏足兰州,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几人行,热热闹闹的。都是爱美的小伙伴,不得不夸一句,都是天生丽质的。
5月,见识了大漠,敦煌,阳关玉门关,大汉篇章。带着满载的照片和记忆,回归上海。炒三五小菜,简单而幸福。五月的最后,以悲伤的心情结束,放纵一下纷纷扰扰的小情绪。
6月,粽子节的月,包了三次粽子,送给不同的小伙伴。对待仪式,我们是不懈怠的。大龄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过节。和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