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中,“登高英雄”杨连第是唯一一名不在一线的烈士。他不是用钢枪杀敌,而是用榔头、钳子修路架桥,他虽然未杀死一个敌人,但因为有他这样的兵,以血肉之躯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不朽的功勋。
——题记
杨连第,年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家境贫寒,当过学徒、电工、佣工、三轮车夫,经历十几年生活磨难,练就了一身过硬技术。
年2月,天津解放。3月初,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出布告,招收技术工人,杨连第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纵队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三连随军职工。
年8月,解放军挺进大西北,铁道兵团沿陇海铁路抢修。位于陇海路西段的8号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两次遭到破坏,只剩下桥墩。上级要求三个月内修复通车。
铁道兵第一桥梁大队三连翻山越岭来到现场,只见大桥被炸得遍体鳞伤,5座45米高的桥墩孤零相望,桥墩间高低不平,务必登上墩顶削高补低,才能架钢梁,铺铁轨。
“8号桥入云端,上桥如上天,8号顶8号顶,摔下来成柿饼。”这是当地流传的顺口溜。
杨连第在现场仔细查看,桥墩上每隔三米有一个长50厘米宽6厘米的铁夹板,每个夹板上还有圆孔。
杨连第找来一根5米长的杆子,绑着铁钩,钩住铁夹板上的圆孔,顺着杆子往上爬,两手按着角铁,骑在夹板上,把脚手杆绑在夹板上,再搭乘单面云梯。
杨连第带领18名勇士,用了四个小时徒手攀上45米高的桥墩,以一块木板作掩护,连续实施爆破百余次,清理桥墩混凝土26立方米,整平5座桥墩顶面,使大桥提前20天通车。杨连第荣立大功一次,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
年9月25日至10月2日,杨连第被部队选为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天安门参加了国庆观礼。
时年30岁的杨连第由随军职工转为正式军人
年11月,杨连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铁道兵团一师一团一连入朝参战。
年12月31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打响,沸流江大桥被敌机炸断。前线急需物资供给,战士们心急如焚。
沸流江大桥是朝鲜战场的交通要道,美国飞机炸毁大桥,妄图阻断物资运输。志愿军指挥部命令铁道兵团7天内修复通车。
沸流江大桥由四连负责抢修,该连是线路连,不熟悉桥梁技术,工程进展缓慢。
上级指派杨连第带领一个组,负责完成桥梁起重任务。
白天,美军飞机轮番轰炸,工程作业只能晚间进行。天黑看不见,只能靠双手摸着干。两个昼夜过去了,任务完成不到十分之一。
桥是个技术活,起梁是个细致活,摸黑不好干,白天敌机空袭,天一亮就要收工。
杨连第爬到附近一个小山头观察,敌机来往频繁,但每次空袭之间都有一段间隙。如果能在间隙时间抓紧抢修,效率会更高。他向上级请示后,决定利用白天抢修。
杨连第站在大桥钢梁上,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