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周迪伦/文仿佛转眼之间,资本市场的“春躁行情”就已经过去六个多月了。在今年年初的“春躁行情”中,上证指数从1月4日点开始见底反弹,至4月8日摸出阶段高点点,三个月左右时间涨幅近35%,国证A指同期涨幅更是高达43%,当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可惜,春风难度玉门关。从4月份开始,上证指数迅速回落至点附近盘整。这无疑是一片泥淖地带,无论将此处的多空对垒称之为点争夺战,还是称之为半年线争夺战,这个地带都是最为重要的成本密集区,一个“筹码沼泽”。如果市场想摆脱这个沼泽,最好的办法就是“磨”,“磨”得越久越好。
10月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从数据上看,GDP增速在逐季下滑。
另一方面,前三季度,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5%,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4个百分点;从同比看,二季度平均上涨2.6%,三季度平均上涨2.9%,其中9月份涨至3.0%。从这组数据上看,CPI涨幅却在逐季提高。
这样的“GDP+CPI”的数据组合,对资本市场显然又会构成某种压力。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张一帆看着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脑海中不自觉地就冒出了韩愈这句著名的诗。市场经过半年左右的调整震荡,均线系统再度密集粘结在一起:5日线、10日线、20日线、30日线、60日线、日线交错分布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最上面的30日线和最下面的60日线,只相差了50个指数点;天线位于60日线上方,但两者只相差了4个指数点;当然,更下方的天线距离它们稍远一些,但其间也只有80个指数点的距离。
他心想,乐观地看,这样的均线组合形态,半年之后,市场可能就要用“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了。
这是一种“读图术”,当代“金融巫术”之一种。张一帆自己也并非全信,但同时也认为这东西“有用”。当然,这种“有用”的科学性基础并非来自“格物”,而是来自“格人”——市场是人之行为的集合。
多年前,张一帆曾经沉迷于关于金融市场的各种思考,并认为自己正在创立一个全新的“金融哲学”体系,于是兴致勃勃请了一位当代的著名哲学家吃饭,想和哲学家详细讨论一下自己的“金融哲学”。但没想到,哲学家在饭桌上三言两语就对张一帆的“金融哲学”判了死刑,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劳什子的“金融哲学”。
张一帆在“金融哲学”上的想法就此受到打击,并一度偃旗息鼓。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认为,金融市场存在一套“通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他觉得,一个有追求的金融投资者,如果想拿到“圣杯”,那么掌握这套“通则”并把自身禀赋内化于这套“通则”,就是必经之路。
“圣杯”、“通则”、“金融哲学”……,这些东西让他不自觉地想起了一个人,虽然他们前不久才刚刚见过。
这个人叫卓文胜,早年在中国第一代大型券商中担任过研究所所长,是上交所深交所成立之后,中国最早的一批券商研究所所长之一。江湖传言,卓文胜在年夏天那一轮大牛市的头部区域急流勇退,彻底离开了证券行业,原因据说是,他认为“市场太疯狂了,钱太容易赚了,肯定会出事儿。”另一个江湖公认的原因则是,“钱赚够了”。
卓文胜虽然离开了证券公司,但不可能真正离开证券市场,毕竟那是他曾经“奋斗、哭泣、狂喜”过的地方,有着许多只属于他自己的私人记忆,别人拿不走,自己也抹不掉。
两人的相识也属偶然。那是在年初的时候,张一帆被朋友拉进了一个私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