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zkbdf120.com/王昌龄,字少伯,是唐代著名诗人。与高适、岑参、王之涣并称为“边塞四大诗人”。又因王昌龄是唐代较早大量写作七言绝句并获得优异成就的诗人,故有着“七绝圣手”的美誉。无论是《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是《闺怨》中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亦或是《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是流传至今的经典。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从军行·其一》,虽然它没有前面提到的那些作品出名,甚至说有点冷门,但是它依然有着令人称赞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首先,它是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从军行七首》中的第一首,是一种乐府诗歌形式的边塞诗。总的来说,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有深意,在写法上很有特色。
至于写法上的特色,主要是王昌龄在诗中前三句中叙事、描写环境,在最后一句重点抒情。所采用的手法,是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艺术手法。通俗点说,就是王昌龄处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很高妙。而前三句的反复铺垫,也使得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具有更动人的力量。整首诗的情韵也变得飞腾了起来。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首句“烽火城西百尺楼”,它的意思是说,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立着一座戍楼。乍一看,这句诗平淡无奇,其实它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征人戍边的荒寂环境。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站在广阔的边地上,四顾苍茫,眼中只有这座百尺高楼,一种寂寞之感便油然而生。更不用说是长时间戍边的征人了,其深切的思亲念家的情感可想而知。
次句“黄昏独上海风秋”,即征人在黄昏的时候,独自登上了这座戍楼,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据《从军行·其四》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我们可以得知此处的海指的便是青海湖。当年唐代名将哥舒翰曾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虽然这句诗只是描写了一个行为动作,但是所点明的凉气侵人的秋季,无疑是征人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接下来的一句“更吹羌笛关山月”,则是指正当征人的思亲之情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翻腾的时候,又传来了一声声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还是象征着离别的《关山月》曲调。“羌笛”,是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是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从开篇的“百尺楼”,到“海风秋”,再到这里的“关山月”。王昌龄采用的是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了一种征人思亲、思妇念远的气氛,从而为最后一句的抒情做铺垫。“无那金闺万里愁”,它的意思是说,谁能理解远在万里之外深闺妻子的愁怀呢?可见王昌龄这里情感的转变,即从游子思亲,变成了思妇念远。
这恰恰是整首诗最为高妙的地方,环境氛围已经在前面铺垫完成,王昌龄所要表现的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可谓是水到渠成。但是他并没有直写,反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去反映征人的思亲之情。运笔的委婉曲折,无疑使得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对于这首诗来说,最后一句就是画龙点睛之笔,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动人的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