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甘肃工业老城五代石油人,10万油田儿女魂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

点击图片,了解征文比赛详情!

第五代石油人还在,第一代石油人已老了。

说到玉门两个字勾起了多少人难忘的记忆呢——石油工人已经到了第五代,他人还在,伊人已老。

和芬芳的山谷带来的诗意不一样。工业的诗意,更需要静静凝听。

那些为了国家石油事业去到全国各地的玉门人,如石油诗人李季所言:“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十万油田儿女因为油田事业,为了石油事业从玉门奔赴到外地的各个油田,这是玉门之外的,还有玉门之内的……

老君庙、“老一井”、石油工人窑洞、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楼、石油工人文化宫、油城公园、石油工人故居、石油工业遗址遗迹,石油工人楷模和精英们的纪念碑和纪念馆。

那诗意一直就是在的,如铁人王进喜说过的“石油工人一身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你能说这不是一句优美的诗吗。那是铁人拿着钻头时一句一句想出来的。连毛主席都引用了王进喜的这句诗作,年毛主席接见美国作家斯诺时,斯诺问毛主席:“对当前反华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诉世界的?”毛主席引用这句诗说:“我们先不说什么。我国东北新开的大油田一个钻井工人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一发言,世界有人就受不了。”

玉门老城区,从14万人口的繁华,到如今2万人口的平淡。资源衰竭的工业衰退,历史长河中的戛然而止,严肃而又饱含忧思,继而唤起人们对玉门的诗意,以及玉门人本身的诗意。

八九十岁的玉门老人,身已远,却念念不忘地说已经回来这里百次了。还有的石油工人来了两年后,生活基地搬到了酒泉。有人对我说:“中国石油的摇篮,应该建一个博物馆!”。有人说,感激政府,因为在外的玉门人回来老城一定要留影的解放门,政府前几个月才重新修了。有人说,你们记者不要觉得我们老城区没多少人,这是冬天,大家不大出来!有人说:“咱们石油工人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使老矿仍在产油出油,坚守在戈壁荒漠,克服困难,顽强拼搏,为打造’百年油田’而努力。”玉门人因为油田而从聚集于此,又因为油田从玉门去向四面八方,他们的包容和心中的格局,体现在跟所有人都能亲切地交谈。

玉门人的诗写的不是刀光剑影、沧海桑田,是原油、钻杆、钻头、油城、原油咕咚咚往地面冒的声音。这一切曾经发生在玉门人每天的生活,如今也仍在延续。既为它拉开我国石油工业建设的序幕而骄傲,也为它资源枯竭而惆怅,更为它由资源型城市转变成旅游型城市可再创的辉煌而满怀期待。石油人有自己的礼仪,有自己的美感。

从一开始,来自四面八方的甘肃人因为石油聚集到玉门,这里的人就有一种博大无比的心胸和格局。他们最敏感的那种感情,都寄予石油了。即使零下30摄氏度,与他们结伴的是石油,他们在风雪严寒中去测量去检查钻井设备。然后便是师徒一路行走在风雪路上耐人寻味的对话。

他们走尽量多的路,付出尽量多的代价,投入大量热情,这是工作的激情,工人的质朴,铁人精神的传承,也是一种殷殷深情。他们在想着,怎么去传承与维系、创新与重塑,他们代表着这个他们父母、祖父母出生和成长的老城区,北坪一条街,通讯大楼、油城公园、油田职工食堂、卖糖卖烟的国营商店,这里的每条路上都有他们父亲和哥哥的足迹。50年代初玉门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女子石油测量队。现在的老君庙油田岗位上,是一个全是女工的点,她们的模样乐观知足,很不扭捏作态。正如她们对素质对技能的追求,落在一个“实”字上。她们“师带徒”、“结对子”,在她们的展示墙上,是她们碰泵、憋压、给抽油泵调参数、控套管气、挤液、洗井、摸光杆判断出油情况的画面。

八九十年代的玉门人,生活世界里是很有优越感的,从洗漱用品到面油都有得发,福利非常多。并且,石油工人们自己会排相声、小品、进行演出。逢年过节,还有那种整条街布满了的灯展。那个年代的石油人工资比较高,消费又比较单一,存款很多没地方花,所以在玉门,其他单位的人找对象都喜欢找石油工人。

石油工人们最喜欢去老城区的小吃一条街,那里从羊拔拉、牛肉面、馅饼、肉夹馍、拉条子、榆钱子、沙枣面油饼子,都是石油工人最日常最普通的饮食。先不说对人吧,对他们对这些最普通饮食的情感与满足感,我觉得很了不起。更令人觉得了不起的,是他们踏在坚实土地上的那种自豪。玉门地处在这一枸杞种植黄金带上,于是玉门人在寒冷的冬天,喜欢吃一把枸杞,据说坚持吃就不容易觉得冷。

曾经的石油工人是一群初中,高小,高中毕业的人,你问起他们会不会写诗,他们总会说,自己是没文化的。但是八十年前,是他们拉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序幕。

都说“诗和远方”都是年轻人的,中年人只能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还有居住在玉门老城区,每天可听到的那一声工人之歌是这个老城区最大的凝聚力,它是一种文化的向上的力量。现在的第五代玉门人,却是同时拥有了“诗和远方”和坚强。对年轻一代的玉门石油人,除了工作上的创新,旅行和探险是他们的兴趣,平时忙着工作,休假便到玉门、酒泉、嘉峪关附近的名胜区游览,他们把车改装、参加越野比赛,10几个人带着干粮去登山和露营……

玉门老城区,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精神的故乡,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块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累积生产原油多万吨,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诗和远方”所在地。“石油工人一声吼”,石油诗人一句诗,10万油田儿女魂牵梦绕。

原标题:《甘肃工业老城:五代石油人,10万油田儿女魂牵梦绕的故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