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朝边塞诗哪家强向这支豪华阵容,看过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医治好么 https://m.39.net/pf/a_4793212.html

唐朝边塞诗哪家强?向这支豪华阵容,看过来……

陈胜

那是一个雪雨霏霏的冬天,一位解甲归田的戍卒终于走在了返乡的路上。道路崎岖,踽踽而行。饥渴难耐,乡关在前。遥望故土,怎能平静?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4句,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多年过去了,我们似乎还能感受到一股缠绵深邃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意味悠长。

光影变幻里,一幅画面感极强的图卷,好似喷薄欲出。我们似乎看到:一队兵士吟咏着“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击鼓行进。一队兵士高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秦风·无衣》)的昂扬战歌,同仇敌忾。一队兵士在蒙蒙细雨中哼唱:“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豳风·东山》),征伐归来。再以《小雅·采薇》收官,我们惊讶地发现:《诗经》中的这些篇章连缀起来,似乎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更是一种真切的生命感受!

从军将士的生活无疑是艰苦的,但思归的情怀一日不曾断绝。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自古皆然。这种情愫是支撑他们疆场杀敌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也是他们克难攻坚顽强活着的希望之光,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那么幸运。

如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边境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战争。有时是游牧部族叩关南下,有时是帝王的征讨杀伐。有了边境战争,就有边塞生活,这些战争与生活反映到文学里就是边塞诗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军者,从来都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任务就是命令,他们时刻准备着。

边塞诗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社会生活,也能洞悉人生世故。所以,也就激发出了多样情感:既有从军出塞、保国戍边、塞上风情,也有报国壮志、反战呼声,更有夫妻相思之苦,母子分别之悲……

边塞诗,自汉魏六朝以来获得发展,唐朝进入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首,而《全唐诗》中收录的边塞诗就达0多首,其中不乏宏伟篇章!这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和人生价值。边塞诗被认为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从中,我们不但见证了刀光剑影、鼓角铮鸣,还能听到热血沸腾的声音和生命的呐喊。

大唐开国以来,边境上的进犯始终未断。在御敌的唐军中,除了带兵打仗的将军,还需要大批文官随军做幕僚或掌管文书事务。这样,很多文人就有了去边塞效力的机会,边塞诗由此勃兴。随着大唐盛世的惠临,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让文人也有了更多的发展选择。科举之外,他们也崇尚投笔从戎,以求建功立业。岑参说,“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王维也曾言,“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艺术源于生活,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这些边建功边采风的文人,在大漠风沙的吹漉和生死列别中与将士们结成了生死情谊,性情更趋成熟。劳顿之余,常常文如泉涌。

这是一个可以名之为“盛唐边塞诗派”的豪华阵容。诗人如云,名作如林。他们擅长七言歌行,他们热爱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他们富有爱国热情和进取精神,他们身兼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慷慨悲壮的独特美学风格,他们是当时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付出,回应了时代的热切召唤,无愧于唐人宏壮空阔的胸襟气度。他们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之为“高岑诗派”。但这支蔚为壮观的作者队伍,代表诗人绝不只有“高岑”。

1.风骨凛然的高适

这位是盛唐边塞诗的领军人物,不仅诗写得好,官做得也好还被封了侯。他一直做到了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受封渤海县侯。

他曾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他以站位高、立意远、思想深刻著称,常常能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在一起思考。唐人殷璠言其,“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上,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

美人帐下犹歌舞。

他的成名作《燕歌行》,堪称一幅边塞生活全图。虽然在他之前,魏文帝曹丕、西晋陆机、南北朝王褒等早以这个题目写过诗,但高适一出手就打破了征夫思妇缠绵相思的狭隘格局。他的笔下,有的是英勇气概和悲壮情绪。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邀宠贪功、纵情声色,一组组鲜明的对比,入木三分哪。

2.俊逸悲壮的岑参

作为贞观宰相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却遭逢家道中落,自幼孤贫。他的诗雅俗共赏流传极广,甚至深得边疆各族人民的喜爱。他热衷功名、勇于进取,但又经历坎坷,长期为人幕僚,一生没做过大官。

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后赴北庭,经历了长达8年的边塞生活,故其佳作尤多。在他现存的首诗中,边塞诗有70多首,数量为唐朝边塞诗之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妇孺皆知。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代出自蓟北门行。

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满满的人情味。思乡与渴望功名,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又难以调和啊。杜甫说得好,“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以好奇心描摹边塞奇景,在绝域的广漠荒凉中捕捉到了庄严与美丽。

3.慷慨奇伟的王昌龄

王昌龄也是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命运才有所改变。担任过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之类的小官,又多次遭贬。安史之乱爆发后,不幸的他被嫉妒的闾丘晓杀害。

28岁左右,他曾漫游西北边地,有了丰富的边塞生活体验,写了不少佳作。而这时的岑参才11岁,高适还没有到过边塞,因此有学者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先驱”。他的诗质量很高,尤以七绝见长,后人尊其为“七绝圣手”,《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等皆为代表。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4.倜傥异才的王之涣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并称“四大边塞诗人”,或可称为“边塞诗四强”。王之涣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官当得很不顺心,遭人诬陷后愤而辞官。他的诗脍炙人口,多被当时乐工谱曲后传唱,名动一时。

他笔下的西北风光颇具特色,诗篇大气磅礴,意境开阔;令人沉醉,回味无穷。时人靳能在《王之涣墓志铭》中称,其“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可惜他的诗歌失传得太厉害,传世之作仅6首绝句,其中3首边塞诗。

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仅7个字便使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和大唐的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所以,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推崇这首诗为“绝句之最”。

5.意兴豪纵的王翰

王翰从小就聪颖过人,成年后举止豪放,不拘礼节,做了官也喜欢整日和才士豪侠饮乐打猎。但他就吃亏在这不羁的性格上,这种性格决定了他仕途不会如意,却有助于其成为一名大诗人。

王翰善交朋友,人缘极广,杜甫曾赞叹他“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他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很受人们喜爱,但可惜流传下来的诗只有14首。他最负盛名的便是那首《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也是一个唐人常用的诗名,但王翰却写出了一种厌战的情绪,一种豪放旷达的胸怀,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出征前盛大的酒筵上,将士们痛快豪饮,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同时,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也显露无疑。

6.雄壮豪放的卢纶

卢纶也很不走运。他天宝末年参加进士科考试,遭遇安史之乱而未遂。唐代宗时代他再考,却屡试不第。他的社交能力很强,所结交的人物中不乏权贵,所以直到宰相元载、王缙先后举荐,他才步入仕途。但后来,他的“恩相”元载、王缙获罪,他也牵连其中。

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从军时所写的诗很具有感染力。虽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诗人,但其边塞诗依旧是盛唐的气象。字里行间洋溢着英雄气概,令人振奋。一组《塞下曲六首》,风格雄浑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茫茫夜色中,洁白的雪地上,这支轻骑兵就像一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已满怀必胜的信心。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图,“在静谧中蕴藏着呐喊,在昏暗中酝酿着闪电。”

7.以雄浑胜的王维

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也创作了不少边塞诗名作。在其现存的40首边塞诗中,《使至塞上》、《从军行》、《陇头吟》等皆为名篇。40首的规模在唐朝名列第二,还因为其入手早、影响大,对盛唐边塞诗派的形成与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王维一生两次出塞,均在开元年间。第一次是被贬凉州,第二次是奉命出使偷林郡。王维的边塞诗,给人以雄浑壮阔的审美感受。清人沈德潜赞其,“以雄浑胜”。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他“以英特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佳句,这幅场面壮阔、气象宏丽、扣人心弦的图景,若非亲历亲见是决然难以作出如此大手笔的。

8.雄浑磅礴的李白

诗仙李白遍游各地多年,也留下了不少边塞诗杰作。《关山月》、《子夜吴歌》、《幽州胡马客歌》、《战城南》、《北风行》、《塞下曲六首》等,都是其中代表。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的边塞诗疏宕放逸、豪气充溢,是唐诗中的奇葩。大唐国力强盛,但边患未曾肃清。将士征战之苦可叹,后方思妇的愁苦可怜。什么时候才能终结这种两地相思的痛苦呢?

《关山月》是个应用极广的好名字,陈后主、卢照邻、司空曙、陆游等均曾以此为名作诗,世传此古琴曲,国画大师亦有以此为艺名。

9.感世伤怀的杜甫

诗圣杜甫寓居陇右期间,也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边塞诗。其中,《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传诵千年。我们不能因为其咏史诗的巨大成就,而忽略他的边塞诗。

他的边塞诗和其他人的风格迥异,常以抒发厌战情绪、期望和平的心声、感世伤怀为主题,具有“人性的细腻、真实美的美学品格”。

前出塞(其六)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这首诗实际上也是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如果能抵制侵略的话,那么只要擒其元凶就行了,又何必多杀人呢?后世对其评价极高,称赞其“笔力与《古诗十九首》并驱”。又曰:“前后《出塞》,字字句句,皆宜圈点。神化之妙,言之不悉。”《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诗圣和兵圣,真乃英雄所见略同也。

10.清刚劲健的崔颢

中华书局出版过一本《唐诗排行榜》,学者王兆鹏从古代选本、现代选本、历代评点、论文篇数、全录、摘录、文学史总、网络链接总数等8个维度,对唐诗进行了排名,结果综合指标排名第一的是:崔颢的《黄鹤楼》!

进士出身的崔颢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被誉为是“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唐朝诗人。《黄鹤楼》名震天下,但作为大诗人,他的艺术风格绝不是单调的。他在边塞诗方面的修为,亦使他在文学史上不可或缺。

辽西作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辽西大地,边城之中,春汛涨起,青草遍布。凝重的露水打湿了将士的宝刀,松虚的沙土边金鼓呜呜作鸣。戍卒们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春装还没换上。全诗格调刚健,境界沉雄,果有大家风范。

中晚唐没有再出现边塞诗的大家。唐朝弊政丛生自顾不暇,对于边患有心无力,版图急剧缩小,将军们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也就勉强对付一下农民暴动,更遑论诗人了。

自古以来,除了一些穷兵黩武的帝王和图谋以军功晋级的将军,恐怕就再没有人喜欢战争了。但一个将帅的成功,却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岁二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然也!

思乡和报国,是边塞诗永恒的两大主题。但自古忠义两全难,这又是两个甚难兼顾的命题。或许这正是诗句永不泯灭的魅力所在,其历经岁月的淬炼,千载悠悠,醇厚如故。

作者简介:

陈胜,笔名长安江伦,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化学者,TEDxZhengzhou演讲嘉宾、大型纪录片《河南历史文化博览》解说嘉宾。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长于散文、诗歌、历史传记创作和隋唐史研究。著有新人文畅销历史读物《大隋雄主杨坚》(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唐风烈烈》(郑州大学出版社),传统文化微读本《揭秘中国古代科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诗集《往年他岁》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