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复色 http://www.yunweituan.com/npxdt/npxchy/1471.html江泽民总书记年3月16日接见原资源委员会负责人孙越崎时,指出他们解放前夕有组织、有领导的护厂护矿,是正义的爱国行动,对国家是有功劳的。根据总书记谈话精神,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和统战部批准,邹明等原资源委员会一批护厂护矿有功人员,均按解放前参加革命,享受离休待遇。原资源委员会护厂护矿有功人员陆续收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联合发来的文件。文中的核心内容是:原资源委员会护厂护矿有功人员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对待,参加革命时间自年10月算起。历史为他们做了结论。
护矿有功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准则,世间万物是不能用一个尺度度量的。资源委员会先后由翁文灏、钱昌照、孙越崎领导,他们都是不同于官僚党棍的大知识分子。他们的部下绝大多数同他们一样,接受的是西方现代教育,信仰“科学与实业救国”。
邹明年生于江苏无锡,年7月,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工业化学系,曾在中央地质调查所燃料研究室工作。年进甘肃油矿局炼厂工作以后做整体设备工作。他以心计过人,办事干练闻名,深得孙越崎总经理的赏识,受命于危难,年任甘肃分公司经理。他孤身前往美国,购得大批石油装备,为我国第一座现代石油企业玉门油矿的发展奠定基石。
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挥戈向西、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军大西北。盘踞在河西一带的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计划在必要时彻底破坏大西北唯一的重要企业玉门油矿。驻扎玉门的国民党军队,炮口对准油矿,随时准备轰炸。危急关头,摆在时任玉门油矿掌门人邹明面前有两种选择,或随中油公司去台湾,或留下护矿。邹明选择留下。在这关键时刻,油矿的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开展了英勇机智的护矿斗争。邹明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年5月,邹明即着手护矿事宜,大量地储存粮食;7月初,成立了以老工人为基础的护矿队,当时叫“纠察队”,由著名的工程师杨敏当大队长,韩业镕、马瑞璋当副大队长,并给队员配发了武器,谁要破坏油矿,就跟谁拼!在全矿员工大会上,他说:“油矿是国家的宝贝,是全体员工劳动的结晶,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它。我要和大家一起保护油矿,与油矿共存亡!”宣布与油矿共命运;8月初,拟定了油矿和兰州营业所及探勘处的应急措施。
邹明审时度势,断然拒绝执行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破坏油矿的命令,决定确保矿区安全,解决缺钱问题。于是,他在8月中旬急赴兰州乘飞机辗转于广州到香港,找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孙越崎汇报护矿措施,谋求确保油矿安全的办法。
孙越崎对邹明的安排极为赞同,当即打电报给正在北平参加和谈的邵力子并钱昌照,转达中共中央,请求解放军急速向河西走廊进军,以确保油矿安全。然后,邹明由香港飞抵广州,向中国石油公司总经理张兹闿筹得10余万银元和黄金,包一架飞机赶回西北。8月22日到兰州。他与营业所高琨、探勘处孙健初研究确定保护两处的措施。
邹明8月24日离开兰州前,一再叮嘱孙健初、高琨,请解放军速派人入矿。邹明离开兰州才两天,兰州就解放了。回到油矿邹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护矿斗争;组织人员把百余辆卡车以及钻井、采油、炼油等重要设备和仪表紧急拆装,运往南山之中,并封住重要油井,保护核心地区。
与护矿队针锋相对的是国民党玉门油矿特别党部的一小撮反动分子。国民党玉门油矿党部主任委员王思诚5月就扬言不能把油矿白白地送给共产党,并去兰州搞阴谋活动。兰州解放后,西北长官公署政工处长上官业佑到矿,提出破坏油矿计划,邹明以“玉门油矿,创业维艰,数千员工,赖以生存”为由,严正拒绝。
9月上旬,西北长官公署又以张掖电力不足为幌子,要将第二处特务电台由张掖搬到玉门,实际上是要派大批特务破坏油矿。邹明洞悉其奸,借再挪电力,影响生产,坚决不同意。9月中旬,西北长官公署代长官刘任急电邹明立即到张掖面谈。刘任一见邹明就喊:“你们矿上有共产党,他们把油井封了,把炼厂仪表拆下,准备交给共产党,你知道吗?”第二处长胡子萍也对邹明竭尽威胁之能事,要求他回去破坏油矿。
在这危急关头,解放军已到达张掖近郊,吓得刘任赶紧坐飞机向兰州逃去。胡子萍乘汽车逃往新疆。邹明连夜赶回矿上,一方面送走国民党特别党部书记长张振邦,一方面将酒泉河西总部代司令汤祖坛、专员王维墉以及驻军徐团长的家眷从酒泉接到矿上。邹明对他们说,矿上比酒泉安全,但实际上是为了在必要时让他们为油矿的安全出力。
邹明领导护矿迎解放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大量购运粮食,积储现金。在国民党中央银行驻酒泉金库要迁广州之前,邹明叫胡禧森及时取出军油款两黄金,购买了够全矿数千员工吃四五个月的1万担粮,同时加紧往矿上运粮。抢运从上海等地买来的日用品、布匹等,以保障全矿员工及家属生活所需。至玉门油矿解放时,矿上存粮万担,金银折合银元30多万。
二是组织自卫力量。当时矿上武装有国民党驻军一个骆驼兵团和英国高射炮连。骆驼兵团是新疆的部队,下面有3个连。另外,油矿本身有一个矿警大队,也有多人。为了确保矿区内部安全,除指定专人积极做好驻军的工作外,7月初成立了以老工人为基础的护矿队。当时以维持矿内公共秩序为名,对外称“自治组”。护矿队设大队、中队和分队建制,甘青分公司即玉门油矿为大队,由矿场钻井工程师杨敏和炼厂工程师金克斌分任正副大队长,直接受甘青分公司经理邹明的领导。矿场、炼厂、公务组设中队,各有中队长、中队副,既受护矿大队的指挥又受各单位主管的领导。各基层单位设分队,各有分队长、分队副,也受双重领导。全矿员工一听成立护矿队,闻讯而动,积极参加,成为保护油矿的基本力量。
三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和破坏,拟定在紧急情况时的具体护矿措施,并于8月初首先对矿区的30多口产油井一口一口地用水泥、砖头围砌保护圈,把炼油厂的主要机泵和贵重仪器拆替下来,予以隐藏。炼厂员工还把空油桶装满沙子石头重叠三层,以钢条焊死,将成品油库等炼油装置围得扎扎实实保护起来,其他生产单位也都采取了相应措施。
年9月25日,全矿员工跑到油矿大门外,热烈欢迎解放军进驻玉门油矿,使完整无损的油矿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数月后,彭德怀特地接见邹明,彰其“护矿有功”。年3月3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为表彰玉门油矿解放前夕的护矿工作,授予“发扬英勇护厂精神,为祖国建设事业百倍努力”的锦旗一面。在邹明眼里,油矿属于人民,而他自己属于脚下这片土地。
成于忠诚
新中国成立后,邹明调到燃料工业部,在设备器材管理方面颇多建树。他的事业心很强,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直到年,44岁时才与王蕴珑大夫结为伉俪。身为石油工业部供应制造局第一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在大庆会战中兼任供应指挥部副指挥,使数以万计的各路兵马“粮草充足”。
“文革”中,邹明遭人暗算,护矿行动被认为敌特派遣潜伏大陆,以伺反攻,在秦城监狱蒙冤7年。在狱中没人说话,为了使意志不被消磨,他就在脑海中背单词,默念英语。他还自创一套体操,每日在狭小空间内舒展躯体。他坚信,“迟早有一天,阴霾终将散去”。
年,邹明平反,从监狱回家时身体虚弱。当时,一家人挤在一个筒子楼里。之后3年,组织上一直没给他安排工作。“到石油部情报所图书馆读书”,这是一向沉默的邹明向组织提出唯一请求。每天清晨,只见一位消瘦老者,步履匆匆走进图书馆,之后一头扎进书堆,不问世事。“唯有学习,才能弥补‘裂痕’。”
那是一个寂寞的年代。在一张刻满斑痕的书桌前,邹明研读大量英文原始文献,对国外各大石油公司做出全面分析,掌握了丰厚的一手资料。他坚信,“百废待兴的石油事业,还会需要自己”。他对党忠贞不渝。对历经的劫难,他惜言如金。每问及此事,他总说,虽被关了几年,没觉得国家亏欠自己多少。“那只是一种不幸,但不会影响报国之志”。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年3月批准海洋石油对外合作,65岁的邹明被任命为石油部外事局顾问。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刚起步,思想的迷障就挡在前路。一种责难的声音传来,“渤海的对外合作,特别是日中合作合同损害‘国家主权’,中国‘吃了大亏’。”
年3月23日,渤海石油勘探开发论证会如期召开。在9天半的艰难论证中,石油部多位专家“百家争鸣”。邹明发言那天,会议室人头攒动。只见他语速平缓,熟练比对中日石油合同中的条款与世界其他国家石油合作合同,又依据以计算机程序测算出的大量经济数据,包括双方经济效益比、外商盈利率、投资利润比等上下幅度,阐明中日渤海合同对我方有利,有力驳斥了“吃亏上当”一说。这是那代人独有的风骨。
无论境遇逆顺,邹明一生不受名利羁绊。时运不济,他燃亮心烛,执卷少语;时势波谲,他疾言厉色,拨推云雾。虽近古稀但他双目有神,头发黝黑,完全不像老者。他英语流利,石油业务知识渊博。经常与外国公司谈判开发海上石油事宜,凭一腔热血,积极捍卫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开放的政策。由于工作出色,国务委员康世恩对他慰勉有加。
年,一群“老石油”“老玉门”在北京集会,纪念玉门油矿建矿50周年解放40周年。当年的油矿军事总代表、新中国石油工业领导人康世恩,在对玉门油矿广大员工的贡献做了充分肯定之后,特别提到解放前在油矿工作的知识分子,对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开发油田,在危急时刻保护油田,给予很高评价。康世恩说:“你们为什么能这样做?我看主要是你们有‘两心’:一个是爱国心,一个是事业心。”闻听后,许多把大半生献给石油,献给玉门的老知识分子,不禁热泪盈眶。
玉门油田60周年庆典,许多曾在台湾中油公司任职的老油人回到玉门。他们见到老矿长格外高兴。当聊起退休后的待遇,邹明笑而不语。台湾老油人退休每人都发了一笔丰厚养老金。有人给邹明开玩笑:“您那时如果去了台湾,待遇肯定比现在好不少,后悔留下吗?”邹明笑答:“没什么后悔的!国家和公司给我的照顾够好了,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不灭的灯
年5月22日,邹明在世最后一天。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都微微抬起手,口中喃喃说着什么。邹明的亲友们都清楚,这是老人最后的嘱托。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老伴儿王蕴珑今后的生活。50多年患难夫妻,自己要先行一步,没人知道他的痛。
年,两人结婚。新房还没布置好,邹明便动身去参加大庆会战。之后,聚少离多。“文革”中入狱7年,夫妻分离,丧幼女之痛,王蕴珑从未向邹明提过其中艰难。待邹明平反回家,两人到了相互搀扶的年纪。执手相望,老两口走过金婚。
王蕴珑没想过沾老伴儿的光。在邹明一次次住院期间,王蕴珑去看他都是坐公交车。海洋石油总公司老干部局离退休管理一处处长孙铭阳每次遇到王蕴珑都说:“去医院对我们讲,总公司会派车送您的。”但这位80多岁高龄又患有严重腰椎疾病的老人总说:“车是为邹明服务的,我不能享受。”
……年5月,邹明在病榻上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后,用微弱的声音对儿子邹进说:“代我和你母亲捐些钱,那边的百姓要受苦了。”弥留之际多次提出停止治疗,吩咐亲人“不要再麻烦医生,不要再麻烦组织”。还有一连串数字:
年,甘肃河西,81岁高龄的他向失学儿童捐助元。
年,长江洪水,85岁高龄的他捐了元。
年,南方雪灾,95岁高龄的他托人捐款元。
还有一笔捐款少有人知。临终前,邹明特意嘱托儿子邹进做一件事。“从积蓄中拿出1万元,捐给甘肃省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后来,邹进专程找到甘肃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帮父亲了却遗愿。邹明的一半骨灰,静静躺在玉门油田第一口油井旁。那是他一生最牵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