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吾于古诗中识得阳关与玉门关,然不知此二关竟属敦煌,实孤陋寡闻也。
抵敦煌翌日,驱车寻访二关。
先至阳关,距敦煌市区西南六十公里许。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入关城,可见张骞驾马出使西域像,英姿飒爽。有博物馆,细说设关以来历史。
城内房屋低旷,处处废墟,若非旅游旺季,定人迹罕至。
时重云如盖,冷风飕飕,大有凄凉之感。
唯几处杨柳与葡萄藤,青翠可人。
偶见格桑花,稍添柔媚。
出关,迎面一王维巨像,衣袂飘飘,左手举杯,右手指西,应和其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下为边塞诗词园,将各边塞诗代表以各字体刻于大石上,兼赏书法与文学之美。
其后荒野茫茫,几近不毛之地,满目皆砾石沙丘,大小不一。
至高处为仅存唯一汉代烽燧,茕茕孑立,更增悲惋。
吾尝鲜骑驼,随驼队行往阳关故址处。坐于驼背,视野愈阔。一路摇晃颠簸,驼铃清脆。若有蒙面纱巾,便可穿越两千年前,做一异域女子,旅途漫漫,不知前路有何人何事。
近目的地,天飘霏霏细雨,驼队中有人撑伞,其驼大惊,狂躁不安,领驼人呼其收伞,驼方静。乃知驼温顺胆小,尤恐伞。
雨住,下驼,穿木栈阳关大道至古董滩。
据传阳关古城为流沙所掩,埋于其下。
四顾,滩涂无际,天地相接,风起云涌,只觉世事沧桑,应惜当下。
午后赴玉门关,自阳关向西北行三十公里许便至。途中,乌云汹涌,突降大雨,方圆几里不见一人一车,天地茫然,吾等自感人之渺小,如沧海一粟。
幸雨来去匆匆,不多时天开云散日出。
抵玉门关,景区大门书一对联,曰“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呼应王之涣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颇有创意。
寻至玉门关遗址之一,小方盘城。
此地唯存一方形无顶土堡。
入内细察,历两千年风沙雨雪,墙上千疮百孔,触目惊心。
登堡旁观景台远眺,可见多处沼泽,水草丰茂,蓝天白云绿地,煞是养眼。
归敦煌途中,停车小憩。天地浩瀚,道路迢迢,随手一摄,便为公路大片。风吹,裙动,发动,心动。
由心而生感慨:江山如此多娇,愿余生皆在路上。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