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曲》是中国音乐舞蹈史上非常著名的曲目之一,经唐玄宗改编之后,作为唐代道教法曲之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霓裳羽衣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霓裳羽衣曲》的表演盛况。
诗中云“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音乐铿锵,舞蹈迅疾,乐舞配合紧密,技艺高超。《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一时,作为唐代大曲,引领了宫廷乐舞的发展,也是唐代大曲排在前十名的曲目之一。
唐代时,中原音乐传入新疆哈密之后,当地人重新加工创作,并融入当地少数民族音乐之中,创作了一些诸如《伊州大曲》的曲子。例如一些五言、七言诗就被广泛歌咏,如《伊州》歌的前二叠为七言诗,后三叠全为五言诗。
王维有一首七言诗,在唐代就曾以流行歌曲形式广为流传,曲名《渭城曲》,传入哈密之后,经过改编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渭城曲》和在唐代大曲中占有一席之地。
《渭城曲》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著名古琴家管平湖、龚一、李祥霆等都曾经演奏过。
那么,王维的这首七言诗是怎么写的呢?其实原诗并不叫《渭城曲》,而是《送元二使安西》,原诗如下: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解:
1.元二:王维的好友,姓元,因在家排行老二,故称元二。
2.安西:指唐朝的安西都护府,隶属瓜州,在今甘肃酒泉以西,西北和新疆哈密相连。
作者送别一位叫元二的朋友去安西赴任,酒宴之后写作此诗。
注释:
1.渭城:秦朝都城咸阳所在地,东汉时并入长安县。位于今日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朝雨:早晨的雨。浥:湿润。
2.阳关:古代关口名,在玉门关以南,位于今天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
作者送别一位叫元二的朋友去安西都护府任职,酒宴之后写作此诗。
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清晨的一场细雨打湿了渭城薄薄的尘埃,旅舍清新无尘,柳树枝条颜色翠绿,和新长出时一样。
作者以实景起句,点名与友人分别的地点是渭城,时间是清晨。诗人视角从高处俯瞰,这是“大”处描写。整座渭城被雨水洗涤,焕然一新。然后落笔在“客舍”和“柳枝”,这是“小”处速写。视野收放自如,景色如诗如画,旷达抒怀,离别之意隐藏其中。
“青青”二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寓意深广。《诗经·郑风》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中的本意是描写男女互相纳悦相思,这里指友情诚挚。
《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杨柳在风中轻轻拂动寓意“远行”时的惜别之情。
“柳”寓意“留”,古人常常折柳送别,表达挽留之意。住在渭城客舍中的好朋友元二,要奉命出使安西,从渭城到安西一千七百多公里,折柳送别后,天各一方,很难再见。随后一个“柳色新”的“新”字,继续渲染分别后的希望,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一切都会春去春回,情感明媚,虽有牵挂,但并不压抑。
元二的车马早已远去,扬起的尘埃也已落定,如今整个城市包括好友住过的客舍,都被一夜小雨洗刷得干干净净,只有别后离情,还在心头徘徊不去。淡淡的离别之意,洒脱自然。
送别之地本应充满惆怅和凝重,但是在作者笔下,这种离愁清新自然,淡雅宁静,尤其是在一场雨后,一切都似乎释怀。友人已经走了,祝福却在心上,一别两宽,唯有各自安好。
前两句写景为实,写情为虚,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写的悠远含蓄,用典含而不露,时间感和空间感相互交织,不动声色中升起离别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奉劝好友再多喝几杯酒,向西出行,过了阳关就难遇见故人老友。
唐代时,凡西行必然经过阳关。出了阳关之后,就是边塞,饮食起居和内地完全不同,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结交到挚友。
这一句是直抒胸臆,从眼前的渭城,一笔荡开,到了一千多里地之外的阳关,读起来荡气回肠。环境从风光旖旎的渭城一下子飞跃到了大漠孤烟的塞外,气势雄健,笔锋流畅,男人之间的义气豪情,抑扬顿挫,丘壑万千。
友人有没有喝酒并没有明说,只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阳关,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旧友陪你一起喝酒了。余音袅袅,悱恻缠绵。
后两句有送行时的惆怅,也有离别时的感伤,但黯然的情绪借着杯中酒抒发殆尽,让人读来欢快明朗,率性洒脱,情感昂扬。元二在这样的氛围中告别王维,心情也会明快欢愉,为自己在边塞建功立业建立情感支撑。
明代李东阳的《麓堂诗话》记载:“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王维这首七言绝句道尽离别之意,又有弦外之音,所以唐代音乐人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改编成《渭城曲》,将这四句诗依照一定曲调声腔歌唱出来,这就是《阳关三叠》。所谓三叠,就是唱三遍。
成书于年,甚至更早的明代琴谱《浙音释字琴谱》记载了有八段的《阳关三叠》,这也是现存最早的版本。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雨”和“酒”贯穿而写,一泻千里,情感跳脱,以“西出阳关”写出路途艰辛遥远,希望友人仕途顺遂,并把情感稳妥停放在友人必经之地阳关,凸显结尾“无故人”三个字,意蕴了然于胸。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