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个夏天的假日,从金陵返回故乡,夜里醒来,发现房间里亮亮的,当时以为是已经天亮了,却发现是因为开着门,月光已经照进了房间,那一瞬间,明白了《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原来是真的。
认识李白,当然是从《静夜思》开始的,李白喜欢云游四方,在路上的他免不了回望故乡,而这一路伴他前行的,除了他的影子还有那轮或圆或缺的皎洁的月亮。
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为你读诗主编的《你当像李白乘风破浪》一书中,有一句话:
“月亮之于李白,就像故乡之于我们”。
出门在外,能够与家人共有的除了解不开的思念之情,还有那一轮照见古今的月亮。
于是,李白一边将故乡回望,一边将月光揉进他诗词的世界。
在他的笔下,月亮似乎也有了感情:
离开蜀地,他写:“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关山月》里,他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想像着那轮月亮从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拨开云雾,在天穹散步,山朦胧,海也朦胧,而这人间的万里长风,它正吹度着玉门关。
月色无言,风走过的地方,古来征战几人能还?
李白借月色写着边人思乡却不得还的悲哀。
除了写诗词,李白还写自己的抱负。
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李白述说了自己的才华及理想以及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肯定以及期许。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白人焉,非天地,安得不言而知乎“,天地不言四时运行,万物生长,但是我李白,如果不说话,人家就不知道我了。
这是多么可爱、率真的开门见山表达法。
“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今三十春矣。“
这一段,李白陈述了自己的才华,五岁就读六甲,十岁就读诸子百家,知道很多自轩辕以来古事,不知疲倦地读书写作已经有三十年了。
这一句阐释了自幼时起,李白就孜孜不倦地一直走在读书写作的路上,三十个春秋,奠定了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李白。
接着,李白写了郡督马公对长史李京之品评自己文章的话:“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你能想像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像看没有烟霞的山,像看没有草和树的春天吗?这样的文章该是多么的空洞无物,但是你看李白的文章,清雄奔放,名章浚语,接连不断,光明洞彻,句句都很动人!“
当我看到这段评价时,真地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树,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飞雪。
李白巧妙的将它写了出来,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溢于言表。
接下来,李白对君侯做了赞美,“伏惟君侯,贵而且贤,鹰扬虎视,齿若编贝,肤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
在文章的最后,李白写道:“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思,再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
愿君侯您待我以极大的礼遇,高兴起来,在以前对我厚爱的基础上,再次对我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