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志祥巍峨祁连山的迁变 [复制链接]

1#

(一)

我从小就与那些巍峨的祁连山脉结下不解之缘。千转百回,摸爬滚打。那里的每一条山脊都有我的足印,每一条河流都有我的背影。每一条沟壑都有我的亲历。它和我一起相处,一起成长,一起饱经世故风霜,是我人生风雨洗礼最值得骄傲的历史见证。

祁连山脉没有珠穆朗玛峰那样高耸与伟岸的身躯,它却用丝丝血肉滋养了多万甘青儿女。它虽没有秦岭那样锦绣与葱郁的植被,它却成为用寸寸肌肤赋予了万千动物栖息的生命乐园。它虽然没有塑造出壮丽而知名的文明传奇和惊天动天的历史故事,它却用无数连绵与逶迤切身经历,呵护着一个又一个可爱家园族群。可以说,祁连山脉是中华民族的宏伟壮丽的山脉和传播历史文明不朽灵*的象征。

祁连山是甘肃与青海之间连接的山脉。但它绵亘的绝大部分山系都座落在甘肃省境内,与甘肃人民的生存与生产,开发与发展,是生死相依的定位标记与不舍不离的忠实靠山。

祁连山千百年来,它是自然恩赐和禀赋人们赖依生活的彼岸高地。从大漠、高原,草原、山巅、良田、雪山、沃土紧紧拥抱着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文明的丝绸古道,它经历了数不清的人间沧桑和酸甜苦辣的洗礼,应该说是一个亲历了风雨磨难的沧桑老者。祁连山脉珍藏着世间千万个腥风血雨蛮荒的故事,它那喜怒哀乐的黑灰色的脸上,深深地刻着历史长河持久的迁变。在它阳刚野性的粗犷里和沉寂里,不断上演着绝美山姿的独特景色,成为地球村上一颗璀璨光辉的明珠。

(二)

祁连一词出自于匈奴语,在秦汉之际流行于我国北方草原。匈奴人看到它无比肥美和崇山峻岭的价值,特意起名为天的“祁连”。从此,祁连山由此而立意得名。

当初匈奴人所指祁连山,是今天绵亘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处向西的冷龙岭、走廊南山、托莱山、托莱山以南和大雪山等一线山脉。从狭义的划分,以甘青交界线的最高点,海拔为米的团结峰为中心,扩延到位于祁连山脉的疏勒南山山脉的边缘,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轮廓山糸。

广义上的祁连山,则指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的整个广大区域内的山系。包括拉脊山、日月山、青海南山、哈尔科山、柴达木山等。是一个相当大的覆盖区域。

祁连山是我国地势划分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它是*河以西、即*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为标记划界定位。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处在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夏季东南季风的北进西伸,使得湿润气流难以挺进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由此,形成了我国年降水量mm以下的荒漠区域。同时确定了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地理位置分界线的正确划分。

(三)

甘肃省完全被祁连山脉的环山拥抱,形成的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的气候差异。从湿润的甘南河谷到荒芜的西北沙漠,四季分明的内陆气温差异就说明了这一点。而祁连山南缘获得的湿润气流,覆盖了青海北部地区,造就了辽阔的天然四大牧场,而青海牧区成为最重要的牧场繁衍的牧区之一。

尽管青海省拥有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但是青藏高原的抬升,使得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向东和向南流去。而对于祁连山周边的地区来说,除了东南麓的*河流域的大通河、湟水河、庄浪河外,祁连山南北大部分地区均属内河流域。这些内流水系大致以祁连山中的托来山为主,以纳嘎尔当山为核心,呈现出一幅格状的分布图案。只有小部分河流流入了*河流域。其它水系的归宿,均分布在北方荒漠深处和南方高原的湖泊之中。

对于河西走廊干旱区的人们来讲,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就成了当地农业生产赖以维系的珍贵水源。在大规模开采使用地下水以前,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杂木河等内流河,一直是武威、张掖和酒泉等绿洲维护和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生命河。尤其是石羊河养育了武威平原地区相当一部分老百姓。

祁连山的储水主要以冰川为主,根据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的统计,祁连山共有冰川条,约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3.7%。其中老虎沟12号冰川,七一冰川等已经成为西北地区驰名的冰川景观。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消融将面临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发展问题。

(四)

作为长期形成的褶皱山系的祁连山,地质构造相对比较复杂。成型的地矿资源也呈现出多样性,广泛性,资源基础的可比性和可采性。如祁连山糸中部山区的玉门油田、嘉峪关镜铁山的铁矿石、茫崖石棉开采等工业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提高了祁连山脉的知名度。

祁连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它成为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汇地带。如果加上东边衔接较远的中原腹地,应该说是四大文明交汇中心的山脉。

据历史有关文字记载以来,羌族是最先迁徙到祁连山周边区域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分布较广,部落繁多。在当时的秦汉中央管理过程中时叛时降,构成了*权统治不稳定的因素。秦末汉初,盘踞在北方草原的匈奴,一度占领了整个祁连山北麓地区,如张掖、武威、山丹等地,长期占据,在该地区生息繁衍,过着剥削式的霸道奢侈生活。

到公元前年,汉朝帝国的骠骑大将*霍去病带领一万多铁骑劲旅,夺取了祁连山北缘的河西走廊腹地。给匈奴留下了“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哀叹。但走廊人民从此过上了休养生息和相对比较安逸的生活。但发展到东汉末年,又点燃了的群雄逐鹿的战火。地方上的*阀董卓、马腾、韩遂等,在凉洲多地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凭借这里膘肥体壮的战马,争夺地盘,收刮民脂民膏。上演了腥风血雨争夺大战,是老百一次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时间推移到魏晋南北朝以来,祁连山地区,更是各族首领纷纷起兵霸凌,当上了草莽贼寇,占山为王,抢占地盘,*权林立,不断更迭。从前凉张轨保境安民,到后凉吕光驰骋西域,从秃发乌孤去南凉开拓领土,到乞伏国仁在西秦建*立国,从北凉沮渠蒙逊的一统河西,到吐谷浑中的兴业西海。各诸侯王国形成了称霸割踞、战火四起、尔虞我诈战乩的血性年代。这也是河西走廊城邦分立时期的一段重要历史内乱缩影的记录。

(五)

佛教的传播与深入,辐射了整个祁连山脉的各个地区。人们信仰崇教的热情一直不间断地持续发展,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建庙造像浪潮在各地持久蔓延。如敦煌莫高窟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隋朝时期,炀帝杨广西来巡查青海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他巡视在张掖御驾焉支山下,会见突厥及西域27国王公使者。并昭下令,在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滩设牧监官吏,监管牧养官马。这个昭令的雏形一直推崇到现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大的*马场——山丹*马场。

唐朝后期,也就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兴起的青藏高原的吐蕃开始侵入祁连山地区,大肆入侵*河以西和陇东地区。这时祁连山成为见证大唐与吐蕃战与和的分水岭。后来从日月山上的文成公主的特意深情回望宣传,到敦煌僧人摩诃衍穿越祁连山多地,为吐蕃进行弘法祈祷,得到了响应,都渴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制止了战争的发生。借此机会,双方协商在敦煌莫高窟中为吐蕃动土建造神佛雕像,缓解了剑拔弩张的战争气氛。和平共处,造福于当地百姓。到公元年唐王朝内部爆发了安史之乱,又把祁连山脉的老百姓深深地拖入了战乱之中。八年战事后,大唐开始逐步走向衰弱。这时吐蕃再一次乘机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入侵和土地扩张,使当地人民雪上加霜,重新陷入了战争的痛苦之中。

到西夏和宋元之际,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首先影响到了*河流域的区域。后来在元朝民族逐步融合的潮流中,祁连山地区出现了回族、土族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尤其是回族的出现成为这一地区汇集人数最多的族群。这时少数民族的开垦种植农作物与生产经营,得到了繁荣发展,成为国家发展强盛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扩大合作、人际交流、勤劳致富,改变了祁连山地区的演变与发展,写进了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光辉华章。

(六)

祁连山东西长,南北宽,就像一个匠心神巧造建的一个大船。青海与甘肃之间就是被这大船相隔,看山相望。成为交通运输的阻碍屏障。但贸易经济的相互往来,阻挡不了人际交往的热情。各族群众春夏秋冬穿越祁连山区,通过河谷或低谷的山地垭口地带,常往常来,逐渐形成了两省百姓涉途往返的重要交通要道。

甘青境内最主要的通道,就是祁连山东南端的湟水河谷底。兰州以南的湟水河既是*河的主要支流,也是山区河水的重要通道。河水流入*河的达川上游,再经过达阪山与拉脊山之间狭长的谷地,直达西宁盆地。这条水上峡道,虽然需要三度穿越险峻的峡谷地带,但为官商交往的需求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另外一条通道就是宁张道山路。这是青海通往河西走廊的唯一的要道。这条通道从西宁沿湟水河的支流北川河,翻越达坂山垭口后进入门源,再穿越托来山的景阳岭垭口后到达祁连峨堡,流经著名的扁都峡,直通河西走廊。扁都峡又称扁都口。隋朝时,隋炀帝西巡曾驻西宁,与当地的吐谷浑匪*遭遇袭击。隋*打败叛*后,为扬国威,隋朝在此设立了西海、河源、鄯善、为四郡。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又决定在张掖召见二十七国使者,召开万国博览会,聚集和扩大了团结的力量,相对稳定了这一地区地缘*治的风险波动。随后率数万之众又从扁都峡离出。时值农历六月,不料在扁都口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在暴风雪的袭击下,“士卒冻死大半”,隋炀帝的姐姐杨丽华也冻死在这里。后人称:扁都峡就是夺命峡。

唐朝以来,唐蕃关系相对稳定,敦煌地区的佛教事业进一步得到了吐蕃统治者的全力支持,莫高窟的开辟、挖掘、筹建不断推进。修建维护一直持续到元代。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历代*权更迭,但信仰佛教与崇尚佛教的魅力与执着,一直不间断的沿续发展,使敦煌莫高窟的藏经和壁画保持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完整性。已经成为历史文化收藏的博物馆和佛教文化艺术保存的遗产圣地。

两千多年来,祁连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和传播者。留下了许多憾天动地的故事和难以忘怀的回忆。无论从刀光剑影,战事频发,还是到合久了必分,分久了必合的曲折坎坷发展,都是一部惊天动大型电视剧。毎个历史画面和历史镜头,都充满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渊源。就像一本百科全书的教科书,写满了历史的传承和变迁。今天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推动下,祁连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山越岭的骏马,蜿蜒爬坡的汽车,飞驰穿梭的动车,公路网络的连通等,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近几十年来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植被覆盖葳蕤,青山绿水的巍峨祁连山脉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伟大巨人和新的标志,它以崭新的面貌耸立在祖国的最高处,屹立世界的东方的最前沿。

作者简介:唐志祥,笔名:与共和国同成长,玉门市、酒泉市、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中国乡村认证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协会、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诗作协等会员;南国作家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写作学会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主席,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