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玉门油矿
玉门油厂解放后,接管油矿、恢复生产的具体*策受到了全体职工的拥护,整个矿区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油矿生产正常进行。
年到年间,玉门油矿增加生产井30口,平均日产原油从吨增加到吨,3年共生产原油37.54万吨,是年至年11年原油总产量的73.49%。与此同时,炼油能力也大为增强,到年汽油的生产能力达到4.9万吨、煤油1.66万吨,与年相比,分别提高了3倍和4倍。
到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为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石油工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5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0.9%。玉门油矿在开发建设中取得的丰富经验,为当时和以后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他们立足发展自己、放眼全国,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战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门风格”,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中国著名的石油诗人李季在《玉门颂》中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这是当年对玉门油矿最好的写照。
来源:国家能源局
编辑:王怡然
校对: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