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能只知其一,还要又知其二,王之涣的凉 [复制链接]

1#

提起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的边塞诗,我们一定会想到他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想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河远眺所见景物和特殊感受,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之中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表现了戍边征人有家难回和渴望得到关怀的哀怨。虽然描写了边地苦寒,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怨,但以“何须”来劝解宽慰,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其实这只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一,我们许多人的目光被诗中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光环眩晕了眼睛,大多不知道王之涣的《凉州词》不仅有“其一”,还有“其二”,而且《凉州词》其二与其一相比,无论多内容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别具一格。

第二首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叙述了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请求和亲而未能如愿的事情,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凉州词(唐)王之涣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这首诗的写作源于唐朝朝廷与单于交往过程中的一件事:

开元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

诗的前两句单于来大唐求亲:突厥首领来到中原请求和亲,北望自己领土,看到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杀马登台祭祀,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后两句写求亲结果: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使者的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叙事中隐含微妙的心理活动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的故事反映了唐朝的强大,表达了民族自豪感。

作为边塞诗,《凉州词》其二与其一截然不同,“其一”着重于描写,通过描写边塞特有的风光和特殊的感受来表情达意,而这首诗,堪称边塞诗中的“异类”,它没有描写边塞的风光,也没有描写边塞将士的生活,而是通篇叙事,而且记叙的是朝廷之事,似乎与边塞诗的内容不相符,但却也是在朝廷中与塞外胡人之间的较量,实际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边塞之争。

可见,《凉州词》其二更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边塞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