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现在,一提到玉门关,人们大约会想到唐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来。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年一前年),汉朝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在此间设立。然而,今人对唐诗中所描写的玉门关的确切关址,都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所描写的,已不是汉代的玉门关,而是唐朝的玉门关。
史料记载,唐高祖武德二年(年),置玉门关于葫芦河东岸。东南有月牙墩,南有通唐瓜州(锁阳城)古道,西有苜蓿烽。
唐僧慧立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玄奘西行求法,行抵瓜州,“因访西路,或有报云:从此北行五十余里有瓠庐河(葫芦河),上广下狭,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又记玄奘“与少胡夜发,三更许到河,遥见玉门关。云关上流十里许,两岸可阔丈余,傍有胡桐树丛,乃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过。”
很明显地,这两处记载是有出入的,一说“上广下狭,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一说“傍有胡桐树丛,乃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过”。瓠庐河的深浅在此成了个问题,后面的说法仿佛是在证明前面听别人说的消息(或有报云)有误,真正渡河时,布草填沙即可驱马而过了。
现在,人们已经弄不清,玄奘当年到底是怎么过了这条河的。但有人根据这些记载以及当时丝绸之路的状况,认为唐玉门关址已淹没在如今安西县之东的双塔堡水库之中。理由是,清雍正六年(年)重修玉门关,置双塔汛堡,派兵驻防。双塔堡自此始有其名。堡内原建有昭忠祠、龙王庙、马王庙、关帝庙、娘娘庙等古建筑。后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年修建双塔水库,遗址浸入库水。这就是说,在唐诗里被无数人吟咏传颂的玉门关已经被淹在水里很多年了。
然而,争论并没有就此而停止下来,有人根据与王之焕同时代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诗句,认为瓜州县境东南的锁阳城,可能就是唐朝的玉门关。还有人说它在别的地方,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又因为双塔堡水库水面之下无从考据,唐玉门关的具体地点或者确切位置至今还是一个谜。
这就很有意思了,找不到的地方依然活在了唐诗里,依然活在了人们的心里。王昌龄:“玉门关障几千重,山南山北总是烽。人依远戌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真切地描绘了玉门关前山峦迭嶂烽墩林立,壁垒森严的名关气势,也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边塞生活的紧张、艰苦和将士们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同时,暗示了玉门关在通往西域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地位。岑参:“苜蓿烽边逢立春,葫芦河上泪沾襟。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煞人。”据说,他写这首诗时是在公元年,当时正好是过年的时间,他滞留苜蓿烽不免暮然思亲,就写下了这首充满衰怨离愁的《题苜蓿烽寄家人》。
边关、*人、乡愁和责任,在这名关前,成了大漠戈壁不变的风景。而比这更有意思的是汉代的玉门关。
有人说,玉门关和阳关,是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设立,文献上合称为“两关”。玉门关在天山以北,阳关在天山以南。在中原传统的文化观念中,山南称阳,山北称阴。南面的关口命名为阳关,而北面的关口应该叫“阴关”才是。这些人的理论是,汉代西域地区有西王母信仰,于是就产生了与之相配的东王公信仰。西王母表示阴,而东王公表示阳。汉代的麻布画或者帛画上,有伏羲女娲的人身蛇尾相交的图像。伏羲表示阳,女娲则表示阴。同样,玉门关和阳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命名也是西汉阴阳思想的体现。此关不用“阴”而用“玉”来命名,有一层隐晦的文化意义,即玉具有避邪功能。在汉代,贵族去世时,往往在身上放一些玉。死者着金缕玉衣,就是基于玉的避邪意识,希望死者在阴间不受打扰。因此,在后世文献中,“玉门关”就是“死门关”或者“*门关”的代称,往往与战争、死亡相关联。而“玉门关”就是“阴关”的修辞美化之称。还说,“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中透露的都是“死亡的气息”,而阳关大不了是一个“西出阳关无故人”,离死亡差着好大一截呢!
在这种理论里,我忽然想,要是玉门关真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大漠的边关里不知有多好啊!
与唐代玉门关的确切位置一样,专家门对汉代玉门关的确切位置也提出了质疑,即它不在的故址在我们现在说的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其一,认为小方盘城太小,够不上一个关城的规模;其二,认为此城为“玉门都尉府”,关城应在向西20公里的马圈湾;其三,认为该城是东汉玉门都尉所辖玉门关。西汉所置的玉门关应该向西设在长城的终点。不过,在未找到确切的关城遗址之前,他们就把小方盘城“暂定”为玉门关。而这是敦煌考古研究中的又一个难解之谜。
然而,专家门的说法,不但对人们的认知以及当地的旅游开发没有任何影响,反倒为玉门关这千年古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何故?这关,它不仅活在了唐诗里,也活在了人们的心里。美女如玉,我倒不觉得“玉门关”就是“死门关”或者“*门关”。今天的双塔堡水库波光粼粼,如同镶嵌在大漠边关的一面美妙的镜子,即使淹没了唐代的玉门关,也能映照出当年那些过往征战男儿大气悲情的倒影来。
大漠如血,流动在我们的身体里。“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在这诗歌的世界里,一切不都被那个叫左宗棠的男人改变了吗?(文/路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谢绝其他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