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大概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2.html写下这样一个故事,巧合是来自于台湾作家林达阳的《蜂蜜花火》。这并不是写蜂蜜的故事。他写的是关于成长的故事。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林达阳告诉我,蜜蜂飞行在开花的时间里,意志坚定,辛勤工作,酿造出甜美的蜜浆,使得它们有种满足的感觉。
坐标1:祁连山,门源县
《风味人间2》前段时间热播。第一集《甜蜜缥缈录》中,“蜂蜜猎人”遵循最传统原始的猎蜜手法采集野生蜂蜜,让不少人看后对这种野生蜂蜜心驰神往、跃跃欲试。而作家项丽敏看了讲述欧洲最后的野生养蜂人的纪录片《蜂蜜之地》,心有戚然,梦到开花的*檫和山樱,油菜地浮起一片明*,蜜蜂驮着阳光的金色粒子在低空飞舞。梦到放蜂人唱着一首没有歌词的春之歌,带领全世界的蜜蜂和花朵,翻过一座又一座山的歌。
很长时间里,蜂蜜几乎是人类所知唯一的天然甜味剂。但只有蔗糖出现和普及以后,人们才获得了最广泛和最彻底的甜蜜满足。对于养蜂人,我的记忆里似乎他们属于游牧群体,追随着花期四处漂泊,甜蜜的蜂蜜背后的艰辛总是被轻易地忽略掉。当南方早已被炎热折磨得疲惫不堪时,横亘在西的祁连山似乎才刚刚褪去寒冬的衣衫,慢条斯理地换上搁置已久的新装,尽情地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妖娆。
七月中旬是祁连山最漂亮的时候,找一个高处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尽眼望去,你会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紧连着碧绿的草原,那万顷碧波则一直延续到山顶。*绿相间,美丽得像是画家拿着画笔精心描绘出来的精美画卷,你会感慨大自然的神工*斧赐给你一场如此壮观的视觉盛宴,不禁咏出昭君出塞图中“只今堕在万里外,日光那到祁连山”的诗句来。
在风景秀丽的祁连山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养蜂人聚集在这里。他们像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涌现出来,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赶花人。他们通常在油菜花田边,找块合适的地儿安寨扎营,开始至少一个月的忙绿生活。不管是驱车驶向施工便道还是民用公路,一路上随处可见的帐篷和那些正在辛勤劳作的蜜蜂,在阳光之下都显得那么安然祥和,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我总想知道,他们究竟从哪儿来,下一站他们又将前往哪里?好奇心作祟,吃过晚饭我便沿着公路朝着养蜂的地方走去;还没怎么靠近,就听见蜜蜂嗡嗡嗡地鸣叫着,在我的头顶上方和周围不停地盘旋,好像在对我的突然造访表示强烈不满一样。
养蜂的大叔戴着面罩,手里拿着一把不像刀的刀,那感觉像极了武侠电视剧里面的冷面杀手,他全神贯注地拨弄着蜂巢。我的脚步声惊动了他,看着我缩头缩脑的样子,他忍不住咯咯咯地笑起来。停下手里的活,告诉我只要不跑蜜蜂就不会蜇我。虽然听着像是没事,可心里还是有些打鼓:万一这些小家伙一怒之下群起而攻我,那不就惨了?最后还是决定用衣服盖住头,快速绕开了蜂箱之后便躲到帐篷门口,不敢再去招惹它们了。
帐篷背对着蜂群,相对来说安全了不少。帐篷里的女主人热情地打招呼,临时搭建的家里陈设简单,锅碗瓢盆倒是齐全,进门处两个乳白色的大桶,像卫兵一样伫立着一动不动。她向我介绍道:大白桶是用来装蜂蜜的,说着打开桶盖给我看,刚一打开,一股蜂蜜特有的甜香随风而出,晶莹剔透的蜂蜜让人忍不住想要尝上一口。
女主人说,过几天收蜂蜜的商家就要来了,他们的蜂蜜纯正,营养价值高;市面上的大多数加了白糖,早已失去了蜂蜜特有的功效。我认真地听着她的介绍,从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得知,她们一年中要在外面呆上七、八个月,甚至有的还不止。
他们从四川老家开始,二月赶家乡的油菜花,四月江西的桔子花,五月是槐花,然后再是祁连山下的油菜花和草原上的野花。这样一路由南向北赶花期,假如蜜蜂的身体状况好的话,下一站他们还要去赶陕北的荞麦花,若是蜜蜂状况不好就送回云南过冬了。他们每次迁移搬运这些蜜蜂和生活物资,运费还不便宜,一趟要四五千呢。这些祁连山下的赶花人,一年四季居无定所追赶花期。虽然条件艰苦,却也充满希望,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生活,创造幸福。
坐标2:玉门市,花海镇
无独有偶,在玉门前往酒泉的途中,经过花海镇的路上随意一瞥,发现了又一家养蜂人。王有福的父辈从临洮山区搬迁到花海镇。在此定居后,父亲充分利用这天然花海的馈赠,使得祖传的养蜂手艺得以焕发生机。年花季,王有福和周淑玲结婚,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以花为媒”的养蜂夫妻。
“养蜂人人都说是甜蜜事业,其实也辛苦得很。一年四季,哪儿花朵开了,俺们就带着蜜蜂往哪儿赶。所以一年倒有大半年在外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王有福把防蜂纱帽递给我们时说,他示意可以带我们去近距离观察取蜜的过程。
夫妇二人拿着洒水的喷头小心翼翼地给每个蜂箱的出蜂口滴水。虽然刚下过雨,炎热干燥的戈壁滩上的气温稍稍被压下来些,但是王有福还是怕这些蜜蜂“中暑”,他还要指望这些小家伙养家糊口呢。我们好奇是什么蜜,周淑玲颇得意地介绍道,这个蜂蜜是红花蜜,一年也只有在七月红花盛开的时候才能采摘到,红花就开半个月,你们赶巧了呀!
养蜂可远远不是圈一块地、放置好蜂箱,就可以坐等收蜜那么简单:天热要为小蜜蜂洒水降温,连续干旱时又要给这些小家伙喂水喝,天气转凉还要做好蜂箱保暖的工作,而每年“赶花”的路途中,更得时时惦记着化些糖水放进蜂箱,补充无处采花酿蜜时期小蜜蜂们的体能……
妻子周淑玲说起王有福“赶花”的活计满是心疼。王有福每年12月份要带着蜂箱走四川和云南,这多个重达10吨左右的蜂箱得在两三个小时内搬到大货车上,遇到恶劣天气的紧急情况更是要“和时间赛跑”。北方一入冬天气寒冷、草木凋零,而十二月到次年二月这三个月正是蜜蜂繁殖的季节,此时四川和云南能给蜜蜂提供繁殖生长的适宜环境。
西南三月油菜花开,就可以赶花收蜜,然后再慢慢北上,走走停停回到家,往往已经到了六月。一路上,哪里有花就往哪走,蜜蜂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人和蜜蜂一样风餐露宿。这样的漂泊每年持续7个月,而这些工作都要靠王有福一个人,因为妻子还要照顾近20亩的水浇地。王有福说,虽然奔波些,但给这个家和孩子提供了安稳的生活。十年来这样的辗转跋涉不觉得辛苦。说到勤劳的妻子和两个懂事的孩子,草帽下王有福黝黑的脸庞自然地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花海镇地处甘肃省玉门市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米。得益于日照充足,花卉养殖业发达且品种众多,以红花为代表的大田花卉是这一带主要的经济作物。比起靠天吃饭、靠地打粮食的临洮山区,有祁连山冰雪融水滋养的花海镇一直都有种植大田花卉的传统,花海镇的水浇地更加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对于他们家来说,这里就是一块宝地。
王家有30年养蜂技艺的传承,王有福自己独立养蜂也有6年了,如今他已能把这复杂繁琐的采蜜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这个过程分为脱蜂、割蜜盖、摇蜜、滤蜜四个步骤。脱蜂就是手工把栖息在蜜脾上的蜜蜂脱除,这样既方便了摇蜜,也可以把贪玩贪吃的蜂蜜放到安全的地方去;然后用蜜刀齐梁顺势徐徐拉锯式推进刀口,把蜜盖整体割除,这样便于蜜汁在摇蜜机充分流出;接着将蜜脾放入摇蜜机巢脾篮内,摇动摇蜜机把手,通过产生的离心力把蜂蜜甩入蜜桶里;最后将蜂蜜导入储存的大缸中,并在大缸上放置过滤网,将蜂蜡和死蜂过滤出来,保证蜂蜜纯洁、无杂物。
这样,就成了我们平常看到的一罐罐亮晶晶的蜂蜜。只是平常我们不会知道小小一罐蜂蜜背后,是养蜂人四季不息的辛苦付出。
不管是对待常来蜂场买蜜的老顾客还是网络售卖,王有福从不缺斤短两、弄虚作假。难得遇到这么醇香的蜂蜜,我们商量着每人买五斤,大半罐就够五斤的蜂蜜罐子,他们夫妇一定要给都灌满,最后还送我们好多未榨汁的蜂巢蜜,让我们这些“城里娃”尝尝鲜。
我们买蜜的期间,路口开进来了一辆车,是老王的老顾客又过来买蜂蜜了,老王特地给他留了一罐蜂王浆。见到我们,买蜂蜜的老客户真诚地极力推荐,“这个蜂蜜没有杂质,不像好多网路售卖的掺糖素进行加工处理,这个蜂蜜放心!”
晚风依然暖热,在路口花丛间和我们挥手告别的养蜂夫妇,和他们身边忙碌采蜜的小蜜蜂一起,奏出祁连山下勤劳的赞歌,也构成花海镇上甜蜜的画卷。
坐标3:日本东京,银座
蜜蜂联系人们和社区的情谊,在世界各地形成独特的野生文明。比如在日本,把百花蜂蜜和芥末籽酱拌在一块,用煮好的高丽菜沾食享用,这道简单料理能充分享受食材的滋味。你可曾知道这蜂蜜出自繁华的东京东银座纸浆会馆大楼屋顶上。
银座蜜蜂是从年开始推动的计划。每年的收获量超过一吨。蜜蜂不仅会采集银座盛开的花卉,还会飞到皇居和滨离宫采蜜。采集到的蜂蜜只在银座街上的饮料、点心、餐厅料理等各种食品中使用。
银座蜜蜂计划的发起人山本先生,现在还是经常上街走动,调查银座蜜蜂采集的花蜜,遇见没看过的花卉就会拍照调查。每年结束采蜜后拆除的框架被送到北海道进行棕熊的研究和保育活动。对方秋天会送鲑鱼当作回礼。银座蜜蜂计划更被作为原产地模式样本,成为日本食品安全和稳定供给的模范之一。如果有机会到银座,可以去品尝银座生产的百花蜜。
坐标4:北马其顿,斯科普里
最后的野生养蜂人,酿造的不仅仅是甜蜜,而是延续着古老的信仰和传统。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纪录片奖提名的《蜂蜜之地》纪录了欧洲最后的野生养蜂人的生活。在此之前,已经有RenanOzturk和MarkSynnott拍摄的《尼泊尔采蜜之行》记录尼泊尔古隆人的传统蜂蜜收获之旅,获得不错反响。
《蜂蜜之地》在宛如私人生活影像一般的细腻意蕴中,借由从平凡人身上散发出的诗意灵*,传递着对世界性焦点议题的理念表达。而“一半自然,一半社会”的主题构想,在影片中也实现了交融统一。那至深的共情与思考,也伴随着观众,交织相替,从始至终。
古老的方法展现着对自然的敬畏。就如费孝通先生说的,乡土是约定俗成的,这套养蜂方法亦是如此。当人以一种方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变动是会破坏关系的。这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传统与革新的关系。而这份革新,是成功还是失败?无从得知。唯一得知的是在利益的熏陶下,方法不在。看似是养蜂的小“社会”,其实映出了整个大社会。科技发展,利益诱惑,多数人已经无法遵循本心了。养蜂的初心是对自然的尊重,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使命。秩序被打破了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复从前了。
END
照片提供
Honeyland
黑客袁玮
责任编辑/祁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