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的戏曲家喻户晓,他的诗词别具一格,尤其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http://pf.39.net/bdfyy/tslf/

公元年4月23日,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汤显祖去世。汤显祖,祖籍江西临川人,后来迁居到抚州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在戏曲创作上,有著名的“临川四梦”,也就是他的四部戏曲作品《还*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而最著名的,还要首推《牡丹亭》。他的这些戏曲作品不仅为国人所喜爱,还传播到德国、英国、俄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汤显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戏曲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著名的诗集有《玉茗堂全集》等,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汤显祖的一首诗,《柳丝楼感事二首》

一年春事赏心同,千里湘皋曲未终。别恨乍随帆影去,柳条眉晕半丝风。

残日西楼映粉红,画眉吹蹙柳条风。重来攀折人何处,肠断千丝一笛中。

一年春事赏心同,千里湘皋曲未终。光阴荏苒,年复一年,经冬复历春。年年的春色都是这么美好,吸引着人们出来观赏。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面对着繁花似锦的春日景色,都会心旷神怡,忘却你的忧愁和烦恼,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这里的“湘皋”,是指明代蒋冕撰写的《湘皋集》。蒋冕,全州人,成化年间的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名臣。他的事迹在《明史》中有所记载。而这部《湘皋集》内容繁多,其中包含诗8卷,词1卷。他的诗词,很多被人谱成曲子,到处传唱。

别恨乍随帆影去,柳条眉晕半丝风。古代的离别愁怨的诗词,占诗词中很大的比例,大多数诗人都写过离别诗。而在春季,正是大丈夫出门谋求生计,新官走马上任,书生出门求学,商人外出经商的季节。所以在春天,就会涌现出很大描写离别愁绪,闺中怨妇思念丈夫的诗篇。像王昌龄写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这类诗词中的典范之作。

而古代的赠别诗,多是以“杨柳”为对象。因为“柳”和“留”同音,所以人们都以杨柳形容依依惜别。像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很多诗词,都是取材“杨柳”做为临别诗。而“别恨乍随帆影去,柳条眉晕半丝风。”这句诗,是说让离别的愁绪和怨恨,都随着远去的帆船而去。让嫩绿的柳条伴随着阵阵微风,吹开凝聚在眼角眉头上的愁绪。

残日西楼映粉红,画眉吹蹙柳条风。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映照在西楼之上。楼上倚靠着栏杆,极目远眺,期盼亲人早日回家的留守闺妇们,夕阳映红了她们美丽的脸庞。“柳条风”这里是指春风。南宋时期,有一位诗僧名叫志南,他写的一首《绝句》中,有这么两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从那时开始,就把“春雨”称作“杏花雨”,把“春风”称作“杨柳风”了。而“残日西楼映粉红,画眉吹蹙柳条风。”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夕阳映红佳人脸,春风吹开微蹙眉。

重来攀折人何处,肠断千丝一笛中。这里的“攀折”,就是攀上柳树,折取柳条的意思。当年送别亲人,折柳相赠的人,如今在哪里呢?哦,原来在一边思念着远方的亲人,一边吹响玉笛,曲调哀婉,令人肝肠寸断。这一句诗,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柳丝楼感事二首》,是汤显祖诗词中,为数不多的一首描写春天的离别闺怨诗。汤显祖既是一位戏曲大家,他的戏曲几乎家喻户晓,他的诗词更是别具一格,也在明清诗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是这首离别诗,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大家还喜欢汤显祖的哪一首诗词,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奉献,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告知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