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研习社
榜爷说
家具行里有句话,叫“十清不抵一明”,贬清之意甚浓,明式家具的优越性固然高于清式,但我们要知道,清式家具在明式体系之外能另辟天地,也同样了不起。
尤其是清式家具的品种繁多,式样多变,追求奇巧,开创了很多前代所没有的品种和式样,最经典的便是扶手椅、多宝格。
清式家具形制多样,每一类的造型更是变化无穷,与明式家具迥然不同,体现了清人的创新与开拓精神。
但是清式家具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非完全的创新,不少清式家具的典型装饰手法、构件造型是从明式家具中演变而来。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最为典型的清式家具造型。
一、扶手椅/太师椅
清式扶手椅是入清之后逐渐兴起的一种式样,结构与前代的扶手椅不大相同的坐具。它是清代家具中最流行也是传世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
不少人习惯于将清式扶手椅叫作“太师椅”,其实这种叫法不够确切。“太师椅”是扶手椅的俗称或通称,故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所指不同。
在宋代,太师椅指的是带有荷叶托脑的交椅,明代指当时的圈椅;到了清代,就变成清式扶手椅的俗称了。
其实,太师椅是指体态较大,式样庄重,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显示拥有者地位的椅子,是一泛指名词,并不特指哪种椅子。
《放鹇图》局部
从结构看,清式扶手椅是由屏风式罗汉床和宝座演变而来。清康煕年间的绘画《放鹇图》中有一小宝座,三屏风,有束腰,结构和风格都与后来的屏风式清式扶手椅相似,这就是清式扶手椅的前身。
清式扶手椅的特点是:椅子下部为有束腰的杌凳,上部为屏风式靠背和扶手,靠背、扶手和座面均相互垂直,上下两部分用走马销相联接。
使用时,常见成对椅子中间置茶几,摆放于大厅两侧。或置于堂屋当中的方桌两旁。清式扶手椅往往是不轻易挪动的固定性陈设,适合于宾主礼节性会见、正襟端坐之用,其社会功能显然优先于其使用功能。
清式扶手椅被认为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其造型式样多变,数不胜数,在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工匠们就造出了数不清的式样和变体。
这种椅子传世数量甚多,但雷同的却极为少见。多年来,海内外的收藏家、博物馆搜集了难以计数的明清家具,但至今仍不时发现前所未见的奇特品种。
二、多宝格
多宝格也称“什锦格”、“百宝架”,在清代十分盛行,与清式扶手椅同被认为是最富有清式风格的家具。
顾名思义,“多宝格”就是可同时陈列多件文玩珍宝的格式柜架,它兼有陈设与贮藏双重功能,但与一般纯为贮藏用的箱、柜、盒等有本质的不同,主要为陈设之用。
多宝格的尺寸伸缩性很大,可以大到一列成排,组成山墙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供陈列数百件珍玩;也可小到一尺左右,置于几架之上作为摆件。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漱芳斋中有一架五具成套多宝格,这五具多宝格一字排开,靠墙摆放,与房间浑然一体,错落有致地分割出一百多个矩形隔层作为陈设空间。
清式家具的设计特别注意造型的变化,在漱芳斋多宝格的设计中既考虑了各个隔层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协调,又巧妙地使上百个隔层尺寸互不相同。
每个隔层内部镶有角牙,虽都是“拐子”图案,却形态各异,互不雷同。五具多宝格,在不同部位设有十二只小抽屉,它们不仅大小不等,而且抽屉面上的雕饰图案亦不相同。
站在多宝格的侧面,可以看到每个隔层的侧山上不同图形的开光:海棠形、扇面形、如意形、圆形、方形、方胜形、磬形、蕉叶形、书轴形等等,屡变频更,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
另有一些专为盛放各类小件珍玩的精巧别致的盒匣之类,其利用空间的构思与大型多宝格同源,也可以归于多宝格类。因其小巧,可随身携带赏玩,故可称之为袖珍多宝格。
多宝格中,可随其所好陈设与各个空间相适合的艺术品,如瓷器、铜器、竹器、漆器、角器、玉器、珐琅器、小件木器、牙雕、奇石以及各式盆景等,几乎所有尺寸适度的工艺品和古玩都可成为多宝格中的陈设之物。
多宝格在设计上讲究形式多变,各不雷同,原则是巧妙利用有限空间,陈列适量的古玩,而且尽可能使空间分割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精心设计制作的多宝格本身也是一件绝好的艺术品,与所陈列之物融为一体,其价值往往不亚于陈列品。
三、炕用家具
炕桌、炕几、炕案和炕柜都属于矮形炕用家具。
眀代的矮形炕用家具在同时代的家具中所占比例不多。入清之后,由于受满族生活习惯的影响,炕用家具数量倍増。
尤其是北方地区,人们把木床与砖炕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室内的固定装置,占地面积较大,成为家庭生活的一个中心场地。
这就不仅导致炕桌、几、案、柜数量和式样的增多,而且繁衍出明代没有或很少见的炕桌式棋桌、牌桌、鱼桌、架几案等炕用家具新品种,清代宫中使用的炕桌、几、案、柜为数更多。
炕桌、炕几和炕案的高度多在30厘米到40厘米。在使用中,炕桌多放于炕中央,用餐或待客时可放置杯盏等物。
炕几、炕案多成对摆放在大炕的两头。炕柜高度多在80至厘米之间,成对地放于大炕的一端。
从《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可以看到当时制作的这类家具,矮的多,高的少。
除了记载有关炕桌、炕案、炕几的制造之外,还经常用满语“图塞尔根”记载矮桌包括宴桌的制作事宜。
如雍正五年正月十五,散秩大臣佛伦传旨:
筵宴上用的图塞尔根桌子,两头太长些,抬桌子的人难以行走,着交养心殿造办处另做一张。比旧桌短些,外用*套。钦此。
正月十八日做得花梨木图塞尔根桌一张,长三尺六寸,宽三尺四寸,高一尺八寸,水线八分。
由此可知,“图塞尔根”不仅是长型炕桌,而且是筵宴的用具。宫中凡正式筵宴,仍延袭历代大型宴会的惯例,席地而坐,用矮桌。
清代宫中绘画的局部,从中可见到举行朝会时卤簿仪仗中出现的多张漆炕桌
四、茶几/花几
茶几是入清之后开始盛行的家具。在明代的绘画中,曾见在香几上同时放有卷册,果盘、茶壸等物,说明当时的香几已兼有茶几的功能。
入清之后,茶几始由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清代茶几较少单独摆设,往往放在一对扶手椅之间,成套陈设在大厅两侧。
一般来讲,茶几尺寸较矮,与香几比较容易区别,但也有尺寸居中者,可兼作香几。
花几,也称花架或花台,比茶几出现更晚,不但未见眀代有这种细高造型的几架,清代早期亦无此品种,它可能形成于清晚期。
-END-更多精彩内容请用抖音APP搜索“榜爷说家具”或用抖音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