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石油工业百年发展史及改革成就 [复制链接]

1#

年5月,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在延长石油厂成立,至今86年,纵观百年中国石油史,就是一部石油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的辉煌创业史。86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每一步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突破,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党领导的石油工业现代发展史

(一)解放前党领导的石油战线诞生记

忽略解放前十四年党领导的石油工业战线历史性成就,只从年开始写起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史,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必须肯定从红军时期开始的党领导下的石油工业发展成就史。从86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开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石油工业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孕育了“延安精神”,这与“石油精神”血脉相连。

1.红军时期

延长油田创建于年。年8月,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出油。同年9月,延长炼油房投产,成为中国陆上第一座炼油厂。年6月,美国美孚石油(现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在延长成立了中美油矿事务所,进行石油地质勘查,耗万美元巨资钻井7口,结论“没有一口井的产量有工业价值”,于是退出。从此,中国贫油论在世界盛行,民国政府也放弃了对延长石油的开发,时任农商总长田文烈说:“石油则陕西一省最称丰旺,自年前一经美孚公司之勘测,已证为绝无巨大之价值”。

年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年4月,陕北红军解放延长,成立“延长石油厂”。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极为重视石油开采工作,延长石油厂在共产党人手里获得了新生。

从年12月至年2月,延长石油厂提炼挥发油千克、汽油千克、头等油1.3万千克、二等油千克。产量超过了延长石油厂以往任何一年的产量。同时,还加工了一批油墨、石蜡、凡士林等。此外,油厂还在永坪石油沟一带新凿两口油井。

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延长石油厂出产的汽油、煤油、石蜡、擦枪油、凡士林、石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党中央驻地和陕甘宁边区机关、部队、学校等,保证了红军军车的行驶,兵工厂机器的运转,枪机的润滑添加,点亮了无数马灯、油灯。革命根据地边区印刷边币、书报及宣传材料等所用的油墨,也均来自延长石油厂。作为当时全中国仅有的石油矿,年12月至年2月的三个月中,延长石油产品除充分供给了红军与机关需用外,还“大批运输出口,3个月盈余0余元”。

2.抗战时期

年,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延长石油厂扩大生产,打成了“起家井”延19井,发现了七里村油田。从年到年,共生产原油吨,不仅满足了边区军民战斗、生产、生活用油需求,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有力支持了抗日战争,还从国统区用石油换回电讯器材、西药、布匹等许多抗战紧俏物资,被誉为“功臣油矿”。

年12月,为了抗日民族统一大业,在国民政府请求下,中国共产党将仅有的两套钻机和20多名技术工人用军车运到玉门,从而揭开了开发玉门油田的序幕,又被称为“石油抗战第一井”。在共产党人的支援下,从年到年,玉门油矿生产原油45.5万吨,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油田,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年,毛泽东为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写了“埋头苦干”的题词,这是他对中国石油行业的第一次题词。从此,“埋头苦干”成为中国石油人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石油工业成长的根、发展的魂。

3.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因为战乱,石油工业受到很大破坏,年石油天然气产量为历史最低。党领导的地下党有力保护油气田厂矿企业生产设备不被国民党撤退时破坏,各油田、气田、石油化工厂都进行了英勇的“护矿”运动,在接收后第一时间进行修补,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保留了发展的基础和火种。年,抚顺解放,解放军第一时间接管了各石油厂,迅速开始恢复建设,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到年底,80台干馏锅炉恢复生产,当年即生产石油5万吨,为解放全中国的军事用油提供了保障。截至年底,当年生产原油10.6万吨,占全国石油产量的55.8%。同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抚顺生产的军用润滑油、润滑脂等支援了抗美援朝。

(二)解放后党领导的现代石油工业创业史

年前,中国陆上油田和气田各有3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3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不足4亿立方米。年全年天然石油产量(含台湾)不足7万吨,天然气产量0.1亿立方米(含台湾的4个小气田)。党领导中国石油人在战火纷飞中接手了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化腐朽为神奇,在恢复生产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陆续发现了大油田,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一跃成为世界十大产油国。

1.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初步发展

党对石油工业的恢复生产和发展壮大极其重视。年10月,燃料工业部成立,确定了石油工业“三年内恢复已有的基础”的基本方针。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同期进行朝鲜战争和各地的剿匪)陆续恢复了西北老油田的生产,年,中国大陆天然石油产量为解放前最高年产量的2.3倍。年,人造原油(油母页岩油)产量达24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55%。

年2月,毛主席批准了第19军57师多人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这次改编对新中国的石油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军队和石油联系最紧密的一次,解放军精神孕育的石油精神,形成当代中国优秀的石油传统。特别是大庆油田会战期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石油师冒着严寒、饥饿,硬是拿下了世界级的大油田,还培育了包括被赞誉为“永不卷刃的尖刀”的功勋钻井队在内的优秀队伍。

2.推翻国际学术权威,力破“中国贫油论”

“中国贫油论”是当年国际石油界、学术界的铁律,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布莱克维尔德到苏联的托加雷夫,从英国的斯特朗到意大利的鲍定,世界一流知名专家都认为中国无油。美国人找不到、苏联人找不到、日本人找不到,最后,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找到了大油田,而不是靠外国专家和外国先进技术,如果我们因为当时的困难而止步,那今天我们还会是个“贫油国”,还会是石油和天然气全部依赖进口,更谈不上“在变局中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独立”。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党和政府就明确提出“大力地勘察天然石油的资源”,把工作重点从人造石油(油母页岩油)转到天然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上。年至年,用于天然气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金额占整个石油工业总资金的71%。年至年,陆续发现了以克拉玛依为代表的31个油田和12个气田,年全国石油产量达.3万吨,当年中国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40.6%。年,党组织了大庆石油会战并取得了成功,年,中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3.产油破亿吨跻身世界十大产油国

在年至年这十年间,各行各业都遭受了干扰,中国石油工业在十年动乱中负重前行,石油工业部党组先后在四川、江汉、陕甘宁、辽河、华北组织了几个大的石油勘探会战,取得了不俗成绩。年至年间石油产量以18.6%的速度持续稳步增长,终于在年原油产量破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国,为未来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炼化行业也成就斐然,原油加工量比年增加5倍多,缓和了动乱期间能源紧张局面,维持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对支撑当时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

石油工业是新中国最早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产业之一。年,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示“要争取多出口一点东西,换点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回来,加速工业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石油部立即执行,顶着压力进口了数字地震仪和大型计算机,提高了勘探技术水平。

党领导的石油工业改革开放及其成就

年国民经济计划明确,“石油要搞好地质普查和勘探,力争尽快地拿到更多的石油储量”,这揭开了石油工业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实行对内改革

年我国原油产量微降,恰逢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肯定了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大包干”在全国各行各业推广开来。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方案。中国工业战线上的第一个行业包干政策正式实行,中国石油行业走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正是有了“石油大包干”的成功实践先例,从年开始,中原油田全面推行了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

通过对内改革,中国石油工业重新回到稳定发展阶段。年至年,通过石油大包干政策自筹勘探开发基金共计.3亿元,相当于同期(上一个五年计划)国家中央财政投资的93%,年均投入勘探资金增速为19.5%。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六五”期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比同期增加54%;从年开始储量增幅高于产量;原油产量跃升世界第六。得益于石油增产,中国成为当时国际石油出口大国,年至年石油产业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第一支柱产业,年,出口石油万吨,占当年外贸出口创汇总额的26.86%。

(二)实行对外开放

年3月,党中央听取中国石油赴美考察组的汇报后,决定中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可以采取平等互利的补偿贸易方式,直接和外国石油公司开展对外合作。年,先后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了8个海上物探协议。年1月,颁布《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这是我国第一个为行业开放而专门颁布的法律条例。2月,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为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特行”和继深圳特区(年)后中国第一个“海上特区”。

中国海油挂牌成立的第二天就进行了第一轮大规模对外合作招标,掀起了国际勘探开发的热潮。年,制定了对外合作和自营“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对外合作中学技术、学管理,苦练内功,具备了独立开发油气田的能力。年发现了绥中36-1亿吨级大油田,年发现了第三个亿吨级油田秦皇岛32-6。年,继探明地质储量千亿方大型凝析气田渤中19-6之后,又发现了我国渤海莱州湾北部地区首个亿吨级大型油田——垦利6-1油田,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环渤海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油气体制改革

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将原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和20个省市的炼油、石油化工、化纤企业并入,打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总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年全国工业企业开始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年4月,作为国务院机构改革试点,按照当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转移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下放权力”,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归口当年新成立的能源部领导,这是石油工业管理体制从国家政府行政部门向市场经济实体转变的一次重大变革。

年能源部撤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摸索,“上下游一体、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机制”,组建区域性石油石化集团的呼声日渐高涨。年,中央决定成立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承担原石油工业部的部分管理职能。同时通过行政资产划拨和互换,将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改组为两个大型石油石化集团。这次重组是一次较为彻底和深刻的体制调整,有效实现了政企分开和资源优化配置,真正实现了上下游、产销和内外贸的一体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化的世界大石油公司竞争,中国石油企业压力巨大,根本性的改革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联袂进行重组改制,陆续组建了各自的股份公司。0年至1年,三家股份公司先后实现在海外成功上市,国有石油公司的产权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3年成立了中国中化集团,5年重新组建陕西延长石油,伴随着这些能源企业股份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对石油工业的管理基本实现了彻底的政企职能分开和政资管理分开。

8年,组建国家能源局,与3年成立的主管石油等国企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起,打开了国家石油管理的新局面。年是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为能源行业的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与之配套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年)》提出,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和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年5月,《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通过改革促进油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幅增加探明资源储量,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安全、高效、创新、绿色,保障安全、保证供应、保护资源、保持市场稳定等意见。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同年12月,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是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是近年来天然气体制改革中最为重大和根本性的改革措施之一。

步入深化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在新常态下,中国石油工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所有取得的成就,无不闪耀着共产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光芒,凝聚着老一辈中央领导的殷切期望和党中央的深切重视和支持。

(一)勘探生产成就

在油气探明储量及产量方面,年全国油气(包括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投资分别为.29亿元和.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0%和24.4%,勘查投资达到历史最高。完成探井口、进尺.18万米;完成开发井口、.18万米,同比分别增加0.7%和5.2%。

年,国内新增原油探明地质储量连续14年超过6亿吨,年达近10亿吨,年为11.24亿吨,夯实了稳产的资源基础。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连续12年超过亿立方米,年约亿立方米,保持了高峰增长态势。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0.92亿立方米。我国常规天然气储量排在世界第13位,而页岩气储量却是世界第一,年,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累计探明储量就已经超过6.5万亿立方米。

年,中国生产原油1.95亿吨,比上年增长1.6%;天然气总产量同比增长9.8%,达亿立方米,连续四年增产超过亿立方米;加工原油6.7亿吨,增长3.0%。其中,中国石油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2亿吨,天然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1亿吨(产量超过亿立方米)。年,我国页岩气产量突破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过30%,在国产气中的占比突破10%,成为国产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力军,页岩气产能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

根据年8月发布的《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年度)》,截至年底,全国已探明油气田个(其中油田个,天然气田个),页岩气田7个,煤层气田25个,二氧化碳气田3个。累计生产石油71.26亿吨,累计生产天然气2.23万亿立方米,累计生产页岩气.01亿立方米,累计生产煤层气.78亿立方米。

(二)石油工程建设成就

在油气管道建设上,中国大规模的油气管道建设始于年。年8月,东北管道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命名为“八三工程”。五年中建设输油管道8条,共千米,其中主干线千米,为中国管道建设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奠定了中国石油管道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各项规范的基础。

“八三工程”的建成,彻底解决了东北油田原油外运的困难(东北地区原油产量年占全国产量的93.9%),从根本上扭转了油田“以运定产”的生产被动局面,大庆油田年产量达到万吨,年达到万吨,年达到万吨以上,年达到万吨,稳产至今,成为世界著名油田。在中国跻身世界十大产油大国行列的进程中,大庆油田始终是主力,这些与“八三”东北管道工程提供的重要运输条件是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管道逐步发展。截至年底,我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6.5万千米(不含台湾),其中天然气管道里程全球排名第四,初步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按照规划,预计到年我国长输管道总里程将超过24万千米。此外,根据住建部统计,中国城市天然气管道(城市燃气管网)长度达78.3万千米(截至年,不含台湾)。

在海外管道业务方面,中国石油在境外长输油气管道业务范围覆盖土、乌、哈、塔、吉、缅等六国,运营“六气、三油、一港”,管道总里程达1.1万公里,年油气输送能力超过万吨油当量。截至年底,西北和西南两大国际能源进口大通道累计向国内输油1.58亿吨,累计向国内供气亿立方米。

(三)科技体制创新成就

党领导下中国石油工业86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从战争时期的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到今天走在世界前列的高科技研发,无不是在党的指引和支持下取得的成果。从一开始中国石油工业就强调自主创新,从一开始就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科技路线。以中石油为例,一直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效果良好,为广大国企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

油气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突出作用。年,中石油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体系方案》。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措施》,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高了科技攻关的针对性,突出油气业务主导,聚焦生产运行瓶颈,将科研与油气生产紧密融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碳酸盐岩成藏理论、三元复合驱、超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稠油热采、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深海、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等取得突破;科技创新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在年至年四年间,共有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其中获自然科学奖34项,技术发明奖46项,科技进步奖75项。这些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石油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结语

建党百年来,中国石油工业在党的领导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每前进一步都凝结了艰辛和汗水,每前进一步都得益于党卓越的领导水平,每前进一步都得益于党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石油工业从高速发展迈向了高质量阶段,这就是石油人的初心、我们的使命。

继往开来,惟有奋斗。正如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同志所说:中国石油将继续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学出政治坚定,学出绝对忠诚,学出“四个自信”。在86年来党领导的石油奋斗史激励下,切实肩负起国有骨干企业的职责使命,全力开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文/姜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