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昌龄这首边塞诗,词风慷锵有力,越读越使 [复制链接]

1#
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m.39.net/pf/a_10467294.html

王昌龄,字少伯,边塞诗人,生卒年(年—年)。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其人好友众多,如高适、李白、王之涣、孟浩然等。边塞诗代表作品有《出塞》《从军行七首》。

唐玄宗时期,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名。在公元年左右,诗人西出长安,赴西北河陇之地,投笔从戎。《从军行七首》便是诗人跟随军队这段时间所作。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朗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

当时大唐的疆域一直往西是大食,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北面接突厥设有北庭都护府,西南方向依次是吐谷浑,吐蕃,天竺。“青海”就是在设置的安西大都护府境内,实际上当时是吐蕃的版图包含了我们现在的青海四川甘肃部分地区。“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暗”——则是指吐蕃和大唐两国边境暗流涌动,战斗随时可能爆发。

“孤城遥望玉门关。”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宋代范仲淹有“长烟落日孤城闭”,诗人好友王之涣有“一片孤城万仞山”。他们的诗中“孤城”实际上都是暗指战士们不畏艰辛,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玉门关”是边塞交通的枢纽地位,东通酒泉,西抵敦煌,南接瓜州,西北与伊州相邻。甘肃境内的这个关隘,在战略位置上非常重要,为西北边塞战争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同时防御突厥进入中原的最后一道屏障。

总结本诗的第一句,诗人在青海和玉门关的中间地段的一座城池,向北望去联想玉门关方向抵御突厥的战争状况,往西看见连绵不断的山脉联想到青海地区现在和吐蕃的战争状况,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来印证当时唐朝的战争状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敌人誓不回还。

“黄沙”——指西北边塞环境异常艰苦。“百战”——指战争频繁。“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沟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楼兰”古国在唐时已经改名,那诗人为什么要写呢?这就要提到诗人的另外一首边塞诗了: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希望国家能像汉朝一样强大,拥有汉代“龙城飞将”这样的(汉)悍将。所以才用汉时的地名。

接前一句联想到两地战况,这一句则表达了即使将士们所处环境艰苦,将士们也有着一往无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信心,以及必将敌人斩于马下的决心!

王昌龄这首边塞诗,词风慷慨激昂,令人心生向往

这首边塞诗,写出了边塞将士的不屈,环境艰苦,春风不度人自度

这首边塞诗,不仅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还有不破楼兰终不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