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口碑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_zx/dcgvy80/导语:中国历来推崇仁厚有道义,做事有规矩的人,如关云长被推崇为义绝,武圣;而墙头草一般见风使舵的小人也终会遗臭万年,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唾弃。盛唐诗人王昌龄曾写:“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景旷远的西域场景。
“不破楼兰终不还”,历史上楼兰究竟做了什么,让中原人如此痛恨
这首诗前两句说到青海的天空很低,乌云遮蔽在青海湖上,远处的雪山也隐隐不见,一座孤独的城市立在旷野,向东望去,仿佛还能看到远处的玉门关,后两句说自己随军前进,身子都快淹没在黄沙里,衣服上的黄沙犹如金甲,虽然很累,但依旧奋力作战,只为了击败进犯之敌,若是不击败敌人,那就没脸回家。
整首诗简单易懂,在这里有一个地名很特别,充满了异域色彩,一听其名,就会觉得那里黄沙飞扬,历史悠远,仿佛一声声空灵的驼铃声中,我们就能触摸到那魅力十足的古国。
这古国就是楼兰,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但文中所写为不破楼兰终不还,很多人说这是突显出了一种对楼兰的憎恶,但其实不然,楼兰固然可恶,但在这首诗里它是代词,代指西域的敌人。这就跟你厌恶祸害有夫之妇的男的,会用曹贼这个词来骂他一样。
书归正题,虽然王昌龄没有针对楼兰,但不代表楼兰就是好的。那楼兰既然不好,那他到底坏在哪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在面对汉王朝和匈奴王朝时摇摆不定,前文提到,中国不喜欢摇摆不定,做墙头草的人,而楼兰,正好在唐朝最鼎盛时当了墙头草。
当然楼兰最后被灭国了,它用自己的生命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那就是不要作死,因为不作死不一定会死,但作死就一定会死。
说起来楼兰是个小国,如果不出意外,满打满算它也不会跟大唐扯上关系,因为他们的语言都和大唐不通,他们说的是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更接近西方语言。
但丝绸之路开通了,而楼兰正好处在了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这样就牵扯到了利益关系,若是楼兰只是保护商队行经,不克扣物资,不抢夺财物就罢了,唐王朝就不会将目光放在一个小国上,但问题在于这群未开化的西域“人才”。
不但抢夺物资,还克扣财物,甚至进贡给大唐皇帝的贡品他们都敢碰。那时的唐王朝正收获了卫青,霍去病两位大才,正是野心勃勃之时,和亲政策在这时候已经成为过去式,唐王朝要西进,要开疆拓土,这个杵逆唐王朝的楼兰小国当然要打压一番,以振君威。
知道大事不妙的楼兰将目光放在了北方的匈奴人身上,他们骁勇善战,做事向来野蛮,只要楼兰让出了自己获得的利益,哪还怕匈奴人不保护他们。
于是这个小国一面孝敬北方的匈奴,一面克扣着属于大唐的财富,拿自家的财物孝敬邻居,这就足够让中原人厌恶。这种状况持续到了汉武帝元封三年,正雄心勃勃的汉武帝不再忍受小国的骚扰,派兵将其国主捉拿至长安。
于是楼兰拿出了克扣唐朝的物资来收买唐朝,简直讽刺至极,但其已经表示衷心,再继续下去,汉武帝只能落得一个残暴无道的评价,于是他将楼兰国主放归,此时匈奴见楼兰国主被抓,正率军前往楼兰攻打,欲抢夺楼兰宝地,于是刚赶回来的楼兰国主就屈服了,没有花里胡哨的战场叫嚣,只有背信弃义的反戈。
结语:后来楼兰因为罗布泊的干涸不得不举国迁移,在此期间,他因为首鼠两端获得的物资派上了用场,先后吞并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了西域七强之一。
公元年北魏消灭楼兰国,一个见风使舵的卑劣小国,自此消失在历史上,但其卑劣的行径,却不值得赞扬,也不值得被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