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曝光 http://www.xxzywj.com/index.html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今天说说和声力这个品牌,才子近几年分享过几乎每一款和声力家的产品,从太阳神,到宙斯,到PD1耳塞,再到波塞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厂家一步一步的技术进化和工艺完善,也能听到他们不忘初心的声音审美,但唯一遗憾的是,和声力在成为和声力之前,曾经的名字是“平板老郭”(其实是年轻的小郭啦),而这两年的产品,似乎也只有PD1和平板单元有些交集,品牌起家的平板大耳迟迟没有推出,虽然早就知道他们在研发和调试,但是当G平板耳机忽然蹦出来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些意外的。
和声力官方对G的定义是目前的品牌旗舰大耳,个人猜想这个“G”前缀,应该和老郭的姓氏有关了,算不算对老郭平板这个起点的CALLBACK呢?不过型号确实显得不太“旗舰”,起码标注一个G之类的看起来会更加唬人一点,不知道算不算是为将来的后续产品预留空间。看看G的配置吧,mm口径的平板单元,64欧的阻抗以及db的灵敏度,算是一个容易出声但不太容易充分驱动的体质。大概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耳机发布之后,和声力和钰龙官方组成了产品CP,共推G搭配DA11这个组合,巧的是,前阵子我也申请了DA11的试玩,所以手上也凑齐了这对组合,但是男人嘛你懂的,不安分的心思永远是骚动的,在“原配”之外,不试试别的组合怎么可以呢?所以试玩这阵子,手边不少前端都试过,回头挑几个分享一下。
谈声音之前,先说说这个G比较特别的地方,首先这是一个平板耳机,而且是大口径的平板单元耳机,我们不难得知G的重量是g,这么说吧,这个重量在头戴耳机里面,算偏重的,但是在平板大耳这个范畴里面,则是中等偏轻的存在。平板单元需要在振膜前后搭配磁铁矩阵用于驱动,其实很多时候,平板耳机的重量都来源于磁体,有时候厂家为了尽可能减少整体重量,也会选择单面设置磁铁或者整体减少数量,但代价则是耳机的灵敏度降低,对于前端也会提出更为苛刻的驱动要求。在G身上同样存在这个取舍问题,和声力的做法是:对于平板单元的磁路搭配,毫不含糊,绝不缩水,但是在其他部件上,尽量采用比较轻盈的材料,所以我们见到了可能是第一款碳纤维制成的头梁。虽然成本更高,但是强度和重量都可以兼顾,碳纤维本身也让G更有旗舰该有的范儿。碳纤维下方的可调节海绵带也克服了在宙斯身上佩戴略压头发的缺点。
在耳机线材方面,和声力一直沿用的是比较通用的双3.5mm的接口,G原配线材是铜银混编利兹结构,又长又粗还挺沉,卖相上是匹配其身份的,实际听来,声音也确实没有构成短板,和声力的耳机配线从宙斯以后,都是比较舍得下本钱的。我曾经在某次分享中提及一个细节,最初和声力是有过打算推出台式设备配套线材的,当时我听了试作的RCA信号线,水准非常不俗,只可惜碰见疫情,项目暂时就被搁置了。和声力其实还隐藏着不少实力,线材只是其中一个,G的原配线,在大部分场景下是不需要更换的,因为市面上千元左右的升级线也基本就是这个水准,如果换线,可能需要2k级别起跳了。
关于耳机配置方面,最后要提及的,也是前后改变最大的地方,就是耳罩。G最初给用户搭配了两幅耳罩,小羊皮耳罩和皮绒耳罩,这两款耳罩的音色差别是挺大的,皮绒耳罩的声音更加宽松舒展,适合聆听人声流行爵士等通俗音乐,而小羊皮耳罩的声音更加凝聚紧致,适合聆听各类器乐和歌剧作品。也算是让G能够兼顾古典狗和人声党这两个群体吧。G由于是大口径振膜,煲开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开声初期,由于振膜没有充分RUN开,声音是有刺激性的,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50-小时,个人建议,这段时间无论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可以用皮绒耳罩,让声音能够蓬松一点,舒缓一点。在G声音基本稳定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口味需要去更换耳罩。而最初版的G原配这两幅耳罩,都是形状比较均匀的“甜甜圈”造型,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一部分人戴上之后耳罩下方会没法紧贴下颌两侧的皮肤,造成漏音,同时因为耳机本身重量不低,耳罩接触面积变小也会影响到佩戴的牢固性,所以和声力官方很快推出了补丁:皮绒材质,上窄下宽非对称结构的新一代耳罩。怎么说呢,试过新的佩戴体验以后,最初的两个原配耳罩基本就吃灰了。新耳罩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的原理,佩戴的牢固度舒适度都比先前上了一个台阶,得益于封闭性的提高,G的高频延伸优势得到了更为明显的展现,我和老郭开玩笑说,没想到G头版和经典之间,只差了一个人体工学耳罩的距离。不过这也侧面应验了那句话,距离耳膜越近的,往往对声音的影响就越大,小耳塞换胶套也是同理。
说说G的一些搭配体验,首先是官宣的CP,G+钰龙DA11,这套组合对于前端的数字源还是比较敏感的,我试过用笔记本当音源,出来的声音虽然不错,色彩感丰富,但是整体还是有点毛糙,需要加USB优化的道具,建议玩家可以用低功率的树莓派或者低噪声数播这样的数字前端。才子自己采用的组合是享声AMCD2专机+DA11+G的组合,虽然时值夏天,两台前端都很烫手,但是这样组合的声音并不显得暖糊,而是细节分明的微暖声。享声数字前端的特点是,声音的立体感比较强,密度大,但是有时候会过分直白,显得有点冲,DA11的特点是中性之余,带着温暖的韵味,两者结合可以很好地取长补短,G在这个组合下,声音细腻而富有层次,整体微暖,声场的框架拉得规模中等偏大,在器乐和人声方面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和那种一味强调声场宽度的组合不一样,这个组合之下的G,声场是接近圆形的,长宽高的比例比较均衡,每一项都不成为短板,但是同样的,每一项都不是特别突出,听完以后我理解了为什么官方将这个组合视为CP,是因为这套组合的风格非常通吃,几乎听各类音乐,都能有门门90分的感觉,没有明显的短板,尤其适合杂食党。我算了算两者的总价大约是万二万三左右,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是很值当的。
接下来我们棒打鸳鸯,保留D2不变,把DA11给撤下来,换成另一台一体机,金波Goldenwave小夜曲Serenade。G立刻就展现出和刚刚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变得偏冷峻,走的中性透明的路线,从这个对比当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G本身是比较透明的,不会在系统里面加入太多的个性,相反它可以将前端的个性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在小夜曲+G这个组合下,声场规模会比DA11+G更开阔一些,妥妥的古典流走向,我时常会用这个组合去听国外古典在线fm,这个组合的声音没有先前组合的韵味,算是清淡耐听型的,整体实力和DA11+G一个水准,但更适合器乐党去选择。同时,利用小夜曲这个比较清淡的前端,我们也可以基本掌握G的个性和特质,首先是它的通透,这点前面已经提及,其次是它的微动态和两端延伸,尤其是高频的乐器泛音,很是迷人,对于低频,G是那种下潜很深,也很凝聚的类型,低频有拳拳到肉的感觉,但是有一说一,量感对我这种轻口味的人来说,是足够的,但是对于只听流行或者摇滚金属的玩家来说,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不够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取舍上的平衡,为了保持整体通吃性,G必须选择尽量真实还原而不添油加爽的方式,而中频方面,G足够厚但不油腻,所以搭配DA11这种带着一点韵味的前端,你会觉得人声很好听,但是换成小夜曲这样的前端以后,你又会觉得它只是个器乐机。还是文初的那句话,G对于前端变化足够敏感,这也是中高端器材的一种共性。
因为G是个平板耳机,所以最后一个组合也是才子平时用来和组cp的xiaudio西装三件套:SagraDAC解码+方程式+powerman电源。这么搭配主要是想榨取G的潜力,你别说,G确实还有保留实力可以挖掘,在三件套的加持下,G比起前面两个组合,会显得更加流畅润泽,或者说它综合了DA11的韵味和小夜曲的两端延伸,显得更有模拟味了,这个评价其实是基于T1/ADX这个级别耳机而言的,G在目前的价位是有越级能力的,当然了,当这种加量不加价的事情反复在和声力产品身上出现的时候,我早已经见怪不怪了。